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课程设计

时间:2022-10-07 05:33:43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课程设计

一、《教学设计》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和作用

《教学设计》师范类教育技术专业的主干必修课,是专业核心课程。本专业的核心能力之一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教研能力,而本课程对应的岗位主要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本课程即通过总结“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加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从而培养学生的设计教学意识,提高他们的教学综合能力,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2、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具备教学设计的基本能力,学会分析中小学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的、安排教学策略、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及实践后进行教学评价,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成为合格的中小学教师。

(1)能力目标

A1.能正确分析中小学各阶段的学习需要,能了解社会、家庭、学习者个人对学习的要求;

A2.能正确分析中小学各阶段学习者的特征,包括个性特征、学习风格及先决知识水平等;

A3.能正确分析中小学各阶段的学习内容,能说明学习内容的知识类型和内在结构;

A4.能正确阐明各学习内容的教学目标,能指明教学要达到的标准;

A5.能有创造性地制定各学习内容的教学策略,有条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和选择教学方法等;

A6.能合理选择和正确运用教学媒体;

A7.能科学设计教学评价,包括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方法。

(2)知识目标

K1.理解教学设计的含义、撰写格式和一般步骤,包括学习需求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安排、教学媒体选择和教学评价的设计;

K2.掌握学习需求分析的作用、方法和步骤;

K3.掌握学习者特征分析的范围和方法,了解中小学阶段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学习风格,掌握确定学生初始能力的方法;

K4.熟悉中小学各阶段的教学内容,理解学习内容的类别,掌握学习内容的选择组织的原则和方法;

K5.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和三维要求,熟练掌握教学目标的“ABCD”描述法;

K6.理解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类型、结构和基本环节,掌握教学策略的含义、流程和方法,理解课堂教学组织的艺术性;

K7.了解教学媒体的功用和常用媒体的特点,掌握选择媒体的依据及原则;

K8.理解教学评价的含义和类型,掌握适合新课程改革的几种评价方法。

(3)素质目标

Q1.树立学生将来从事中小学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方向感;

Q2.培养学生从宏观、系统和微观、局部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中小学教学设计的态度;

Q3.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的创造性和规范性,培养较好的设计教学意识;

Q4.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如强烈的求知欲、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和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及创造性。

Q5.培养收集、整理相关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有较强的自学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简介

1、基本理念

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系统化设计,是对职业教育多年来基本沿用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的一种否定。学科体系的课程开发,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线,按照知识本身的内存逻辑结构(相关性)或认知规律而展开的“平行”体系,是以老师的“教”为中心的。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整合的“串行”体系,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

2、以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的二个因素

(1)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将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所需的能力作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和工作环节进行能力分解,细化成若干能力点,由此将其转化为由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所构成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针对行动顺序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来传授相关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

(2)课程内容的重构: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找到课程内容的由实践情景构成的过程逻辑,使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变成基本符合企业工作过程,改变按学科体系编排课程内容的“平行”结构,建立按工作过程编排课程内容的“串行”结构。这意味着,在工作过程或行动体系中获得的是实践技能、理论知识的总和。它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3、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路径

(1)社会需求调查:对课程内容的需求调查(现有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对现有职业岗位需要改进的职业能力);对课程现状的分析(对学科体系和行动体系课程设计的比较分析、对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行动体系课程设计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对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设计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对课程数据的收集中营整理(有关行业企业职业资格标准、原有课程的反馈信息等)。

(2)分解岗位工作过程:针对一个岗位(群)进行调查分析,将其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工作规范一一进行排列,编成一套描述从业人员履行其职业的工作职责目录,并对职业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分解。这种描述即为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

(3)分析工作任务:即进一步对每个工作职责进行分解,成为更为具体的工作任务,完成每一个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为专项能力。

(4)进行教学转化分析:将一系列的专项能力转化为教学单元(或模块),并将专项职业能力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训练内容。

(5)确定课程门数:将教学单元归并为课程;对课程内容进行排序(重构);在排序的基础上选择课程类型。

(6)编写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最基本的教学文件,其内容应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性质与地位、教学目标、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训条件、教学项目设计及考核要求等。

(7)制定课程方案:课程方案即教学计划,对课程教学进程进行总体排序、综合平衡和评审论证。

(8)教材的研发: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采取立体化的表现方式,以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对中小学教师岗位的调研,围绕其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按照素质、知识与能力等要素,把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的学习性的任务,构建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选取了“做好一堂中小学课的教学设计”作为教学载体,根据中小学教学的科目设计了3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按照“学习需求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策略安排教学媒体选择教学评价设计调整修改”的教学设计工作过程,组织与实施项目化教学。通过项目将课程中相关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培养应用技术能力和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出发,进行综合型、系统性的项目教学。本课程具体的学习情境和训练项目设计如图1所示。

2、课程项目考核方式及标准

本课程的项目考核主要针对学生在3个子项目中的表现,具体的考核内容和标准见表1。

目前师范教育担负着为教学一线培养岗位急需的合格教学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文所探讨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课程设计目前已投入试用,学生比较乐意接受,普遍认为这种模式能较快掌握中小学教学设计能力。同时有些问题也值得深入研究,如教学的理论知识的适时和适度地传授问题、学生从事项目活动的时间安排问题等,笔者将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 学习领域课程的理念与设计思路[R]. 广州, 2007

[2] 倪军. 基于工作过程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运用的困惑与对策[J]. 经济师, 2011(9).

[3] 武海华. 在职校专业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法[J]. 职教通讯, 2004(7).

[4] 李全意.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之泛化[J]. 职业教育研究, 2011(1).

[5] 乌美娜. 教学设计[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

作者简介:高燕 (1981―),女,浙江长兴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理论与实践及课程教学论研究。马韦伟 (1980―),女,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理论与实践及课程教学论研究。

上一篇:调整传统美术的学习方法 下一篇:Changing certain aspects of Band Four: h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