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雷雨》中人物的抗争精神

时间:2022-10-07 02:45:50

论《雷雨》中人物的抗争精神

摘 要:在《雷雨》的四幕剧中,除去序幕和尾声,基本上每一幕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了人物的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对原始生命力的呼应,对封建家庭不合理制度的控诉,也是对命运不满的反抗。在表现出来的抗争精神中,剧中八人又分别展现出三种不同的抗争,每一种都与其人物设定、命运走向和所处环境深深关联。而剧中人物的抗争精神又与曹禺其人的生活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者通过《雷雨》展示的不仅是一出封建家庭悲剧,更是作者对命运的深刻理解,对宇宙的宏观感悟。

关键词:雷雨;人物;曹禺;抗争精神

曹禺在写作《雷雨》时,23岁。写作半年,构思五年才完成了这部戏剧史上的高峰话剧。1935年中华话剧同好会首次公演《雷雨》,便受到了社会的充分关注。现在,我们重新再来审视《雷雨》中体现的生命价值和社会意义,其不得不令我们深思。钱理群评价《雷雨》说:“它把话剧艺术的特点和技巧,做到了充分的利用和发挥。在此之前,我国话剧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达到如此高的成就”。它不仅仅是一台家庭伦理戏,还是一部展现人物对命运的抗争史。作者在《雷雨》中,将两个家庭、两代人在一天发生的事集聚在一个舞台,将社会道德、人性悲悯、生存意义和人性的抗争等多种精神观念展现在读者和观众面前。其中,人性的抗争精神是《雷雨》中若隐若现但又及其重要的精神表达。《雷雨》全剧共四幕,两个家庭,八个人共同演绎了一出巧合重重的悲剧。这些人物中的每个人又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代表着一个群体。周朴园是封建家庭中家长的代表,周繁漪是一个封建知识女性的代表,鲁侍萍和四凤代表着封建社会下层普通女性,周萍是一个有着资产阶级思想的贵族子弟,鲁大海是典型的工人阶级代表,周冲代表有着进步思想的新青年。就是在这一群不同性格,不同出身的人身上,表现着三种不同的抗争精神。

一、极端的抗争精神

《雷雨》中最明显,最容易被观众和读者感受到的就是最极端的抗争精神,而这种极端的代表人物就是周繁漪和鲁大海。他们代表的是一切都要走向极端,反抗精神像雷电一样燃烧的人。

繁漪,是这部戏的悲剧主角,也是这个封建家庭的最大牺牲品。虽然她是一个封建家族中的女性,但是,她又有自己的想法,有着如火的性格,极力想追求自己的爱情。在繁漪看来,继子周萍年轻俊朗,能够带给他青年人的活力,让她能够“又活了过来”。于是,在这个组合特殊的家庭中,便有了儿子勾引继母,继母爱恋儿子的传奇。后来,周萍爱上了别的女人,这无疑是沉重的一锤,敲在了繁漪的头上。她心中不平,充斥着压抑与不满。在周家受着父子两代人的精神折磨,于是,她爆发了。

在这个充满瘴气和扼杀自由的周公馆,繁漪在爱情的打击下,爆发了一种强烈的力量,这个力量像饿鹰扑食一样,住周萍不放,抓住周家的每一个人不放。[1]爱和恨烧尽了女人一切的仪态,她像是厌弃了一切,只有计算着如何报复的心念在心中起伏。”这便是仇恨和抗争塑造出来的既可怜又可怕,带着极端抗争精神的繁漪。

鲁大海,是曹禺塑造的一个工人形象,曹禺自己评价鲁大海的形象时也说“写的很不像样子,很不成熟。”[2]因为,这是曹禺早期对阶级斗争不太成熟的理解。剧中的大海很爱妹妹,他希望四凤不要忘记自己的出生,安安分分的过着工人阶级的日子。然而四凤在周家,渐渐地产生了鲁大海不愿看到的思想,她爱上了周萍,羡慕“住洋房,坐汽车,穿丝袜,涂口红”。于是鲁大海痛恨周家对妹妹四凤思想上的戕害,仇视资本家周朴园对工人的压榨剥削。即使后来发现周朴园是他的父亲,周萍是他亲生哥哥,也没能减少他对他们的恨意。在第三幕中,他面对周朴园的颐指气使和周萍的暴力相对,他奋起反抗,曝光了周家干的不光明的事。鲁大海的语言都是充满反抗的,冲味十足:“你不要同我摆架子,难道不知道我是谁么?”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放开我,你们这一群强盗”……

二、妥协的抗争精神

与极端相对应的是妥协的抗争,遇事想要缓冲、敷衍,必要时完全妥协,这便是另一种抗争,这种抗争的代表人物是周萍、鲁贵。

周萍自小生长在一个官僚资产阶级家庭中,家中有着严格的封建家教。处在这样一个家庭,他和繁漪的那段的母子恋也就变得不是那么难以理解。就是这样一个在情感上如此放得开的男人,一旦面临情感和理智的选择时,便变得卑微、妥协,他后来要出走去矿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对繁漪的逃避。即使后来喜欢上了,但是对周朴园的畏惧和对繁漪的厌烦远超过了对四凤的依恋,所以,他必须离开家,离开这个随时都会给他带来危险的地方,而且不愿意带上四凤一起走。周萍自始至终在情感与理智的选择中,他选择了以逃避代替面对现实,用理智战胜了情感[3]。

鲁贵是这部剧中的一个典型的妥协敷衍人物。这个人爱赌博、爱喝酒,阿谀奉承,恃强凌弱,屈服于权势。在鲁侍萍和四凤面前,他自恃是一家之主,全家就靠他一人挣钱,尽显敷衍。尽管在责备鲁侍萍因为一个月八块钱的工钱去很远的地方当老妈子,骂着鲁大海对自己不孝顺,“这个家不像个家”,他还是一如既往的爱赌博,爱发脾气,敷衍凑合着过日子。而在周家人的面前,他又极尽妥协,显示出了奴才的本性。

三、折中的抗争精神

在极端和妥协之间的则是折中的抗争精神,这类抗争的代表人物就是周冲。周冲富有孩子气,单纯可爱,近乎完美。他那段向往未来生活的经典台词把周冲的性格演绎的淋漓尽致:“有时我就忘了现在,忘了家,忘了你,忘了母亲,并且忘了我自己。我想,我像在一个冬天的早晨,非常明亮的天空,在无边的海上哦,有一条轻得就像海燕似的小帆船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向着天边飞”。他也曾愤愤地说过:“我恨着不平等的社会,我恨只讲强权的人。我讨厌我的父亲,我们都是被压迫的人”这是本部戏中看似抗争的最突出的一句话。[4]但是,这样的周冲最终还是做出了一定的妥协,在他的新的价值观和封建势力思想中做出了折中的处理。

在第三幕中,周冲给鲁家送钱,在鲁大海粗暴的指责中,周冲说出了那句:“原来,我父亲说的是对的”。这句话展现出来的是一个最终思想臣服在周朴园身下的折中主义者形象。从这个层面来说,周冲的抗争没有达到顶点,是他折中后的精神获取。

刘西渭说:“在雷雨里面,作者运用两个东西,一个是旧的,一个是新的:新的是环境和遗传,一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新东西;旧的是命运,一个古已有之的旧东西。”[5]新的环境就是曹禺从小生活环境和经历造就的雷雨的抗争精神和新的风貌,如新生命的代表周冲。旧的命运就是封建家族和势力包围下的抗争和对命运的宏观理解,如繁漪。总的说来,《雷雨》是一团抗争之火,曹禺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观念点燃它,燃烧的是所谓的正统和道德,释放的是对人类生存和命运的宏观思考。

参考文献:

[1] 田本相,胡叔和.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M].(乙种.曹禺研究资料)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

[2] 邹言九.《雷雨》的悲剧冲突与悲剧精神再探讨[J].中国文学研究.2002(02

[3] 田本相,刘一军.苦闷的灵魂――曹禺访谈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4] 孙庆升.曹禺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48

[5] 邹红.“不可相信的参差”――接受视野中的曹禺剧作[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6)

上一篇:略谈“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提出若干意见”政... 下一篇:亨利摩尔雕塑的内在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