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应用于儿科经验

时间:2022-10-07 02:44:17

玉屏风散应用于儿科经验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20(2009)14-0649-02

[关键词] 玉屏风散;应用儿科;辨证治疗

玉屏风散通常是用于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笔者运用此方加减辨证治疗小儿疾病,疗效满意,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1 体虚感冒

患者,女,8岁,2007年4月6日初诊,主诉近1年来,易倦乏疲劳,活动后易汗出,常罹感冒,发则行寒恶风,咳嗽鼻塞,日必数次,诊脉缓细,舌苔薄白,乃正气内虚,以致卫表不固,治宜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拟玉屏风散合桂枝汤:防风6g,白术6g,黄芪10g,桂枝3g,生白芍5g,炙甘草3g,生姜2片,大枣5枚。服上方3剂,感冒痊愈,自汗亦减,二诊予原方去桂枝、白芍,加党参9g,茯苓6g,连服15剂,食欲增加,精神旺盛,虽偶尔感受风寒,亦无感冒发生。

按感冒证轻易愈,但若失治误治,亦可由轻转重,尤其体虚感冒,更需审查内外因素,投剂得当,方能获效。本例反复感冒,缠绵不愈,责之气虚卫弱,营卫不和,治以玉屏风散,扶正固表,伍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卫表得固,营卫和谐,感冒因以不作。

2 肺虚咳喘

患者,男,11岁,2007年11月6日初诊,患儿6岁时因支气管肺炎后遗咳喘,嗣后每有气交之变,即行引发,发时恒用温肺化痰之剂或西药氨茶碱等,以暂时缓解。面色白,形体赢瘦,食欲不振,脉象濡缓,苔白边有齿痕。证为肺脾气虚,以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药用:黄芪12g,太子参12g,炒白术9g,炙甘草3g,茯苓9g,淮山药12g,防风5g,陈皮5g,半夏5g,服药12剂,食欲增加,宿疾未作,继以玉屏风散研为细末,每以9g与姜枣熬水冲服,服药期间曾小发1次,连服半月余,宿恙竟告蠲除。

按咳喘宿疾,本虚标实,张景岳曰:“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未发时以扶正气为主,既发时以攻邪气为主。”确属经验之谈,其治疗时机在于治其未发之时,治疗大法当从扶正着手,但扶正宜辨肺、脾、肾三脏之偏虚,掌握重点,予以补益。玉屏风散乃实表固卫、肺脾同治之方,若肾气兼虚者,应加紫河车、熟地黄等,疗效更佳。

3 脾虚泄泻

患者,男,5岁,2007年7月3日初诊,患腹泻已近1年,患儿常反复腹泻,大便多溏薄,食后即泻,多吃多泻,若进不消化或生冷油腻食物,则泻次明显增多,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精神萎疲,睡时出汗,脉细弱,舌质淡红,苔薄白。证属脾气虚弱,健运失司,以玉屏风散合七味白术散加减,药用:黄芪10g,炒白术9g,茯苓9g,山药9g,陈皮6g,防风5g,白芍5g,炙甘草3g,诃子3g,生姜2片,大枣5枚,服药9剂,腹泻大减,再继服5剂,诸证悉平,继用启脾丸以善其后。

按此例脾虚泄泻,多因健运失司,食不消化,脾依阳为用,脾虚则气阳不振,不能分化水谷,其病不在邪多,而在正虚。故脾健则运,运则脾气自复,所以有“脾健不在补贵在运”之说,查《证治准绳》有“三奇散”一方,用黄芪、枳壳、防风为末,治疗痢后里急后重,可见防风与黄芪同用,益气升阳之功显著,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

4 气虚血尿

患者,女,12岁,2006年10月12日初诊,溺血反复发作5月余。患儿溺血经常复发,溲时不痛,常汗出恶风,感冒咳嗽,来诊症见面色萎黄,倦怠无力,苔薄舌淡,边有齿痕,脉象濡软,证属气血虚弱,生化乏源,以玉屏风散合当归补血汤加减,药用炙黄芪15g,炒白术10g,党参9g,当归9g,防风6g,茯苓9g,炒槐花9g,仙鹤草9g,甘草5g,大枣5枚,连服12剂,精神转佳,面色有华,血尿消失,继予玉屏风散加减调理以巩固疗效,未见复发。

按溺血指小便中混有血液,或伴血块夹杂而下的一种疾病,多无疼痛之感,本证素体虚弱,溺血日久,血虚气无所附,则气亦虚,气血生化乏源而导致气不摄血,统血无力,血不循经,出血难以控制,兼卫阳不固,汗出恶风,宜以益气健脾摄血,扶正固表治之,获效收功。

5 顽固癔疹

患者,男,9岁,2007年10月17日初诊,荨麻疹时隐时现,发无定时,瘙痒不宁,不能人眠,经抗过敏药西药及祛风化湿、凉血清热中药多剂,无效,缠绵月余,尚未根治。近1月来纳减便溏,四肢无力。诊脉缓小,苔薄,舌质淡红。证由卫表不顾,风湿之邪郁于肌肤,拟方益气固表而和营卫。药用生黄芪20g,生白术9g,防风9g,桂枝5g,赤芍5g,炙甘草3g,桑寄生10g,生姜2片,大枣5枚。服药5剂,瘾疹消退,胃肠亦调,继以玉屏风散研为细末,每服6g,加姜、枣煎汤去渣温服,服半月余,竞无复发。

按风疹块常为湿郁肌肤、风淫血络而起,祛风化湿、凉血清热本属常法,但若反复发作,时隐时现,风团色白不鲜者,则属气虚卫表不固,以致肌腠空疏,玉屏风散配合桂枝汤,既能益气固表,又可调和营卫,对于气血偏虚、卫表不固的顽固瘾疹。符合扶正祛邪之原则,可以达到“内外调和、邪不能害”之目的。

6 体会

玉屏风散一方,据各家方书所载,均出自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但查该书,并无录,考其来源,实始于金元时期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原名“黄芪汤”,系以黄芪、白术、防风各等分研末,每服五七钱,至十余钱,水煎温服,诸汗多、恶风甚者加桂枝,继后朱震亨《丹溪心法》及戴元礼《证治要诀》,始见玉屏风散之方名,但处方用量及服法,稍有出入,后查各医家临床运用,多以《医方类聚》为准,其组成为:黄芪(蜜炙)60g、自术60g、防风30g,研末,每日2次,每次6~9g,大枣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本方药味虽少而配伍精当,正如罗美《古今名医方论》卷4录柯琴:“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合,惟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无汗能发,有汗能止,功同桂枝,是补剂中之风药也,所以防风得黄芪,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驱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凡属正气(阳气)偏虚、表里失调的多种疾病,在临床上随证加味,均有良效。笔者在临床上以玉屏风散治疗虚人感冒自汗、喘咳、脾虚泄泻、气虚血尿以及风疹块等所以能收良好效果,主要掌握了本方具有扶正祛邪、表里兼顾的特点,同时根据具体证情灵活配伍其他方剂,药物之间配伍得当,恰当好处,会收到很好疗效。

上一篇:柴胡疏肝散治疗胃痛20例疗效观察等 下一篇:1例复方半边莲过敏患者的临床护理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