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途径探析

时间:2022-10-07 03:00:50

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途径探析

[摘要] 新的教育理念提倡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立足学生生活,突出时代性和生活化的特征。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在此背景下产生,对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具有建设性意义。文章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情境创设、教学问题设置、教学语言应用等四个维度,探讨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6)01-003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1.016

[本刊网址] http://

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是立足于当前学生的现实生活,将教学内容以生活化的形式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推动学生采取多元的学习方式,以期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是思想政治学科实践性和思想性的要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和价值观念的优化受到学界的关注。那么,如何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成为本文的关注点。

一、依托课程标准,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指明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的思政课堂重视知识本位和教师本位,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着注重知识性和教师主导课堂的问题,缺乏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这就导致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政治性和理想化过强,以意识形态教育为中心,过分强调社会需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严重影响思想政治课效果。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平衡“学生需要、社会需要、知识需要”反应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就是新课标所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生活化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完成。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综合考虑三种需要,特别是要兼顾社会需要和学生的成长需要。社会需要是传达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声音,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要体现,是思想政治课的根本立足点不能被弱化,要注意权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目标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结合,避免单纯的理论说教所带来的消极情绪。

二、立足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生活化的教学目标确立以后,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导人新课,开始教学过程。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对情境教学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指出“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认为思维活动应该以一定的情境开始,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起学习的兴趣。因此创设生活情境成为构建生活化课堂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操作中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注意两个要素: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就学习内容而言,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一定是依托教学内容,换句话说情境的创设应该能统摄所要教授的教学内容。学生生活则是指生活化的情境必须来源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与学生的“前经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情感,达到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效果。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时应该特别注意情境要具有统摄性、真实性和适切性。统摄性要求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要能够包含教学内容,同时教学情境最好可以统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也就是说整堂课都可以在该情境的讨论下进行。当然这样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真实性要求情境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是教师自己杜撰的,或者刻意为之。现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丰富的感性知识,一旦被学生发现,则会大大的影响教师的权威性和教学效果。适切性要求教师在运用具体情境时,要做到教学内容与具体情境的无缝链接,防止牵强附会。

三、巧设互动问题,推进生活化课堂开展

生活化的教学目标为生活化课堂教学提供方向,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生活化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生活化课堂教学如何层层推进,就需要“会问问题,问好问题”。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学家、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的教育学方法“产婆术”为如何提问提供理论依据。所谓的“产婆术”就是主张在教育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学互动。具体操作是: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矛盾,了解到自身的不足,激励学生不断尝试给出答案。在具体的情境之中,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所谓问好问题,就要求教师所提的问题要符合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教学活动离不开特定的教学内容,因此好的问题必然是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同时,问题还应该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供动力支持。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一述而》中讲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观体验,启发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深入的思考。

总之,以问题为主线,在答疑解惑过程中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生活化课堂的又一重要途径。同时,运用问题推进课堂能够有效的化解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和枯燥乏味的困境,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是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

四、把握学生特点,运用生活化教学语言

选择何种教学方式,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学对象。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迅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的阶段。一方面,他们已经初步具备独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拥有自身的个性,“小大人”的心理学现象频繁出现,不愿意被动地去接受他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仍然具有不成熟性,思考问题容易简单化和理想化的倾向。客观上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教学生活化注重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系,正确客观的认识现实生活,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内容选择和观点阐述上都注意循循善诱,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语言的运用。关于教学语言学术界早有探讨。据史料记载“古代教民,口耳相传,故重声教。”是我国古代对教学语言重要性的论断。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学语言是教师知识和情感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成手教师通常能通过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语言如此重要,在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必然要加以关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注意语音和语调的生活化。在现实的交谈过程中,语音和语调有时比语词本身更重要。通过语音和语调的变化,能传递非常丰富的信息。生活化课堂教学应该避免生硬和套话,应该使用交谈式的语音语调,为学生营造一种类似于生活情景的交流氛围。

其次,教学语言内容的生活化。要做到思政课堂的生活化,应该将教学的内容还原到学生的生活之中,用生活化的语言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表达出来。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语言的生活化并不能等同于“口水化”“低俗化”,作为传递科学知识的教师语言应该在措辞上保持准确,真实,否则会影响到知识的权威性,无法有效地完成教学。语言生活化是为了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决不能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

最后,要注意交流方式的生活化。课堂中的交流方式,较多的集中在师生之间的对话。对话,是生活化教学语言的重要途径。采用对话的方式,不是跟学生讲教学内容,而是与学生聊教学内容,能够有效的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增强教学效果。

五、结语

思想政治课堂的生活化教学,应做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教学方式和教学语言的全方位生活化。教师应该切实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使课堂教学接近学生生活,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效果。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不断完善发展的,具有深刻的理论渊源和实践性的特点,很好的适应了思想政治教材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但是,实践中也面临着诸如教师自身的素质、具体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活化是当前教学实践的必然要求,值得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

上一篇:扎实推进金融单位定点扶贫工作 人民银行召开金... 下一篇:工资核算在用友软件中的操作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