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肝硬化腹水38例

时间:2022-10-07 04:04:22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肝硬化腹水38例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内服外敷 临床观察

笔者从1998年3月~2005年6月间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肝硬化腹水38例,并与西药治疗的38例对照,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

76例均为我院肝病专科的住院患者,均已确诊为肝硬化腹水,无合并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及腹腔感染。将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20~65岁,平均44.6岁;病程3~8年,平均3.6年。34例为HBV感染所致,2例为HCV感染所致,2例为酒精性肝硬变。TBi>17.1μmol/L者25例,ALT40~150U/L者28例,A/G<1者22例。对照组38例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21~65岁,平均45.7岁;病程3~8年,平均3.4年。36例为HBV感染所致,1例为HCV感染所致,1例为酒精性肝硬变。TBi>17.lμmol/L者23例,ALT40~150U/L者27例,A/G<1者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低盐、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休息。口服肝太乐0.1~0.2g,每日3次;维生素C0.2g,每日3次;安体舒通20~40mg,或氨苯喋啶50~100mg,每日2~3次;双氢克尿噻25~50mg,或者速尿20~40mg,每日2~3次。肝功能异常者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加入甘利欣40ml、天冬钾镁3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5-氨基酸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白蛋白<25g者,适当补充人血白蛋白。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对症治疗。以1个月为1个疗程。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内服护肝消臌汤:汉防己、黄芪各30g,川椒目、葶苈子、当归、桃仁各10g,大黄5g,赤芍12g,川芎、红花、地龙各6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外用中药:牛黄1g,麝香0.2g,研末,蒜泥约10g,调敷于上臂三角肌的后缘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处;甘遂2g,大戟6g,研末,用生姜泥10g调敷于神阙穴。外用药每3天更换1次。每日清晨测腹围、体重、记录24h尿量。密切观察并记录外用药处皮肤有无红肿、瘙痒、灼热、皮疹、水泡等变化,若有上述症状,需要停用外敷药物。每10天做B超1次,详细观察腹水量。以1个月为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参照肝硬化腹水中医疗效判定标准(试行)草案(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6):302)。显效:腹水消退Ⅰ级(腹水完全消退,B超检查腹水阴性,稳定3个月以上),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有效:腹水消退Ⅱ~Ⅲ级(Ⅱ级:腹水大部分消退,B超检查腹水少量;Ⅲ级:腹水有所消退,平脐,腹围缩小30cm以上),主要症状消失,肝功能大致正常或TBi、ALT、A/G比值有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无改善,腹水量无明显变化者。

3.2 治疗结果:经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38例中,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显效率63.2%,总有效率94.7%;对照组38例中,显效14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显效率36.8%,总有效率76.3%。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4 体会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单腹胀”、“水臌”、“蜘蛛蛊”等范畴。系各种因素致肝、脾、肾三脏受损,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失开阖,致气、血、水淤积于腹内而成。护肝消臌汤乃笔者以《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丸为基础加味而成。汉防己、川椒目导水从小便而出;葶苈子、大黄逐水从大便而去;黄芪健脾益气;当归补血活血;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化瘀利水之功效。上臂三角肌的后缘为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处,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胸腹部位,分布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给予牛黄、麝香、蒜泥调敷此处,可以疏通经气,去除该经湿毒,通畅三焦水道,而达到消除腹水的目的。神阙穴位于脐中,为诸脉汇聚之所,内连十二经脉,为人体经络总枢,经气通过奇经八脉及全身经络,联系五脏六腑。用利水峻药(甘遂、大戟)适量研末,生姜泥调糊外敷神阙穴,以图缓效,而不伤正。诸法合用,收到桴鼓之效。

收稿日期 2005-12-14

上一篇:麻杏石甘汤加龙骨牡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66例 下一篇:真武汤加味合心包腔内化疗治疗恶性心包积液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