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素描临摹学习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06 09:29:13

关于素描临摹学习的几点思考

摘 要:素描,除了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基础训练手段以外,更多的是体现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方式、思维方式和观察方式。学习素描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高中学生由于学习素描受到时间及条件限制,较少进行写生训练。因而临摹学习成为高中美术课堂中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如何使学生临摹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素描;临摹;规律;质疑

一次,在素描课堂中,有学生问我:“我临摹得不像,是否会学不好素描?”我告诉学生,临摹得像范画不是目的,不是绘画能力的评价依据。临摹学习只是掌握技能,学会思考的过程。如何使得这个过程变得更加有意义,引起了我的思考。

素描是造型艺术领域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造型基础训练之一。他的作用及目的是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整套的针对物体的观察与结构剖析塑造能力。掌握艺术的自然规律,重要的是培养自身的审美趣味。现在高中美术的课堂以临摹作为素描的启蒙学习,效果是显著的。临摹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必要的绘画技能及一定的表现技巧,也可使学生从诸多的成功画家身上汲取大量的绘画经验,为以后在绘画上进行主观创作作好铺垫。临摹是优秀的引路人,它可以引导学生在艺术的海洋里探索。如果临摹作为学习过程,它可带领学生顺利到达创作的领域;如果临摹只是目的,那么也会使人产生疑惑,忘记什么叫做绘画,使学画者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不断地循环往复,丧失所有的绘画技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关于临摹方面成功的经验,如下:

一、在规律的作用下,变通地临摹

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的艺术成就是美术史上的一个高峰。而他们的美术作品之所以获得很高的成就,其中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善于并且注重用素描的方式研究客观事物,研究绘画对象的规律,而不是只描绘绘画对象的表象。

学生在学习素描的初期,往往选择临摹入门。在学生刚开始临摹美术作品时就应该注重对象规律的把握,而不是只针对某一幅作品,或者某一个物体去单纯地把握。例如:在初期为了讲解成角透视时,一般会让学生以临摹立方体的方式学习。很多教师会在学生绘画过程中不断地强调形体是否与范画达到一致,以结果是否和范画一样作为评分依据。我认为,这样为了临摹而临摹是达不到素描训练要求的。在我的课堂中,我会告诉学生范画只是参考,允许学生在角度和线条长度比例上有所变化。在训练过程中强调透视变化的规律,结果只要是符合透视规律,能自圆其说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尝试依照透视规律去评价及修改画面。这样做也许在班级作业画面的整齐度上有所欠缺,但却让学生真正地学会思考规律,学会修改,做到举一反三。

二、敢于质疑临本,坚持真理地临摹

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会依赖临摹,缺乏理性的思考。认为只要是画册上的作品就是好的,照着做就是对的。其实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书籍的出版审核是很不严谨的,部分作品在透视上存在许多问题。有的学生即使在临摹过程中察觉出问题,也会认为是自己的错误,而扰乱了对于透视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到后期复杂画面处理混乱,问题暴露出来时再纠正就晚了。因而教师一定要反复告诉学生临摹只是学习的过程,一种绘画的训练手段。一定要带着质疑去临摹,即使是再伟大的画家也不代表真理,也会有出错的时候。以正确的规律去审视画面,去伪存真的过程会使学生更加钻得深、记得牢。

三、尊重主观感受,有个性地临摹

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习惯、认知能力及个性特征都不相同。现代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因人而异。那么绘画临本中的标准示范步骤是否必须执行呢?我在素描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对于一个物体,每个学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在基本前提(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准确的情况下,有的学生喜欢从横平竖直比较开始,有的学生喜欢由角度转换比较开始,有的学生喜欢从右向左推进,有的学生喜欢从下往上推进……我们不可以只认定和接受一个过程,而要有宽广的胸襟,以长远发展的眼光接受不同,而在其最后能否顺利达到训练目标而判断是否合理可行。合理即可存在,这样的临摹可以让学生自由地遵从自身想法去学习,学习的过程会更加顺畅,结果也会更加理想。毕竟临摹的最终目的是写生,学生最终要学会感受对象,主观处理,以绘画作为媒介来传达自己的情感。

四、带着鲜明的目的,反复地临摹

素描学习的初期,学生就像未经雕琢的玉石,无法判断最合适的形态。因此,学生的每一幅画都是形成自己绘画语言的一种尝试。教师在学生临摹时,要要求他们反复地看、读、比较、研究、分析,从经典的作品中领悟出东西来。例如,在学生没有形成自己的绘画特色时,可以在工具材料及表现手法上多做尝试。同一幅临本的不同表现结果可以更好地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到自己喜好的工具材料和擅长的表现手法,可为以后形成特色做好充足的准备。

综上所述,教师在学生的临摹学习过程中,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坚持真理、变通,带有鲜明个性反复地去临摹,可较好地达到临摹训练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素描的积极性,真正意义上理解素描,学会绘画。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当代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张新权.素描技法[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

上一篇:高三英语第一轮词汇复习中联想法的应用 下一篇:让化学实验的异常现象成为化学课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