直面写作业软肋, 彰显学生学习力

时间:2022-10-07 06:43:25

直面写作业软肋, 彰显学生学习力

【摘要】 数学课堂作业本是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强化技能、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教师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在做作业只求快速完成,不求质量;对批阅的作业只看评价,不找错因;对订正作业错题只写结果,不见过程;遇到困难只要答案,不求甚解。基于"整理课"的理念,本文提出了"二次作业"操作模式:孩子根据自身的水平和当天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完成当天的数学作业本上的题目时,提倡孩子用两种笔做作业,当天作业用黑色或蓝色水笔做自己会做的作业,允许作业留白。对于暂时留白的题目通过后继学习、同学互助、老师点拨后用红笔展示对题目分析的全过程,享受第一次作业的奖励待遇。经过一个周期(一个星期或一个单元)学生再次回顾自己的知识盲区,将其整理在错题本上。力争让学生在作业整理中学会自我整理,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关键词】 二次作业 自主整理 查漏补缺 留白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是否掌握当天学习情况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凭证。作业的形式多样,数学学科的常规作业――课堂作业本,它是配合教材进度和难度而编写的,是巩固和复习数学知识,强化技能、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课堂作业本的批改和评价。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学生在做作业时还存在以下几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1、做作业只求快速完成,不求质量。随着年级的增高作业难度也随之增加,孩子的数学学习出现了比较吃力的情况,他们已经没有能力正确解答作业本上所有的题目,但作业本上的作业又必须去完成,因为没有完成得挨老师的批评,于是很多孩子只能抱着完成作业的心态来完成作业本上全部的题目,而完成的质量如何他便不得而知了。慢慢的孩子便觉得作业本只要全部完成就可以了,至于对不对那便是老师的事了。更别谈孩子在做作业时认真计算和仔细检查了。

2、对批阅的作业只看评价,不找错因。作业本首页的学习导航中需要去记录每页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得分情况。于是每次作业本下发时,他们往往草草地看一下评定的分数或等第,然后把本子往抽屉里一塞便算了事。很少去关注自己做错的题,更不会在第一时间去分析错误的原因。

3、对订正作业错题只写结果,不见过程。数学作业本上的作业多数都是填空题或判断题,订正这些题目时孩子就在错题的边上写上一个正确答案。如在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之后,作业本上有道题目: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是的打"√",不是的打"×"。因为这种题目的答案只有两种可能,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时,很快的就完成了"订正"。

如:下列数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分数值一定,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订:√

这种"订正"表面上看答案是正确了,但学生是否真正明白错因?教师不得而知。而对于计算题、解答题的订正便好比给衣服"打补丁",哪里有错补哪里,只是订正了教师指出的有错误的地方。因为在孩子看来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就算是订正了,没能认真揣摩自己错的原因,反复思考这里为什么错,怎样做才对了等问题。

4、遇到困难只要答案,不求甚解。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多数孩子发现自己的作业有错误时最先想到的就是到对的同学那里把正确答案抄过来就认为自己订正好了。还有部分孩子遇到困难时他会寻求同学的帮助,但往往是小老师他自己知道怎么做,却不知道如何讲解,到最后留给被辅导同学也只是一个正确的答案。虽然作业本上的错题是"订正"了,但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错因所在,久而久之,错题继续错题着,他们的知识盲区也随之越来越多了。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基于我校"整理课"的理念,在自主整理中学会查漏补缺,从而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本人构建了"二次作业"操作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有效的解决了以上的困惑。

二、"二次作业"的实践

1、"二次作业"四要素

从上学期开始,我在任教的两个班级尝试利用"两笔+两本"方式来批改和整理数学作业本。

两笔:水笔,用于第一次作业。

红笔,用于订正与整理。

两本:《数学课堂作业本》和《错题整理本》。

2、"二次作业"的评价原则。

(1)激励性

(2)过程性

(3)发展性

(4)层次性

3、"二次作业"操作方法

作业书写的方式:会做+整理

学生根据自身的水平和当天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完成当天的数学作业本上的题目时,用两种笔做作业,当天作业用黑色或蓝色水笔做自己会做的作业,允许作业留白。对于暂时留白的题目通过后继学习、同学互助、老师点拨后用红笔展示对题目分析的全过程,享受第一次作业的奖励待遇。经过一个周期(一个星期或一个单元)学生再次回顾自己的知识盲区,将其整理在错题本上。

错题整理本:错题整理+方法整理

(1)错题整理

a、每天一小整。每天对自己的留白和错题进行整理。

b、每周一大整。整理这一周的作业,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的错题把它整理在错题本中。

c、单元分块整。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每人根据自己的错题进行整理,可以是一张卷子,可以是经典错题赏析,可以是错题举一反三,形式不限。

(2)方法整理

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他们对同一个知识点进行整理,或是针对自己在数学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使知识得到沉淀、方法得到提升。

评价方式: 分项评价+延后评价

根据孩子对当天数学作业本的完成质量情况,采用"分项评价"和"延后评价"的方式。

(1)分项评价。

数学学习评价分为课堂作业本、单元整理、课堂表现、奖励与处罚、总评五部分。课堂作业本按每次的正确率、书写、订正情况进行评价(见下表)。评价表作为期末学科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这样更全面的去衡量和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更注重了孩子的学习过程。

( 2)延后评价

对于第一次不能完全做对的作业只批改不评价。给孩子一个充分的理解和内化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解决存在的问题。对于错误率比较高的作业,暂不批改和评价,只是加以评语提醒,孩子用红笔改正后再进行批改,享受第一次作业同等的待遇。

评价 得分 说明

A++ 10 1. 字迹工整 ,无涂改,作业全对

2. 第一次自己能完成的作业全对,且整理和掌握了留白作业。(最多3处)

A+ 5 1. 第一次自己能完成的作业全对,经过整理没全对。

2. 第一次自己能完成的作业出错了,经过订正且录入错题本。

A 3 1. 第一次自己能完成的作业出错了,经过订正全对

2. 第一次作业错误在3处以内。

B 2 1.第一次自己能完成的作业出错了,经过订正仍没全对。

2.第一次作业错误在5处以内。

三、对"二次作业"的思考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整个班级的作业态度和作业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二次作业的实施,减轻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当孩子遇到暂时有问题时,他们再也不需要去为一个正确答案而奔波,使孩子们的心真正静下来,有时间去正视自己身上的不足,有时间去弥补自己身上的漏洞。从单纯的关注知识的结果向理解知识的内涵转变。

1、暂时留白,减轻负担

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渴求,但由于班级授课的集体性,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进度,往往忽略了个别暂时性落后孩子的感受,他们往往不能像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一样,一次就很好的掌握当天所学的知识。暂时留白从只关注作业布置向满足各个水平学生的要求转变,让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减轻学习负担,照顾了后等生的自尊心,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2、延后评价,体验成功

作业本上的作业无法正确完成,说明孩子在这块知识的理解上还存在问题,而作业正好给它提供了一个载体,如果我们在对孩子的作业本的作业不统一步调,统一要求。给孩子以时间,采用延后评价的方式,充分给孩子一个内化的时间,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而解决存在的问题。这种步调不一的方式正好符合个体的学习方式,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再次去获得成功。

(1)给学生自我整理和消化的时间。

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是要求上进的,都想自己能获得成功,都想体验成功的喜悦。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在掌握同一个知识的时间周期是不一样的,我们做过这样的实验:同一道题要让全班同学真正理解和掌握最多需要重复7次。延后评价方式的实施让学生最大的改变就是减轻了每个孩子的心理负担,给了孩子一个充分理解和内化过程。使孩子有时间去正视自己身上的不足,有时间去弥补自己身上的漏洞。他再也不需要去为一个正确答案而奔波,使孩子的心真正静下来,从单纯的关注知识的结果向理解知识的内涵转变。即使第一次失败了也有成功的机会。同时孩子还可以利用后继知识来解决前面问题,慢慢地帮助孩子将前后知识形成了一个体系。

如:在学了"比例的意义"后,要求学生将"1、12 、13、16 "四个数组成比例,学生只能先凑出两个比并分别求出其比值,接着根据比值是否相等,才能其判断是否能组成比例,而习惯不是很好的孩子往往会直接写出"12 :13 =1:16 "这样错误的比例,如果等学了"比例的基本性质"之后,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这四个数写成" 12× 13=1×16 ",再来写比例就显得容易多了。

(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

每次批改学生的作业时,我总是先浏览一下每个学生的整篇作业,只要发现某个学生作业中有较多的错误,那么整篇作业不论正确与否我都不改,而是把本子给这个学生,并对他说:你的作业中有错误,但老师不告诉你错在何处,希望你自己仔细检查一遍,找出错的地方,再重新做过,并想一想错的原因是什么?是粗心大意还是没有掌握老师教给你的解法?果然这个学生拿了作业本便开始认真检查,马上就发现了错误所在,然后我再进行批改,如果是因为学生留白过多,我都会以一对一的方式当面对这个孩子作适当的提示或指导。不影响孩子的最后评价,培养学生认真作业、认真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长期训练,学生定会养成作业自动检查的良好习惯。

如:在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之后,作业本上有道题目: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是的打"√",不是的打"×"。学生即使答案订正对了,我对学生的作业也不做等级评价,而是指导他去复习课本上的同类例题,加以眉批:"请先复习正比例的意义"。这就要求孩子在订正时能先去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再通过举例,写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孩子能真正明白错误的原因,等学生真正弄懂了把错题纠正以后,再进行评价。

(3)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需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数学学习不是简单的数学知识的累加,它最终应该是数学方法的学习,当有学生出现观察、分析、计算或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我们不要急着做简单的结果判断,而是指出其错误之处,并在旁边加以适当的点拨,比如:"要找准表示单位'1'的量","思路正确,但此处计算有问题","注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等等。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真正理解了题目了内涵之后,我们再去做评价。经常让学生对自己暂时有困难的作业进行整理,使学生再现了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在寻找错误、分析原因的整理过程中不单扫清了自己的知识盲区,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正确计算、仔细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利用评语,纠正偏差

适当的评语不仅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做题方法,引导学生自我改错;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激活他们的创新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美国心理学家佩奇曾通过实验发现,教师批改作业有无批语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生积极性的影响有显著差异。这些充满老师关爱与鼓励的评语借助作业本在师生间的传递,既沟通了师生感情,又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和希望,从而纠正了平时不良的学习习惯。

4、难点整理,注重过程

作业单纯的用"√"和"×"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很显然是非常表面的,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我们让孩子对错题经过"错题再现-错因分析-错题重解-举一反三"这样的四个环节的过程整理。不仅让孩子清楚的看到自己身上的错误,同时也让孩子知道了错误产生的原因。这就促使孩子间传递的不再是一个数字,而是不同解题方法和不同解题策略的撞击。这样的订正方法克服了传统的作业订正时学生不知所以然、甚至抄袭等弊端,提高了作业质量。(照片附后)

通过整理作业、整理学业,让学生在作业检查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中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二次作业,可以自己从书本中或者同伴或者老师那儿寻求解决策略,给了学生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二次作业,使学生从"要我整理"变为"我要整理",增加了整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二次作业"的实施,在查漏补缺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如何做"的指引,使学生从机械的按部就班的整理操作变为思考"我哪里不懂?我还需要什么?到哪里寻求帮助?我是否确实会了?",真正达到"会整理"的目的。让学生的整理从整理自己的作业本开始!

参考文献

[1] 郑毓信.数学教育:从理论到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2] 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九俊.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4] 洪英.小议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点尝试[J].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

[5] 李学梁.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批改实验报告[J].山东教育,2006年.

上一篇:浅析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下一篇:用“五心”培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