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不哭?我长大了!

时间:2022-10-06 09:24:23

长大的感觉,不是生来就有的。我儿子2岁的时候,开始关心起比他小的孩子来,经常提一些诸如“妹妹怎么只有这么一点点儿”之类的问题。当他知道自己也是由这么一点点儿长起来的时候,他总是瞪着疑惑的眼睛。

没有长大的孩子会无缘无故地大哭,什么事情都不会做,连路也不会走。这是儿子对“长大”的最初理解。我十分重视他的这种感觉,渐渐地发现,一个孩子在长大了的感觉中成长远比游戏、说教和棍棒来得更真实,更健康。

为了证明自己的长大,他开始自己动手吃饭,睡觉前自己脱衣服、鞋子,在爸爸妈妈怀里呆的时间也明显少了。有一次,他想让我抱一抱,竟想出这样一个不辱于“长大”的办法:“妈妈,你坐着冷不冷?我来给你焐焐好不好?”有时候他耍脾气,只要我们说一些有关“长大”的话,激起他那种“长大的感觉”,他就会安静下来。

每个孩子都渴望长大。在孩子有了长大的感觉以后,父母适当地加以引导,并赋予“长大”以积极的全新的涵义,显得十分重要。我儿子3岁的时候,非常想弄明白自己怎么会长大。我们结合他已经有的长大的经验,时不时地提醒他,吃饱饭,什么菜都吃,少吃零食,就会长大;看书、画画、搭积木、听故事和会提问也会让自己长大得更快。因此,他一有空就会自己去摆弄积木或者看动画片,来了小伙伴会主动把玩具让给他们玩。一到晚上,我摆弄电脑,他爸爸备课,而他则独霸一张书桌画他的画。我本人对画画有一定的爱好,但从不指导他怎么画。我心里很清楚,一旦手把手地教他,就会伤害他那种“长大的感觉”。虽然是随心所欲地画,他却能从一堆乱线条中认出哪一架是直升飞机,哪一副是爸爸的眼镜,甚至会想像出什么是宇宙。有些是从电视里看来的,或从收音机里听来的,都被他画进了画。他一边画画,一边还说这说那。有一次,他画了一条大鱼和一条小鱼,惊喜地对他爸爸说:“爸爸,我讲个故事给你听好吗?那条小鱼长大了,身上背了个炸药包,大鱼就不敢吃它了。”

我儿子每天有意无意地用“长大”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我们也把他当做一个“小大人”来对待,藉此,他养成了一些良好的习惯和优良的品德,对学习也有了浓厚的兴趣。确实,拥有“长大的感觉”对孩子来说是十分神圣的。在这种感觉中,他尝试与“没有长大”告别,尝试与父母的角色认同。更重要的,渴望长大本身是一种积极向上、自我完善的自然力量。而我们有的父母动不动就训斥孩子“你还小,不懂”,动不动就哄骗孩子“小孩子要听话,明天给你买巧克力”。这些做法严重破坏了孩子心目中那种“长大的感觉”。

儿子4岁,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开学那天,我带他去报到,只听见幼儿园里哭声一片。我问他:“你怎么不哭?”他自豪地说:“我已经长大了!”

上一篇:这着我对我有效 下一篇:婴儿期的第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