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层建筑工程的土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时间:2022-10-07 03:10:10

浅析高层建筑工程的土建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取得了很大进步,特别是在我国大中型城市,土地寸土寸金的形势下,为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正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高层建筑技术得以迅速发展。由于高层建筑的投入相对多层要大,且施工周期长,抗震性能要求高,工程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本文结合现代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从加强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角度出发,分析和探讨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工程质量

我国基础建设不断加快,为我国建筑领域带来蓬勃生机。城市建设离不开建筑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城市规模的建设。随着城市建筑规模日益扩大,高层建筑的发展也迅速加快。然而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就技术而言,难度相对较大,施工通常比较复杂,对高层建筑的技术研究是专家和学者所热衷的。

1 现代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就主体结构的施工而言, 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有相同之处, 也有不同的一面。从整个建筑来看,高层建筑的特点是层数多,高度大,结构类型多样,体型复杂,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技术要求高,材料用量多,施工工期长,专业性强,工序多,交叉作业多,结构自重大,受力特点、设计依据与一般多层建筑有很大的不同,对结构的安全度要求特别高,对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高层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施工技术

2.1 加强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科学养护,控制混凝土强度。

工程开工前,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到法定试验机构做级配试验,待级配报告出来后,根据级配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在实际施工时照此执行。据实践资料统计所示,若砂率下降2% ~3%,混凝土强度将下降15% ~20%,而水泥数量的影响为5% ~20%,石子及砂土的级配影响为5% ~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l,强度降低5%~10%,故应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严格执行初步配合比计算和基准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此外,高层建筑多使用商品砼,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而且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若养护不到位,如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仍会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的现象。

2.2 垂直度、标高及轴线的控制,确保高层建筑施工质量。

(1)控制垂直度是保证高层建筑的质量基础,也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为控制高层建筑的垂直度,先将建筑四个边角柱的位置确定,沿柱外层上弹出厚度线,立模、加支撑,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立柱的垂直度。待四角柱拆模后,其他各列柱以该四柱为基线,拉直线,控制正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施工过程中的垂直度控制,用激光铅垂仪首先在首层面层上做好平面控制, 选择四个合适的位置作控制点,在浇筑上面的各层楼面时必须在相应的位置预留200mm×200mm与首层层面控制点相对应的小方孔,保证能使激光束垂直向上穿过预留孔。

(2)标高线的控制,即在在每层预控轴线上至少设置四个200mm×200mm洞口进行标高的定位,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为避免施工过程中洞口标高失去基准作用,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的同时,辅以直径为12的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

(3)轴线传递和过程线的控制。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脚手架与施工层同步向上,导致从一些基准点无法引测。2层及以上施工时,以1层楼面为基准在每层楼面相应位置留设200mm×200mm方洞,采用激光铅垂仪引测下层楼面的控制点,再用经纬仪及钢卷尺进行轴线校正,放出各层轴线和细部尺寸线。过程线控制的关键是挂起两条线,浇好剪力墙。浇筑剪力墙,宜用18mm厚优质胶合夹板,外墙组合固定大模,内墙散装散拆进行组合模板编号,这样不但保证了墙体平整度,而且更要注意的是墙体的垂直度。

2.3 沉降、位移、倾斜和裂缝等变形观测控制

由于高层建筑混凝土强度普遍较高、混凝土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较大。裂缝分为运动、不稳定、稳定、闭合、愈合等几大类型,一般采用放、抗或者“放”“抗”的方式进行处理。

(1)砌筑填充墙至接近梁底,留一定高度,砌筑完后间隔至少一周,宜15d后补齐;合理分缝分块施工;在柱、梁、墙等变截面出宜分层浇捣。

(2)首先尽量避免使用高强度水泥,积极采用掺合料和混凝土外加剂,降低水泥用量(宜〈450kg/m3);其次选择合理的最大粒径砂石,这样可以减少水和水泥用量,减少泌水、收缩和水化热;再次在施工工艺上,应避免过振和漏振,提倡二次振捣、二次抹面,尽量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最后现浇板中的线盒置于上下层中间,交叉处采用线盒,沿预埋管线方向增设直径为6间距150,宽度不小于450的钢筋网带。

(3)在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中,对新浇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尤为重要。为使早期尽可能减少收缩,需主要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避免表面水份蒸发过快,产生较大收缩的同时,受到内部约束而易开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而言,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埋设散热孔、通水排热),避免水化热高峰的集中出现;同时在养护过程中对表面、中间、底部温度进行跟踪监测(有其在前3天)。对混凝土浇筑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气温温差宜控制在25℃以内,否则因温差过大产生混凝土裂缝。

2.4 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结构的正常布置与建筑功能之间就产生了矛盾。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和常规相反的方式进行布置。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这种转换层广泛应用于剪力墙结构及框架-剪力墙等结构体系中。

对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及带转换层筒体结构这两类转换结构,对上述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高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转换层与其上层的侧向刚度比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对转换层位置较低的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控制侧向刚度比可以控制转换层附近的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筒体结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下部结构:加大筒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必要时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间筒体、提高抗震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弱化上部:不落地剪力墙开洞、开口、减小墙厚等。

3 结语

由于高层建筑正得到大规模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出现。结构复杂程度增加,装修要求高,对技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做好高层建筑的施工组织工作就更加重要,并要不断地总结、完善施工管理经验,使施工组织真正的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起到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迪.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传播,2011(03).

[2] 张爱青.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06).

[3] 雷颖占.高强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6(03).

[4] 岳世宏,陈淑贤.超高层建筑利弊分析[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

上一篇:大连辛寨子区域配套供水项目建议 下一篇:砼吊车梁的施工技术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