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产业结构调整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06 11:43:23

河南产业结构调整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产业结构调整关系到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关系到河南振兴,关系到河南工业化的进程。所以应该从多个方面明确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并通过发挥地方政府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通过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依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技术创新,促进河南产业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产业结构;路径选择;河南

作者简介:刘永焕(1980-),女,河南漯河人,中州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9.0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9-01-03

河南“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将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重要发展目标,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对于河南而言,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也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制约因素,关系到河南工业化的进程。所以,明确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河南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河南产业结构现状

根据钱纳里等人的研究,第二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工业化进入工业第一阶段;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2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而在GDP中占最大比重时,工业化进入中期第二阶段;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10%左右,第二产业比重上升至最高水平,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2010年河南省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4.2%、57.7%和28.1%,河南产业结构依然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二阶段。

二、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河南省产业结构虽然不断优化,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任务艰巨。因此,河南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改造提升传统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合资源优势,发展以旅游业、金融服务业、商贸业、物流业、会展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

(一)发展多种经营和特色经营,巩固和提升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以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河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应抓住有利时机和有利资源,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逐步增强河南省的经济实力。从地形和气候条件看,河南具有发展多种经营和特色经营的条件。但河南农产品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仍然偏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越来越多样化,多种经营和特色经营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因此,应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按产业化和现代化要求发展多种经营和特色经营,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二)有重点的扶植和加速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工程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及其产业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工业化时代的发展,一靠资源,二靠市场。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一靠高新技术及产业,二靠人才。我们一定要抓住高新技术革命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因为它们具有较强的辐射性,当某个产业采用新技术时,必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同时,它们还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能够促进传统产业各要素提升科技含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应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在具有比较优势和涉及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领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相对集中在新材料、生物工程、电子工程三个领域,但发展不平衡。产品结构偏重于新材料领域,而生物工程、电子信息以及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与环保等产品数量少、系列性差,整体上还缺乏能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群体。因此,要把推动若干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作为郑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要依托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实施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三)加强政策引导,结合资源优势,用新的思路发展以旅游业、金融服务业、商贸业、物流业、会展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第三产业将随着经济现代化的进程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上升,最后超过第一、二产业成为最大的产业。因此,河南在大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要用新的思路突出重点,以增加服务功能、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为主攻方向,积极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着力提高第三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

三、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

(一)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技术进步促进新兴产业产生和原有产业的技术改造。随着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发明和利用,扩大了社会分工的范围,创造了生产活动的新领域,形成了原来没有的新的生产部门。此外,一些原有产业和产业部门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发生分解,分离出某些生产阶段形成新的产业和产业部门。技术进步在创立新的产业和部门的同时,也必然会对原有产业和产业部门进行改造,改变其生产面貌,促进原有生产部门产品的更新换代和质量提高,甚至创造出全新的产品。由于技术进步在各个产业部门之间是不平衡的,这就会使各个产业部门在生产效率和发展速度上的差别很大。随着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兴产业部门,往往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高的增长速度,而那些技术已经成熟又没有重大突破性进展的传统企业部门,其生产效率的提高比较缓慢,其发展也就处于稳定状态,有的甚至出现衰落的情形。这种产业发展上的不平衡,就使得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很大变化,造成各个产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和地位的升降,有的比重迅速提高,一跃成为举足轻重的巨大产业,有的比重急剧下降,甚至在很多方面为其他产业所代替。技术进步改变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还应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近年来,河南省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虽有所提高,但总的来说,科技创新能力仍较弱。今后,还应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加强原始创新,可以获得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加强集成创新,能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明确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和重点,有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市场双重机制的作用

市场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本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必须一方面依靠市场来实现。市场是推动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变的基本力量。需求结构的变化和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而这两个因素与市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需求结构是指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和消费服务的比例和组成关系,它是一定时期内一定社会的人们消费状况的重要标志。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需求结构必然发生变化,相应的要求社会生产结构与之相适应,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要是通过市场需要表现出来的。当然,市场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在实践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有效资源配置的作用,又要由地方政府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及发展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政策,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创造宽松的引资环境,发展、完善中介服务结构,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通过积极培养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针对河南省目前出口商品多为初级产品、产品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比重低的状况,应加强改善投资环境,做好鼓励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实施工作,充分利用河南省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引进先进技术和加工设备,建立高新产品等具有高附加值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并努力将其培养成为河南省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在优化产品出口结构的同时,促进郑州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随着我国进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以及中部崛起的加速推进,郑州服务业面临发达国家、港澳台以及沿海地区服务业转移的新形势,为此,需继续开放和扩大服务市场,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

(四)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依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河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应局限于自身条件,还应站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高度,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在商贸、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促进河南经济的发展。加强中原经济区建设,建成城镇布局合理、制度建设完善、产业结构互补、信息资源共享、交通体系完备的一体化区域,形成与周边区域融合发展的开放性城市体系。在提高城市化水平的过程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实现节能减排,就是实践科学发展观。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来看,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首先要节能降耗、减少污染。其次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第三,优化工业产业结构要实行增量优化与存量改造并举。

总之,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河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提高河南的经济实力和发展速度,增强河南与其他区域的协调化程度,就应该从多方面明确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并通过发挥地方政府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通过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依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技术创新,促进河南产业结构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范方志、杨超.企业、政府与产业结构升级[J].现代经济探讨,2005,(11).

[2] 张建华.全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J].江海纵横,2010,(01).

[3] 高松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机制选择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01).

上一篇:农村地区推广手机支付的思考 下一篇:浅析影响高校生均成本核算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