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企业运营能力

时间:2022-10-06 10:52:32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企业运营能力

摘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在企业一段时期内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体计划,也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相关财务状况的分析与总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企业基础性管理活动,是在宏观战略指导和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条件下,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控制、改善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过程。本文通过对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的分析,并提出几点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供各位学者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预算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1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全面预算是一系列预算构成的体系,是企业根据战略规划、经营目标和资源状况,运用系统方法编制的企业整体经营、资本、财务等一系列业务管理标准和行动计划。全面预算是业务计划价值化、数量化的表述和安排,是业务计划的数字化分解,是解决“如何做好正确的事”的问题,它提供了一个衡量实际业绩的基准点。全面预算的“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内容全面。预算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层面,不仅有与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和费用预算,还有与企业发展相关的资本预算。二是参与编制的人员全面。企业经营目标和各部门具体预算的编制都要求领导、业务人员全面参与,不仅有财务人员,还有计划人员、生产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层等大部分人员。三是预算的全程性。全面预算不能仅停留在预算指标的设定、预算的编制,更重要的是通过预算的执行与监控、分析与控制、考核与评价,真正发挥全面预算对经营活动的指导和管理作用。

现代企业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将企业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有机地结合:一是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可以将企业经营策略、长期规划与企业发展方向结合起来;通过对每位员工进行奖励、明确各业务部门责任等手段使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目标的制定过程中来,各个部门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始终把企业总目标作为行动的方向。二是通过在企业中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完善企业相关经济责任制度,使员工参与到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同时,使员工及管理人员更深程度地了解企业的最终发展目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可以使科技与企业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促使企业不断挖掘潜力,降低相关产品的生产成本,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使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四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在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各个责任预算部门在其中占据重要的作用,部门主管领导对于全面预算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若主管理领导重视这个部分的工作,并积极带动员工参与进来,定会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所以说,全面预算管理对于实现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融合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公司发展和人才发展的统一也起到促进的作用。

二、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提升战略管理能力。战略目标通过全面预算加以固化与量化,预算的执行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成为同一过程;对预算的有效监控,将确保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2.有效的监控与考核。预算的编制过程向集团企业和子公司双方提供了设定合理业绩指标的全面信息,同时预算执行结果是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将预算与执行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为经营者提供了有效的监控手段。

3.高效使用企业资源。预算计划过程和预算指标数据直接体现了(集团公司)各分、子公司、事业部和各职能部门使用资源的效率以及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因此是调度与分配企业资源的起点。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和平衡,企业可以对有限资源进行最佳的安排使用,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使用。

4.收入提升及成本控制。全面预算管理和考核、奖惩制度共同作用,可以激励并约束相关主体追求尽量高的收入增长和尽量低的成本费用,对市场变化和成本节约造成的影响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提升企业的应变能力。

三、现阶段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忽视了对企业预算机制的管理。目前普遍存在的观念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只是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其他生产经营部门只是简单的为财务部门提供其所需要的资料。企业各部门之间存在消极怠工的现象,财务部门制定的预算方案很难在实际操作中得以实现,其他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配合出现问题,导致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形同虚设。

2.对预算进行编制时具有较强的主观性。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在对预算的数据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并没有对现实中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切实的考察,没有立足于企业本身所确立的发展战略与目标,仔细的分析比对历史数据,客观的看待未来业务的发展情况,却立足于主观,将预算书的获得方法简单化,没有将一些不现实、不科学的因素进行及时的剔除,计算的方法非常随意,这就使得得到的预算结果不能很好的反映实际情况,无法得到落实和完成。

3.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监控力度不够。企业全面预算计划制定之后的实际监督落实效果不理想,预算管理原有的功能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大大的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效果。企业管理者过分重视企业年度目标,将企业的全面预算与之进行对比,对于全面预算计划的实施监督则疏于管理,使得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内部监控力度不够,实际操作过程中困难重重,全面预算应有的控制与督促作用很难有效的发挥。

4.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预算执行结果的考评和激励是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调查结果却表明很多企业认为预算的考核对职工积极性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到预算推行和预算管理缺乏客观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考核后没有配套的奖惩措施,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使考核工作流于形式。预算指标约束作用的丧失,可能使整个预算工作名存实亡。

四、对于企业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1.保持预算管理与企业长期的发展规划的同步性。首先,企业要先制定好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这样企业才能开展与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同步的预算计划。预算管理的目标要跟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一致,这样实现的预算效果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具体的操作可以是企业根据已制定的企业的长期发展规划来制定企业的中长期的预算方向和目标,从而明确企业的工作方向和目标,让员工的工作更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

2.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目前,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在全球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并运用起来,而在各个国家的企业管理中,信息化管理软件和ERP系统的运用也在飞速地蔓延着,软件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也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值得注意的是,企业通过ERP系统及时地将企业预算与企业实际执行情况的对比分析,为企业各项管理决策提供了及时而充分的数据资料,避免了企业决策的盲目和滞后。

3.加强预算管理的事中控制。实行一支笔审批、统一调度、先收后支、统筹安排的资金管理原则,提高资金的使用和运营效果;每月根据产量消耗指标和工程建设进度,编制现金流量预算计划,合理安排现金支出;对材料采购、保管、发放的控制,实行招标、比价采购、盘活存量资产,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浪费;加强费用审核,严格控制支出,对可控部分则明确计划指标,落实到各部门。对不可控的费用做到开支合理。同时,建立费用分析制度。通过开展目标费用的信息反馈和分析工作,来找出问题,及时制订改进措施,使目标费用管理具体化、系统化、合理化。

4.选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编制。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落实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在进行目标制定的过程中也应当立足现在,长远考虑,保证好不同使其利益的平衡。做好不同部门之间的分工,实现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与沟通。这可以有效的强化不同部门之间按统一的目标,明确努力的方向。与此同时,在将预算管理进行全面推行的过程中应当以企业的业务流程为重要的依托,做到层次清晰。最后,预算的制定也应当充分结合自身发展情况,比如一些拥有较多的二级单位的企业,由于无法对每个子集团的发展情况进行及时的掌握,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上下结合的方法。

5.完善企业的激励和监督制度。要加强员工之间的相互监督,首先要完善好企业的激励机制,使得员工愿意去监督别人和自己。其次,企业要让全体员工都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全方面的监督,才能使得预算管理在各个部门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肖宇.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2).

[2]冯春山.浅谈如何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J].时代金融,2011(36).

[3]华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提升企业控制力[J].商场现代化,2007(28).

[4]张春雷.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12).

上一篇:如何提高煤炭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 下一篇:县级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