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字艺术对于影视特效及数字游戏的运用与影响

时间:2022-10-07 05:49:59

浅析数字艺术对于影视特效及数字游戏的运用与影响

作者简介:孙璐(1984-12)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现就职于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数字艺术和摄影。

摘 要:数字艺术是指以数字科技的发展和全新的传媒技术为基础,是人类理性思维和艺术感觉巧妙融合一体的艺术。数字艺术作品必须在实现过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了数字手段。数字艺术作品主要包括以下形式:录象及互动装置,虚拟现实,多媒体,电子游戏,卡通动漫,网络游戏,网络艺术,数字设计,电脑插画,电脑动画,3D动画,数字特效,数字摄影,数字音乐以及音乐影像等。也就是说,数字艺术是艺术和科技高度融合的多学科的交叉领域,涵盖了艺术、科技、文化、教育、现代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那么,一切由电脑技术制作的媒体文化,都可归属于数字艺术的范畴。

关键词:数字媒体 数字化 数字游戏 数字影视特效

数字艺术是运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程序等手段对图片、影音文件进行的分析、编辑等应用,最终得到完美的升级作品。它广泛应用于平面设计、三维技术的教学和商业设计等用途。广义的数字艺术就是数字化的艺术,只要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都可以归类到数字艺术。数字艺术作品一般在创作过程中全面或者部分使用了数字技术手段。数字艺术包括交互媒体设计、数字影像艺术、虚拟现实设计、新媒体艺术等。交互媒体设计指以互动媒体为载体的设计,数字影像艺术包括数字动画、DV电影、数字影视广告和片头……;虚拟现实设计是指数字博物馆、数字商城这样的虚拟空间设计;新媒体艺术对应传统美术、雕塑,是以数字技术为手段和材料的纯艺术形式。数字艺术的运用领域以及它的影响度,以下着重从数字游戏,数字影视特效两个领域浅析。

首先数字艺术领域中“数字游戏”一词具备一定的延展性,即Jesper Juul所称的历史发展性。也就是说,无论游戏发展到何种境地,只要继续采用数字化的手段,就可称之为“数字游戏”。而“视频游戏”(Video Game)的界定则指“通过终端屏幕呈现出文字或图像画面的游戏方式”,将游戏限定于凭借视频画面进行展示的类别。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化的游戏将逐渐超越视频的范畴,朝向更为广阔的现实物理空间和赛伯空间(Cyberspace)发展。同样,“计算机游戏”(Computer Game)一词也将概念限定到一个较小的范畴,单指计算机平台上的游戏,而其他例如基于手机、PS2、Xbox、PSP、街机等平台的游戏均具有类似的设计特性和技术手段,却被划出圈外。而“电子游戏”(Electronic Game)作为通俗的称谓在国内普遍流传。由于历史的机缘,数字游戏引入我国之始正值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电子技术方兴未艾,数字概念尚未萌动的年代。因此,“电子游戏”便一直沿用至今。时至今日,“电子游戏”(Electronic Game)更倾向于指代基于传统电子技术下的老式游戏(尤见于西方),而较少用来指代网络游戏、虚拟现实游戏等较新型的游戏 。

尽管数字游戏出现在很多的平台上,但其基本的开发、传播和展示都使用数字化技术,即Lev Manovich所描述的“数字式表达”(Numerical Representations)。因此,使用“数字游戏”一词更能有效地概括基于数字技术的各种新型游戏。此外,也有用简单有趣的数字或者文字组成的,并带有逻辑性的游戏叫做数字游戏,也有通过复杂的文字或数字组成的逻辑游戏,让游戏者回答的类型,还有所谓的数字游戏是指通过数目进行欺骗。这些都是较为通俗的称谓,不是指普遍而言的数字游戏。

其次数字艺术领域中“数字影视特效”自己是基于计较机的软硬件情形,运用计较机图形图像学事理和体例,将多种源素材同化成单一复合图像的措置过程。多种源素材能否在色彩、行为、透视、素材锐度等方面达到真实统一将直接影响到影视作品的可托性,尤其对影视的最主要默示元素——色彩的措置,加倍直接关乎影视艺术默示的艺术性。是以对于任何一位数字影视特效建造者,无不深知色彩在整个影视特效建造环节中的主要浸染。

色彩作为动画片子中的一个极其主要的视觉元素,为描绘脚色的激情、营造情形的空气、增强剧情画面的丰硕,缔造动画片的赏识价值起到了很是主要的浸染。色彩在默示人物的心理特征时具有很强的主不美观性,有时为了更夸张地默示、营造出一种神秘的空气,颜色的运用也具有很高的自由度。经由过程颜色的转换可以看到色彩不仅带给不美观众颜色自己的魅力,而且直接介入了剧情的衬着,同时也强化了主题。

一、动画电影与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调整

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调整主要分为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制作中有时又是相互叠合。因此对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的探究,不仅对数字影视特效制作具有指导作用,还将对影视艺术提供一种新的创作可能。

二、动画电影与数字影视特效中的色彩处理

数字影像的另一主要表现形式数字动画电影的色彩匹配与校正与数字影视特效又有很大的不同,动画电影的色彩处理更为突出色彩夸张及色彩造型。因此,在进行数字色彩匹配和校正方法研究的同时,更是想激发影视色彩处理的更多可能。

三、计算机中的色彩处理原理及色彩检测

人们对色彩是如此地敏感,计算机的色彩处理能力也越来越强,并早已实现了千万色的色彩再现,那么在影视创作中,如何在人眼的色彩感知范围内使计算机处理的色彩得到最大程度的艺术表现,对数字色彩处理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探讨数字色彩匹配和色彩校正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眼识别色彩的基本原理,以及计算机对色彩处理及检验的基本原理。

当我们进入一个所谓的“数字化生存”的全新时代以后,人类的知识疆域和智力范围已获得了惊人的拓展,数字化技术几乎可以展现人类想象所及的一切景象,而且它还在不断打破人类想像的极限。数字技术介入到影视艺术领域,对影视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应保持清醒的认识,数字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它不是万能的。今天,数字技术如此普遍地应用于影视艺术领域,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今天的影视艺术已经进入了这个“智能无穷、成果辉煌灿烂”的新境界。最后,数字技术带来了对电影本质的重新探求。

电影究竟是用以记录现实的还是用以虚拟现实的,这个问题是多年来人们争论焦点,遵循着早期理论大师们的理论,其本质定位在“物质现实的复原”上。这些本质特征都是建立在以照相为基础的真实性上。后期的电影特效也只是在原有的画面上进行简单的、低水平的处理,并没有更深层次上的画面再创造。而数字技术却改变了这些,它所带来的视觉效果是另人震憾的。例如:《阿甘正传》中阿甘跨越时空与三位美国总统握手的历史虚构,就对人们的视觉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了人们不同于以往的视觉享受。(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本文系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 麦中凡等.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桂敬一.多媒体时代与大众传播[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3] 张静,徐建国.更新观念,提高多媒体教学的质量[J].网络科技时代,2007

上一篇:浅析一种融合的音乐教育哲学立场 下一篇: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广告传播特点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