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不断奶”,父母“襁褓心理”当休

时间:2022-10-07 03:01:16

成人“不断奶”,父母“襁褓心理”当休

最近,家住重庆九龙坡区锦龙路的刘力(化名)向单位递交了辞职信,而这已是她从去年至今的第26次辞职。“财务只是把她奖金算错了,她就觉得是‘你得罪了我,我不干了’。”在谈及女儿辞职理由时,刘力的妈妈毛女士显得有些焦急,“她要是提前打电话给我说一声,我完全可以给她出主意,总不会闹得要辞职噻。”27岁的刘力自大学毕业后,陆续换过好几十个工作,其中不乏国企以及大型跨国企业,不管她到哪里,毛女士总会事先帮她查询好去单位的最佳路线、单位附近的最佳饭馆,甚至连怎么和新同事相处毛女士也要“手把手”地教。

27岁,不仅早已是大姑娘,而且都到了剩女的年龄,却依然一切听妈妈的,一切问妈妈,一切靠妈妈,什么事都要由妈妈做决定。无时无刻的照顾和管束,父母的过度“关爱”是保护还是障碍?一连串怪异现象后面,成年人“不断奶”,究竟是父母的错还是年轻人的错?

如果说是年轻人的错,刘力说了,“妈妈随时要打电话问我在哪里、做什么,工作和人际上的问题也要我报告,然后给我说解决的方法。她完全把我当7、8岁的小孩,什么事情都要帮我解决,最开始还好,到后来越来越想抵触,但发现一旦没有妈妈出主意,自己完全没法处理工作和人际交往,只有再换个环境。”

的确,今天的二三十岁的成年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当作家里的一块宝,从小到大,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做,尤其什么都不用决策——小时候家长帮孩子选学校,长大了帮孩子找对象,甚至帮孩子找工作。他们的上一代,恰恰是经历了各种社会大变革的“经验人士”,自认为“吃过的盐比孩子吃过的米多”,给孩子拿主意,可以让他们少走不少弯路。就刘力的母亲毛女士来说,她为了不让女儿吃亏,几乎每两三个小时都要打一次电话询问,而内容多以“在哪里”“做什么”“遇到什么人”“我帮你做”为主。

一年多换26次工作,刘力只是一个极端的个案,但类似事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并不罕见。父母管孩子,本是天经地义,这种发自内心的关爱很正常。但是,如果家长不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一味迁就盲目溺爱凡事必代劳,就会物极必反,使得孩子丧失了积累生存经验的机会。身体成年,心理却远未成年,可以说是一种心理疾患:没有建立自我意识,对家长的依赖过强。

父母终归是要离开孩子的,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至关重要。这里的生存能力不仅指生活自理能力,还包括性格、责任心、自我控制能力和判断能力等。

许多人为刘力的未来担心,也向为人父母者提出劝告:成人“不断奶”,源于父母的“襁褓心理”。父母的不当教育,貌似暂时给子女提供了安全庇护,实则在“襁褓”里既误导了孩子的成长,也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再不矫正,恐会“变形”,久而久之,会影响孩子的“站立”和“行走”,更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上一篇:徐根宝 用梦想支撑人生坐标 下一篇:我爱你,用我的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