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问题 倾注赏识 关怀心灵 助力幸福

时间:2022-10-07 03:47:16

淡化问题 倾注赏识 关怀心灵 助力幸福

摘 要:淡化问题行为、转变问题学生是一项艰巨的德育工程。本文从分析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成因和问题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致力于淡化问题、减轻问题学生成长的压力,倾注赏识、激发问题学生成长的动力,关怀心灵、滋润问题学生成长的心力,助力幸福、唤醒问题学生成长的潜力,然后通过多方寻找有利的教育依托,重构问题学生的正确认知,探究出了一条适合现阶段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问题学生;问题行为;赏识;关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19-04

一直以来,因为种种原因,笔者所带的班级都比较特殊。相对于普通班级,我所带的班级学生人数少一些,学习成绩弱一些,行为习惯差一些,问题学生也多一些。面对这样的集体,我曾一度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他们也是父母的全部希望,他们也要走向社会,他们也要养家糊口,他们也要面对以“优胜劣汰”为生存法则的激烈而又残酷的竞争,他们也要学会在这样的竞争中抬起头来努力去经营自己有尊严、懂责任、堂堂正正的人生!

可是,想改变一个人谈何容易!虽然他们也还是孩子,但有很多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已经根深蒂固。从哪里入手改变他们?怎样的教育和引导才适合他们?怎样才能帮助他们走出问题困境重塑美好形象,感受做人的幸福?带着种种疑问,笔者开始认真研究问题学生,希望通过多方探究,寻找到适合转化问题学生的有效途径。

一、提出问题――正视问题行为和问题学生

几经钻研,笔者终于发现,作为初中教师,如果不能在初一、初二两年的时间里将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完全转化或者淡化,今后想要转化他们将会难上加难。因为初一、初二的学生相对比较单纯稚嫩,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视线容易被转移,性格重塑的机会较大。所以抓住初中前两年易于转化问题学生的契机,深入研究转化问题学生的途径和方案,将有利于转化问题学生。

1、剖析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带有性或破坏性的行为。笔者根据多年的观察总结出:问题行为可以分为两大类: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前者如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服从老师的教育,恶意攻击、打架斗殴,甚至逃学或在社会上违法等;后者如心理障碍、自闭自戕等。内隐行为在短时间里一般不会发展成危害社会的行为,可是当它一旦发展成为外显行为,对自身对社会的危害就会更大。

2、解读问题学生

顾名思义,问题学生指的是具有问题行为的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所以,问题学生也不是天生的“坏蛋”,任何不良品质都是在后天生活中慢慢养成的。问题学生的情况相当复杂,其形成原因多种多样,教师只有摸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结,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只有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教育,问题学生才有可能转化为“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好学生。

3、思考问题成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家庭教育不恰当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很多父母,或者文化水平低,或者工作压力巨大,或者经常吵吵闹闹,或者推行暴力教育,等等,这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除此之外,不良的媒体影响,污浊的社会风气的濡染,不好的同伴的带动,不当的学校教育等等,都是问题行为产生的土壤。

4、直面问题心理

“问题学生”由于受到批评较多,所以自卑感强,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很多行为是有问题的,但是他们不能用正确的道德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一定的诱因下,由于意志薄弱,情绪急躁,理智往往无法驾驭自己的情绪。顺利时也会接受教育甚至帮助同学,但稍受挫折就心灰意冷,百无聊赖;一旦被激怒,容易蛮干,不计后果。他们的求知欲相对较弱,学习能力相对较低。

二、阐释标题――领悟生命成长发展的动力

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后,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能呀呀学语,能站立行走,再过一年,能跑能跳,掌握了人类语言交流的大部分词汇。新生命的成长速度令人惊叹。新生命令人惊叹的成长速度固然有生命发展本能的因素,但笔者以为还有另一种无比神奇的力量在促动着生命的成长,笔者将这个神奇的力量定义为淡化问题,真心赏识,聚焦幸福。

1、淡化问题――减轻问题学生成长的压力

新生命是在一个“淡化问题”的情境中缓慢成长起来的。孩子摔破了东西,妈妈的会毫不犹豫的说:“这东西怎么自己不长眼睛啊,你看,吓到我们的宝宝了。”孩子奔跑跌倒,爸爸会毫不犹豫的说:“爸爸给你打这块坡地,打这双坏鞋。”就是这样轻巧的绕过了孩子的种种小问题,使得我们的孩子忘记了前进路上的磕磕绊绊,抛弃了因为自己多种多样的问题带来的伤害,一路毫不犹豫心无旁骛的成长起来。问题学生也是一样,教师越是揪住他的问题不放,就越会强化问题在他们心底的记忆,反之,就会减轻问题学生成长的压力。

2、倾注赏识――激发问题学生成长的动力

新生命在家人浓烈关怀的情感氛围内快速地成长着,他从害怕变得大胆,怯懦变得自信,从简单的呱呱而泣到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没有哪一刻离开了父母亲人们倾注的“真心赏识”。这些赏识,给予了孩子成长的无限动力,它也给予我们沉重的警示:对待我们的学生,我们倾注“真心赏识”了吗?尤其是对那些让人头疼的问题学生,我们有没有以“真心赏识”的心态来对待他们呢?任何问题学生身上,都有明显的优点,对他们身上的美好表现,如果我们能不失时机的给予真诚的赏识,一定可以激发问题学生成长的动力。

3、关怀心灵――滋润问题学生成长的心力

教书育人是非常神圣的事情,教育转化问题学生是其中最重要也最艰难的部分,正因为这样,我们在开展问题学生教育转化工作的时候更要懂得关怀心灵。做到这一点是很难的,这需要我们有宽容心,宽容这些问题学生反复犯错误,甚至不停地犯同样的错误;我们要有忍耐心,忍耐他们可能会有很长时间内在犯错误,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改正错误;我们要有理解心,理解问题生犯错误的内在原因、外在原因和心理原因;我们更要有爱心,爱心直击问题学生的心灵深处。让他们逐步修正自己,不断地激励自己,让他们一点点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

4、助力幸福――唤醒问题学生成长的潜力

美国著名关怀伦理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内尔诺丁斯在她的代表作品《幸福与教育》一书中曾郑重提出:“一种好的教育,就应该极大地促进个人或集体的幸福。”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情结,追求幸福是推动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问题学生的幸福感相对微弱,“追求幸福”“幸福的个性”在他们身上也难寻踪迹。

正因为他们缺乏幸福感,所以他们也不懂得珍爱他人的幸福,问题行为也就会屡屡发生。所以,改变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最根本的就是培养他们的幸福感。教师必须尽自己所能,调动周围可以调动的力量,让问题学生感受到生活在群体之中的幸福,这样,才能唤醒问题学生成长的潜力。

三、依托理论――寻找有效教育理念

1、平等关爱,换位思考

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犯错误的同学实施批评时,首先要求我们从教师的位置上走下来,站到学生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让他对自己有一定的自信,此时再适时的进行批评,这样批评的内容和方法才有针对性,才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而不是“成人化”、“老一套”。问题生也是学生,是一个个蓬勃的生命。只不过是这个生命暂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正因为有了问题,他们会自卑,会自弃,所以,他们比其它的学生更渴求理解尊重,更渴求平等关爱,在他们面前,我们绝不能高高在上,也切不可一言九鼎。我们必须放下师道尊严,平心静气耐心执著地面对他们的一切。

2、心理疏导,健康宣泄

陶行之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古籍《增广》说的更中肯:“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知己知彼,将心比心”。如果只有严厉的批评和指责,而不能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这样很容易拉大师生的心理距离,形成情绪对立,导致“批评失效”。

我们应该更多地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想解决问题的方法,真诚的赏识使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不但容易找到问题的症结,而且在感情上与学生更亲近了,同时更容易了解和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切入口,既治标又治本。”

3、“人道教育”,“和谐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问题学生转变=人道教育+和谐教育。他认为,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有三点:一是家庭因素的影响。二是教师教育方法粗暴、不人道所至。三是学生的“思维尚未觉醒”,需要教师用心灵关怀把这沉睡的思维唤醒。苏霍姆林斯基把成功转变“问题学生”称为“思维的觉醒”。转变问题学生的关键是“和谐教育”。教育问题学生的第一步,就是使他们成为“可教育的人”。如果问题学生自暴自弃,失去了自尊和自信力,长此以往,他就是一个“不可教育的人”。因此只有实施人道教育与和谐教育,才能有效转化问题学生。

4、以生为本,终身发展

20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实让世人认识到,可持续发展不仅取决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而且取决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一个人能否成功,不是取决于当前的表现是否优秀,而是取决于是否具有持之以恒、终身教育、终身发展的思想。随着科技、文化的高速发展和激烈的社会竞争,终身教育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思想,而且成为一个人类塑造自身、完善自身的社会潮流。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每个班主任都应以全新的理念来管理班级。不能因学生暂时的不良表现而将学生的未来枪毙;不能以学生学习好、考高分、升好学校为目的,而应为学生的一生发展作规划,关怀学生的心灵,致力于学生的幸福,即以学生发展为本。

四、重构认知――搭建支撑道德的钢梁

问题学生很容易在暴躁和冲动中迷失自己,有时甚至付出鲜血和生命的惨痛代价。他们之所以无法正常控制自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社会、对人生、对生命缺少正确的认知。所以要想转变问题学生,我们必须首先重构他们的认知。

1、珍爱生命――明确生命无价

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是德育的重要内容。面对问题学生,如何引导他们珍爱自己的和他人的生命?如何让他们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如何教育他们尽一切力量让自己的生命更加精彩?这些重要的认知,既需要学生自己的体悟,也需要教师的关怀和指导。对于问题学生,急需教师艺术的反复强调,真诚的多次提醒,这样才能在他们的头脑里形成一种占绝对优势的认知――生命无价。

2、关爱他人――懂得快乐关怀

人是生活在群体中的高级动物,每一个人都是通过与父母、亲戚、朋友、老师、领导下属等等的交往和合作,脚手架式的彼此支撑,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果不懂得关爱他人,就很难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人也会因此更加孤独焦躁,失去活着的动力和意义。所以,引导问题学生关爱他人,其实就是引导他们巩固自己生存的根基,巩固自己快乐的根基,而快乐是冲淡一切问题行为的秘笈良方。

3、践行理想――寻找前进动力

理想是人前进的动力。人若没有奋斗的理想,就会厌倦身边的很多东西。久而久之,便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而自暴自弃恰恰是问题学生无所顾忌的宣泄自己不良情绪的一个根源。陶行知在《我之学校观》一文中说:“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好比是学生的精神。办学如治水,我们必须以导河的办法把学生的精神宣导出去,使他们能在有益人生的事上去活动” 而这里的有益人生的事实际上就是学生的理想。

4、感受幸福――追求和谐人生

幸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是对于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心理体验。一个感受不到幸福的人,很难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之中。因此,致力于培养问题学生对幸福的感受,致力于营造宽容和谐的师生交往氛围,致力于淡化问题生的问题、真心赏识问题学生身上的优点和进步,将会提升他们对幸福的敏感度,也会帮助他们追求和谐交往、快乐交往的人生。

五、实践操作――建构有效转化模式

综观众多教育转化后进生的文章,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强调理解、尊重、关爱、沟通,针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心灵的感化教育。但笔者认为,对后进生的教育,应该是心灵感化与活动教育同步实行,内外兼攻;同时,也应该是集体引导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双管齐下。只有在内外兼顾、同步实行的时候,对后进生的转化才更有时效。

1、建造一个温暖的“家园”――问题学生全局转化思路

(1)建设一个温暖和谐的集体――使问题学生的活动有“家”可归

班集体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阵地,是培养全面发展个性的最优化环境,是良好个性成长的摇篮。爱因斯坦曾说过:“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着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它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集体利益是学生个体价值目标实现的前提。可见,学生只有坚持把个人与班集体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达到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充实。而要达到这样的成效,首要一点就是让学生热爱集体,并以生活在这个集体中为荣。

要做这一点,班主任必须要有无条件的奉献精神,像家长一样,把班集体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用爱心、悉心、耐心构建和几十位学生共有的“家”,让每一位同学感到自己有一个值得信赖的班主任。在此基础上,笔者带领学生开展了大量的培养集体荣誉感的活动,例如,一张报纸,十个手指的力量,野炊等,对学校的各类活动,笔者也带领全班同学积极参加,奋力拼搏,同时,在活动中,尽量展现班级特色,鼓励全班同学在为班级争取荣誉的同时锻炼自己的竞争能力。相信:一个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班集体必将为问题学生转化提供更优化的环境。

(2)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舆论氛围――使问题学生的心灵有“家”可归。

舆论是在班级中占优势的并从心理上产生共鸣的言论和意见。它与一定的规范相联系,对班级成员的心理与行为具有很强的动力作用。由于舆论本身产生的压力能够使班级集体中的一些成员自觉或不自觉地“顺应”,因此笔者想方设法去培植正确的舆论,努力培养实现班级目标所需的主流舆论。

笔者在班级开辟舆论专栏,张贴热点论题和标语。例如论题有“努力是否就是成功”,“尊重他人是否就是尊重自己”标语有“我进步,我快乐”“我要努力使自己增加一个优点”,“今天,我要试着去赞美一个人”。等等。这些论题和标语,虽然简单,但是,生动而又贴近学生的生活。相信,它是无声的滋润。笔者的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愿意参与,他们既受到舆论的谴责,也在积极的创造健康的舆论。这种健康的舆论所产生的力量会使班级同学在学习、生活中有所遵循,使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逐渐走向正强化。

(3)制订一套公正客观的评价机制――使问题学生的体验有“家”可归

每一个人,都有被承认、被肯定的需求,尤其对于初中生,老师和同学的承认,就是他的价值的展现。可是,问题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很难使自己的表现被别人认同。长此以往,他们的自信心便日渐丧失。基于以上想法,笔者在班级评价制度方面进行了全新的尝试:调动每一位同学公正、客观地将每位学生的进步表现都记录下来,通过阶段综合比较分析,进行全方位的过程性评价,给学生一条成长的曲线,评定出各级各类“最佳”。新的评价体系在关注学生成就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的发展。它把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教师的单一评价和多元主体的评价有机的结合起来。

“争强好胜”是青少年学生普遍的心理特点。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最佳”,有一个最佳还希望自己有两个最佳。特别是问题学生,他们更是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最佳。因为他们在考试中得不到的荣誉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参加活动和各项竞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它不再使问题学生永远只做一个望“后尘”的无谓陪跑者。班内的荣誉不再是学习好的同学的专利,只在某一方面表现不突出,但其它方面表现不错,同样也可获得荣誉。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向上的内驱力,使班内良性的竞争气氛非常浓厚。在这种评价的激励下,很多同学逐渐的改正了自己身上的很多缺点,使自身的发展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4)构建一个互助合作竞争机制――使问题学生成长有“家”可归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除了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让学生学会奋斗,学会如何让别人尊重自己,逐步建立自信心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受到团队合作的督促力量和来自于对手的竞争压力。所以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建立了多种独特的竞争机制。例如捆绑式竞争。首先是将班级分成六个小组,让六个小组形成全方位的竞争。小组的形成过程是由学生自发形成,组长由大家选出来,组长根据双方意愿挑选队员。

小组竞争主要从考试成绩、上课发言、作业、体育锻炼、行为规范、特殊贡献(组织班会、出黑板报、各级各类竞赛)等几方面开展竞争。每周进行小组排名,第一名到第六名分别积7分、5分、4分、3分、2分、1分。一个月为一个赛季,积分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小组将组织一次户外庆祝活动。在评分的时候,有很多项目进行捆绑式评分,如上课纪律问题,为了督促问题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听课习惯,我们规定,一个人不遵守纪律,全组将要扣分。这样将使全组形成一个合力,互相督促、共同进步,使问题学生的成长真正有“家”可归。

2、筹划一组励志的方案――问题学生个体转化思路

十个手指头伸出来,有长有短,在班级体这个大家庭中,问题学生的发展也是参差不齐,如果仅仅通过集体活动来带动个体的发展,那么势必使部分问题学生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所以,在进行群体性的教育的同时,必须对问题学生提供更多的有针对性的个体教育,这样双管齐下,才是问题学生转化的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1)一份砺志单――改正缺点才能“淡化问题”

砺,就是磨砺,对于问题学生来说,他们真正需要磨砺的就是他们战胜缺点和错误的韧劲。班主任要鼓励学生要持之以恒的同缺点和错误做斗争,不改掉缺点,誓不罢休。当他们的某一个缺点的改正已经得到同学们的认可真心赏识的时候,便可以从励志单上划掉一个缺点,然后再向下一个缺点进军。

但是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种种不同,所以必须为每位问题学生量体裁衣,制定一套比较科学有效的个体教育方案。根据多年做班主任的经验,笔者按特性和成因将问题学生分为以下几类:网瘾型,暴怒型,多动型,单亲型,行为偏差型,趋向自闭型、学习基础薄弱型,外界影响型,等等。然后根据不同的问题类型,设置不同的励志明细单,在这份励志单上,请学生本人、家长、最信任的班干部、班主任简述问题学生的优缺点及希望,然后以两周为一个单位时间,逐步改掉问题学生身上的问题。

(2)一张目标卡――摘到桃子才能接纳“赏识”

为每人定制一个合理的目标,当然,这个目标有别于改正缺点和错误,举个例子,励志单是偿还所欠的债,而目标卡是赚钱。它由几个正向愿望组成,比如一张卡上可以写这样的内容 :这个星期,我要努力做到数学考试及格,帮同学拖一次地,问两次老师好。这样做,就是培养他们上进的精神,让问题学生看到进取的希望,更让他们相信所有的赞美和赏识都来源于自己的努力。

但谨记一个原则:“摘桃子原理”,即让每一位问题学生挂“跳一跳能摘到的桃子”,这样就不会担心他们因目标很难实现而自暴自弃。当他们品尝到自己摘到的桃子的美味的时候,下一次,他们会更加努力。例如:针对网瘾型问题学生,让他先担任电教委员,再鼓励他制作电脑小报,定期筛选美文佳作供同学阅读,最后可以鼓励他参加各种电脑比赛。这样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引导容易调动问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容易让赏识更加可贵,更加有意义。

(3)一本诚信薄――平等沟通才能“关怀心灵”

交人先交心。特别对问题学生。从心理角度上看,他们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比优生更渴望同学和老师认可他,尊重他,他们比优生更有自尊心,并且非常脆弱。所以在班级内推行“诚信簿”制度,也就是让学生以周记或写信的形式和老师谈心,内容不限,可以写自己对某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思路,也可以倾诉内心的种种情绪,甚至可以发发牢骚,讲讲与父母、同学、老师不愉快的交往。教师必须绝对坚守他们的秘密。并且保证给予满意的回复。

通过诚信薄,笔者了解了问题学生复杂的内心世界,教师或安慰,或劝勉,或出谋划策,及时分解他们各种各样的烦忧,当他们取得成绩时,教师及时地祝贺。这样,笔者和问题学生建立了非常融洽的师生关系。多次的沟通,架起了笔者和学生理解与信任的桥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4)一次庆功“宴”――真诚祝福才能“助力幸福”

当同学们对于一个问题学生某一个缺点的改正认可时,当问题学生取得的成绩得到同学们的承认时,班主任可以会同家长及班级其他同学为问题学生准备一次特殊的庆功宴:一张特制奖状,一张带有荣誉称号的胸卡,同学们各种各样的祝贺表示,一次联欢班会,一个向家长表示祝贺的电话,甚至还可以是老师们亲自送上的一份祝福……

笔者深感教育问题学生、关注问题学生的重要意义。对于他们的成功教育,意味着我们的双份贡献。对于父母,他们是唯一的希望;对于社会,他们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所以,尽管辛苦,笔者依然乐此不疲。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心灵感化与活动教育同步实行和集体引导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后进生转化模式的实践与探讨,笔者的后进生转化工作成效明显。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新的问题可能会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地总结创新,真诚的赏识与关怀,才能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六、建构意义――认识转化问题学生价值

转化问题学生,主要是引导问题学生关注自己的现状,正视自己的发展,缓解心理压力,健康宣泄情绪,激发并发展他们的潜能,专注于他们问题行为的转变,从而使他们珍爱自己的人生,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为家庭的和谐人生的幸福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1、培养问题学生的自立能力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首先要作到的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把他们培养成新世纪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至少是能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可是问题学生浪费在问题上的岁月实在太漫长了,只有淡化问题,倾注赏识,关怀心灵,才能调整他们与人敌对的心态并学会如何与人交往,才能使他们学会区分什么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值得自豪和炫耀的东西,才能使他们具有非常明确的是非观念。这些,是他们以后走向社会、立足社会的基石。

2、提升问题学生的生命意义

塑造生命是神圣的。青年一代是家庭的核心,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前进的动力。一个生命掉队,就会影响一个甚至几个家庭的幸福,如果有很多的生命掉队,就会增加社会的负担,造成更多人的生命质量低下。教师通过谈心、允于特权、赏识、鼓励他与同学交往,帮助问题学生从困境中走出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会提升学生对生命的感悟能力。

3、助力问题学生的幸福体验

转变一个问题学生很难。但我们从事的是塑造生命的工作,学生的喜怒哀乐,优劣得失,紧紧与我们的工作成效相连。所以,作为教师,尤其是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幸福感的研究,对于问题行为内隐的学生,更要体察入微,悉心辅导,要多途径的寻求解决他们心灵扭曲的良方,通过启迪他们的心智,转移他们的不良心理依赖,培养他们的爱好等方法打开他们紧闭的心门,为他们重建感受生活的美好加油助力!

4、构建问题学生的心灵家园

“心灵,总要有寄托.”古今中外,无数伟人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描写、抒发或者论述。一个人,要想健康乐观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他的心灵绝不能没有根蒂,无所依托。因为,只有心灵有了家园,人们才能将困惑倾诉,将磨难消解,才能为理想寻找支撑,为拼搏增添动力。精神寄托可以是一种信仰,也可以是一种兴趣,一种爱好,对于问题学生来说,重新调整他们的世界观,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他们的兴趣爱好,更容易帮助他们重建健康积极的精神家园。

这个社会有时候很可怕,我们的学校教育有时候更加可怕,在考试这根指挥棒下,我们饱受摧残的教师们只好强迫喜好不同、性格不同、思维形式不同等等有着多种不同的孩子学习同样的知识,接受同样的评价,生怕他们一不留神就会把我们对教育的贡献埋没。老师们都太忙了,忙到了对于很多问题学生不宽容,不理睬;忙到了在这些学生带来麻烦时就请家长,给处分;忙到了对他们的教育只剩下了简单的说教,粗暴的责罚……有些问题学生,在整整十几年的学校教育中,基本上等于自生自灭。孩子们在学校得不到关爱,感受不到尊重,享受不到幸福,我们又怎能去期望他们以后可以成长为一个关爱他人尊重他人、懂得与人和谐相处、懂得珍爱人生追求幸福的人呢?

中学阶段是孩子人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旦错过了这个阶段对问题学生富有人性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就很有可能将他们推向罪恶的边缘,生命的边缘。让我们牢记自己神圣的使命,坚守身为教育者的道德和良知,面对问题学生的时候,尽可能地淡化他们的问题,尽可能地倾注对他们的赏识,尽可能地关怀他们的心灵,为他们今后幸福的人生扎扎实实地做点什么……

上一篇:初中数学几何定理的教学策略的探讨 下一篇:电子式书写策略和技巧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