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员工招聘》课程设计

时间:2022-02-06 01:20:52

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员工招聘》课程设计

摘要: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以招聘岗位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规律,设置典型的学习情境展开教学。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课程设置

一、课程设置理念与思路

(一)课程设置理念

本课程的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策划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互相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具体的项目。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创造思维发挥的空间,而且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逐步深入进行项目实施。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设计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课程开发上,根据行业企业对于招聘岗位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参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考试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合作开发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课程中所涉及的案例和工作项目均由企业提供,并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实践指导。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课程设计时首先深入行业企业与企业专家、行业专家访谈,对企业招聘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按职业发展规律,确定工作任务之间的逻辑顺序,对工作内容进行系统化处理。通过对岗位的工作分析,参照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明确岗位工作标准、技能训练目标,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以招聘岗位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规律,设置典型的学习情境展开教学。

二、课程内容选取与设计

(一)满足岗位技能需要选取教学内容

基于招聘工作过程,最终选定、序化、整理后将教学内容分为:招聘准备、招募与甄选、面试与测评、录用与评估四个实训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学生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本课程以真实的招聘项目为载体,以项目的操作过程为教学内容,以项目引导操作为路径,将招聘专员核心能力的培养构建在真实的项目过程中,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再“学”,做到“教学做”合一,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招聘工作管理的概念。

(二)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提炼教学内容

1、便记忆,好操作

将四个实训项目中每个实训任务凝练为一个字,串联整个教学过程,串联整个工作过程。学生只要记住十个字,整个工作任务便了然于心。

2、实用性强

四个项目按照工作任务由前到后,简繁结合,学生按照招聘岗位工作的先后顺序循序渐进地展开各种任务训练。制定的各种方案和制作的表格对于后期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有很大帮助,甚至可以按照作品方案的模式直接套用。三、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一)课程项目介绍(二)课程组织实施

课程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同样也努力创建两个特点:

1、营造虚拟环境

模拟公司,真实运营。让学生成立模拟公司,设计虚拟的经营范围,组织架构,人员配备,企业员工的花名册等模拟企业基本资料并按照实际真实企业工作流程,在虚拟的环境中真实的演练。

2、搭建竞技平台

为了让学生更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吸收,提高实践技能水平,会安排相应的技能比赛,比如,招聘广告,个人简历,阶段性成果展示环节的技能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竞争中扎实岗位技能。

四、课程整体考核与评价

课程的考核形成层层递进的三环考核体系:

第一环:课程的“分阶段分层次考核”,即将全体学生分成不同工作组,并将考核分不同阶段融入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为:活动策划小组、活动组织小组、候选人小组参与考核。从学期中期以后便进入测评的六个阶段,分别为“简历筛选、自我展示、初次面试、专业技能笔试、二次面试、综合压力测试”。课程的考核方案是与企业共同探讨和制定,在最后的综合压力测试环节由企业专家担当考核评委,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在与企业专家交流过程中也得到提高。

第二环:专业的“整合性考核”,即为打破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界限,对专业各模块的课程进行无缝链接,形成一整套技能体系。

在学期末将同期开设的各门专业课程,按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工作过程串联、融合为一个大考核项目,贴近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贴近岗位技能的要求。最后整合考核的作品交由企业专家点评,以行业标准考量学生一学期以来的技能把握情况。

第三环:就业市场检验的“人才交流会服务现场考核”,即每年在学院举办的毕业生人才交流会,正值这门课程开设的时间段,我专业学生积极参与服务,借助这个平台,学生们体验和感受了企业人才交流会招聘的真实场景。

上一篇:浅谈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中职学校三位一体网络安... 下一篇:浅谈现代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