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摩尔雕塑的内在魅力

时间:2022-09-07 01:16:59

亨利摩尔雕塑的内在魅力

1.对生命的颂扬

摩尔认为雕塑是蕴含着动力与生命的,是能够传达暖意和感情的。他从来不搞“冷抽象”、“纯抽象”,他要求具有心理的、人性的因素。

二战结束后,摩尔已享誉世界,他的作品风格也在不断进步发展,当时转折性的作品有传统与创新、想象与具象结合的“圣母与子”和用自由法则让观众创造意境的“国王与王后”。摩尔因为经历过两次大战,也上过战场,受到过毒气弹侵害,所以在他的作品里表现出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渴望,表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展现了宁静、庄严和温暖,对人间倾注着温暖。在他的作品中,都能看出摩尔内心的情感,每一幅作品都灌注着摩尔的希望,他的作品犹如有着生命,具有内在视觉意义。

2.对自然的崇拜

摩尔的作品与自然有着与自然的极度亲和的倾向,也许是因为英格兰的宁静旖旎的自然风光,让他从小对自然本身的演化有着独特的感受,而对于自然的理解,他有着不同于其他人的领悟。他对大自然的造化留下的形体有着天生的敏感,并提取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他的灵感来自于自然本身,他的作品启示着人们要用创造的眼光来面对和亲近自然。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自然的灵性,而且为人们拓展了视觉空间,就如威廉布莱克所感悟:“从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他的有些作品会让人颇感费解,因为他对自然本身的造型是一种独特的提纯过程,但是这类作品放入大自然中又让人感到愉悦。室外或公共性的雕塑本意就是让来自大自然的精华没有阻碍的融入自然本身,而亨利摩尔就是完全遵循了这点,并且还把它演绎的无以复加的精彩程度,他让人们领略到自然与艺术融为一体甚至于锦上添花是一件多么让人惬意的事,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漫步在都市或乡村,无论是花园草地还是中心街区,各种各样的雕塑时有看见,走到建筑的内部,不管是私有的密室还是公有的区域,作品也是形态各异。雕塑甚至于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雕塑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创作和交流的需要。世界上如果没有了艺术,人们的精神就缺少了载体,失去了生机。雕塑是表现述说感悟的艺术,是心灵的寄托。无论运用哪种表现方式,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体现作者的思想与感悟。雕塑就像作者的灵魂寄托,折射出人们的精神追求与生活品味。雕塑可以美化环境,环境包括街道、花园、草地和广场,一般来说,雕塑都是以美化实物来参与到环境的格局。由于形式、内容和质地各异,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7]雕塑犹如点睛之笔,为所在的环境带去了生机与活力,弥补环境所不能表现的氛围,创造出具有人文底蕴的新环境。亨利摩尔的雕塑与自然融为一体,给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3.将风景融入雕塑

摩尔的作品就是将雕塑与自然风光作为一个整体来构思,这让他的作品不仅拥有观赏性还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他强调了自然与雕塑的和谐关系,产生视觉上的美感。

摩尔致力于环境雕塑的探索,让雕塑从人造的空间走向了自然环境,正是由于对环境雕塑的完美实践才确立了摩尔在现代雕塑史上的崇高地位。世界上许多大都市的公园及各种建筑前都立有摩尔的大型雕塑,他的雕塑造型与环境和建筑相协调,而且还将蓝天白云、水光天色作为作品的一部分来看待。那些放在蓝天白云下的雕塑作品,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如同从大地中生长出来的生物,充满着生机。而那些斜倚的人体雕像,与山峦沟壑像融合,充满着大山般雄伟巍峨的力量与气势。其中有一件安置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附近雕塑公园的作品,这尊形体讲究的是抽象男女的坐像,在蓝天白云、湖水森林的衬托下,像是有生命般的坐在那里欣赏自然美景,相互衬托,连自然也生动了起来。一件优秀的雕塑作品,如果没有放在合适的环境里,就大大减弱了视觉上的冲击力与艺术上的感染力。令人惊叹的是,摩尔虽然看重一些自然形体本身的柔美、流畅,但他的作品中完全没有娇柔的气息,而且比一些强悍的姿态更具有内在力度。

4.将色彩引入雕塑

摩尔强调作品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他不仅考虑到与自然的协调,还考虑到了阳光的存在与方向等因素,将色彩引用于雕塑中。他的那些彩色的雕塑,因地制宜的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他在雕像上用化学腐蚀剂涂上一层绿锈,与环境色彩相统一,放在草地上,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发光,在大自然的衬托辅助下,迸发出摄人心魂的美。令人惊奇的是,尽管摩尔的许多作品形体构成多有相似之处,却没有什么重复的色彩。这与他天生对自然与雕塑的敏锐程度与对艺术形态是深刻领悟密不可分。亨利摩尔并不是十分在意复制眼睛的所见,而是把艺术家的使命看作是独特形式格局的创造。[8]他善于将各种不同的、分散的部件组合成一个仿佛具有灵性的整体,并与自然相融合。

摩尔的作品除了要了解他作品的主题与描绘的客观事物之外,更主要的是体会形态语言中所蕴含的意义,往往是属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范畴。他的风格在于作品给人留有不少空白,让观众有自我发挥想象的余地,更重要的在于他的作品有着实用上的视觉意义。

上一篇:中英禁忌习俗的比较 下一篇: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