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拓展延伸策略探究

时间:2022-10-07 05:56:03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拓展延伸策略探究

摘要:本文依据新课标要求,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拓展延伸进行探究,旨在深入理解课标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延伸;策略

一.引言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许多教师大胆延伸,不断拓展,课堂教学不再囿于教科书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不过,不少教师机械片面地理解语文学习的延伸拓展的思想,为延伸而延伸,把拓展这一环节当成语文课堂改革中的一个标签。比如:拓展脱离了“文本”,淡化了“语言”,片面追求“形式”等。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刻影响,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求语文教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通过语文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基于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内涵在于在尊重学生学好教材、立足课堂的基础上作必要而有效地拓宽。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拓展延伸策略

(一)从语言品味处拓展延伸

语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目标或核心目标。从语言的学习角度看,文本的语言教学要遵循认知规律,注重三个过程。一是言语感受和言语积累过程。二是言语感悟和言语内化过程。三是言语模仿和言语表达过程。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积累与运用的训练,使之落到实处,获得实实在在的效益,同时不缺乏形象的再现、意境的体验、韵味的品评、情绪的感染。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语言品味中进行有效拓展有利于学生对语言表达与作者情感的深层理解,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二)从情境迁移处拓展延伸

所谓情境是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与境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语文教学为了突出个性阅读感受,强调迁移升华,要让学生能进入作品的情境,学会感受、体验、揣摩,通过适当的拓展延伸,把课文的材料、情感和审美体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情感。

如在教学诗歌《秋天》时,为了调动起学生对秋天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组有关秋天的美丽图片,把学生的视线从狭小的课堂中释放出来:有秋高气爽、牛肥草绿的塞外,有枫叶似血、辉煌灿烂的山林,有霜色洁白、寒雾朦胧的江南……学生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时,开启了创作诗歌的思路:

生1:浪漫的季节,孕育年轻人的情怀;丰收的时节,激起收获者的笑容。

生2:秋天的煦日,染红了满树的枫叶;萧瑟的秋风,吹黄了整片的银杏。

生3:雨茫茫,山朦朦,秋风秋雨秋撩人。

……

(三)从挖掘主题处拓展延伸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作者往往通过对人、事、景、物的描绘来表达爱憎、褒贬、取舍、抑扬等情感。许多时候作者的见解、意愿含而不露,隐藏其中。文本阅读就是通过不断地感知、品味、比较、思考、探究来感悟、挖掘作品的主题内涵。课堂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感知文本,通过横向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主题,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如在教学《孔乙己》的最后阶段时,通过播放《阿Q正传》的电影片段,把鲁迅笔下的两个人物放在一起比较,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孔乙己这个人物。两个人物出于同一作者之手,又具有同一文化背景,酒店、喝酒、酒客的嘲弄以及考科举等,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样就具有了可比性。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比较,人物的性格特征就更加明显。不同中的相同,相同中的不同,这样的拓展比较有利于训练学生纵横贯穿和拓展的能力。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拓展延伸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要不要拓展?何时拓展?拓展到怎样一个程度?这些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素养,因此,教师要着力提高自己的阅读、品味、欣赏水平,要学会以哲学的思考、发展的眼光去研读课文,要学会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要学会结合现实生活去研读课文,能联系文化背景挖掘主题,体会作者情感。

其次,要围绕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驾驭课堂的主宰,语文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做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与方式三方面的内在统一。一堂好课,无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都要紧扣目标展开,课堂的拓展延伸是为了更好地落实目标,拓展延伸的设置,必须遵循教材的总目标,应紧紧围绕课堂内容,瞄准教学目标而展开延伸。

另外,要深入理解课标,把握拓展延伸的度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必须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拓展延伸的度,要避免因容量过度、浅尝辄止而导致表层理解、缺乏深度;避免因偏离文本、标新立异而导致离谱教学;避免因图片影视、华而不实而导致脱离语言、弱化能力;等等。

最后,要符合课堂实际

拓展延伸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环,它体现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可以出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但并非每堂课均须有拓展延伸这一环节,它的灵动性体现在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过程中的学习反馈情况,及时改变教学前的预设,选择学生在学习中新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拓展。

上一篇:用理解和尊重帮助学生成长 下一篇:浅谈课堂教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