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视角下的组织文化探析

时间:2022-10-07 03:29:02

知识共享视角下的组织文化探析

[摘 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组织文化必须重视提高知识共享的效能。知识共享视角下的组织文化存在知识垄断、个体差异、利己主义的障碍,其建设应从适应组织战略、加强培训学习、健全激励机制等方面考虑。

[关键词]组织文化;知识共享;知识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098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1

知识共享是指组织的成员或内外部团队在组织内部或跨组织之间,彼此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知识交换和讨论,其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交流,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并产生知识的效应。在营运过程中的组织应加强有效的知识共享,以对抗经济体系全球化的压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及提高组织营运速度。因此,在全球知识经济勃勃兴起的时代,为保证组织不间断的知识,组织文化必须对知识共享加以重视,才能使组织拥有更加有力的竞争优势。

1 知识共享视角下组织文化的内涵

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内成员共享的价值、信念,这种价值和信念为组织提供行为准则,它通过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和心智模式进而影响组织运作,并指导组织的一切活动和行为。通过组织文化的创新建设,使成员的心智模式得以转变,将知识共享融合在整个组织流程中以释放组织中的人力潜能。知识共享视角下组织文化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倡导相互信任

信任是促进知识共享的关键因素。在一个公开互信的气氛中,组织各成员能够积极交流信息和彼此的想法,这有助于组织中的知识共享更为有效地进行。同时,组织成员彼此信任也是诱发组织成员产生共享隐形知识行为的基础。要进行高效的知识共享,应将交换双方的信任作为前提。据此,在知识共享视角下的组织文化中,强调提高成员间彼此的信任,提升组织成员有安全感,避免过分强调内部成员间的竞争。

1.2 注重学习交流

知识共享依靠组织学习来完成。组织学习与个人学习最本质的差别,就在于知识共享。组织学习的目的是最终要达到集体智慧1+1>2的效果。通过组织内各成员间的交流与互动,个人的知识便转化为组织知识。同时,组织也得到了学习,并且知识共享得以实现,即组织学习过程与知识的共享过程同步进行。组织文化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健全的学习制度,促进学习和交流的行为,加快知识的流动与转移。

1.3 激发知识创新

知识共享以促进知识创新为目的。在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中,组织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是自身知识资本创新与传承。创新主要取决于创造和共享新知识的过程。因此,组织文化应含有激发知识创新的要素。

2 知识共享视角下组织文化的障碍

知识共享并不能轻而易举地发生。在塑造知识共享组织文化过程中也存在着障碍,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一是知识垄断。为了追求更多的知识利润或竞争优势时,组织成员便会限制知识的传播,得到垄断利润。由于知识的稀缺以及个人的独占,知识拥有者会因此而获得权威和较高的职位。这是导致组织中很难顺利、有效地进行知识共享的最根本原因。

二是个体差异。在知识共享过程中,组织成员个体的表达与理解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经验背景无疑限制着知识共享的过程。此外,知识共享是一个需要时间、脑力付出的过程。当组织成员个体获得知识的付出大于收获或提供知识的付出得不到效果,他们也便失去了共享知识的动力。

三是利己主义。知识共享并不是一种普遍的利他行为。知识拥有者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追求声誉与名望。为增强自己的不可取代性,组织成员让独有的知识只为自己服务,以此满足利己的需求。现实组织中由于组织内部的竞争,不少组织中的成员为了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往往设法获得更多的知识且拒绝分享,导致无法将本应外显化的知识正确表达,对知识共享起着消极作用。

3 知识共享视角下组织文化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实现知识共享,组织需要一个帮助知识有效流动的环境。因此,在组织内部必须建立一种基于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1 适应组织战略

组织文化必须与组织战略相互适应和协调。从组织战略的角度来看,组织文化既要为组织战略服务,又会制约组织战略的实施。在组织文化不脱离组织战略的前提下,组织内部新旧文化更替和协调也是战略实施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将知识共享融入组织整体战略之中。

3.2 加强培训学习

培训学习可以降低组织成员个体间知识基础的差异性。由于组织成员个体间知识基础的差异难以避免,组织应采取加强培训学习的相关措施,如组织经常性培训、相关岗位轮换、制订专项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全员学习交流时间等,使组织内部基础知识在全体成员范围内得以共享,缩小成员个体间基础知识的差距。

3.3 健全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能够增强知识共享的动力。激励机制以人为本,从人的动机、需要分析出发,强调人的理性化行为,促使组织成员从根本上产生知识共享的动机,有利于调动成员知识共享的积极性,实现知识共享。合理的奖惩形式,相对人性化的规章制度,良好的互动机制,都能激发组织成员把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此外,组织还应把知识共享业绩与现有业绩考核相联系,促进知识共享的有效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Nonaka I,Toyama R,Konno N.SECI,Ba and Leadership:A Unified Model of Dynamic Knowledge Creation[J].Long Range Planning,2000(1).

上一篇:新形势下对医院薪酬管理现状的思考 下一篇:新会计准则下应收账款核算的若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