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多方位教育网络,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时间:2022-10-06 08:50:17

构筑多方位教育网络,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介绍了近阶段小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并研讨出相应对策,即通过构筑多方位教育网络,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和大自然四种途径进行体验实践,使广大学生养成稳定、自然、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他们乐观自信的态度和化解困难挫折的能力。

小学生 心理问题 教育网络

小学是儿童成长的关键阶段,是学生言语、认识过程、情感、个性等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当今小学生的一些心理现状,却颇令人堪忧。

2010年3月,我曾对我校3~5年级学生进行过一次心理调查问卷。共设10题:

1.你在家经常做家务吗?为什么?

2.你对自己满意吗?你是否认为自己有很多优点?

3.如果尽力去做,你是否有信心?能以自己的才智去解决问题?

4.无论遇到什么事的情,你是否能付自如?

5.如果遇到困难,你首先想到什么?

6.在遇到难题或考试时,你是否紧张、忧虑、担心自己考不好,并讨厌考试?

7.你认为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8.别人取得荣誉或成功时,你是嫉妒他,还是真心祝贺他?

9.你认为什么是快乐?

10.你的理想和愿望是什么?

通过阅卷,得出了遗憾的结论。学生们在家经常做家务的仅为30%;55%的孩子对自己缺乏自信;12%的孩子认为自己没什么优点;遇到困难,85%的孩首先想到找父母和教师;48%的孩子讨厌考试;77%的孩子认为考试能得高分,得到表扬、奖励最快乐;别人成功,39%的孩子嫉妒; 79%的孩子希望自己能上名牌大学;出国、当老板、当官挣大钱;面对这份沉甸甸的问卷,我疑惑不解,今天的孩子怎么了?

众所周知,今天的小学生绝大部分都有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一味地在智育上严格要求,让他们必须取得好成绩,而在其他方面却管理松驰甚至溺爱,不注重能力培养和健全的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双重性。通过这次问卷调查,我发现,年级越高,问题比例占据越大。毫无疑问,学生们的成长已出现了心理偏差,他们自理能力差,抵抗挫折能力差,并且缺乏自信心,自私、缺乏社会责任感,有的还有一些攻击型和退缩型问题行为。并受抑郁质气质和内向型性格的制约,通常具有内隐性、持续性、减力性等特点。针对这一现状,我认为开展适当的教育活动与心理辅导已成为必须而迫切的事情。教师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更要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动机情感,塑造完美的人格,锻炼他们的毅力,努力在非智力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心理品质。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认为应该以学校活动促成长,以心理辅导促进步,让学生心理健康、快乐地成长,让体验教育成为学生锻炼的平台。在结合心理教育实际开展体验教育活动时,必须严格做到寻找我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心理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实践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体验教育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实践中经过多次的训练和练习,并坚持持之以恒,才会使广大学生养成稳定、自然、良好的道德习惯。此外,还必须关注他们及时进行心理暗示、心理辅导,培养他们乐观自信的态度和化解困难挫折的能力。因此,必须构筑多方位教育网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一、在家庭中体验

家庭是体验教育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心理教育的第一任教师。为了锻炼学生的自理自力能力,培养从小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我校开展了在家庭中体验系列活动。如“今天我当家”、“争做家庭环保手”等等。号召他们学习家务、动手实践,体验父母的辛苦,化解自私、骄横的缺点。通过当一天家,对父母角色的体验感受,真实有效地升华了自己的思想,学会了关心父母。此外,我还定期举办“我能行”小雏鹰勇夺自理奖章比赛。通过穿衣服、洗红领巾、钉扣子、包饺子、烹饪等考核,请家长参加,巩固同学们的成果使他们获得激励,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在学校生活中体验

学校是体验教育的基地,也是心理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树立自信心、服务意识、互助友爱、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大课堂。各班级实行“班级干部轮换制”,通过民主选举、自由竞争、学期轮换,使大家都能得到锻炼,获取自信,也体验到为同学服务的乐趣。为了进一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高低年级还可以互结对子,四年级学生经常到一年级去当小老师,教他们规范常识、唱队歌,各中队会都由学生主持,板报自自己出,广播自己播,稿件自己写,同学们还可以在各个兴趣小组里得到锻炼,获得自信。学生每天在校时间约为六个小时,只要合理利用好这段时间,就可以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很大提高,使心理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社会中体验

社会是体验教育的大熔炉,是心理素质提升的舞台。作为一名小学生,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了解时事,了解民情,去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虽有一定的难度,却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利用课余时间,同学们进行岗位实践,扮演一个个职业角色,如售货员、小导游、小医生、小警察、小服务员等等。同学们在岗位体验中,丰富了自己的社会阅历,在社会实践体验中,学会了解和尊重,学会了做人与做事,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在大自然中体验

大自然是体验教育的舞台,学生的心理轨道与实践能力,在这里得以充分展现。我们要求学生熟悉家乡环境,做好环保,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号召他们走进大自然,爱护动植物,培养他们关爱弱小的情感;我曾经组织一次远足活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他们的毅力和精神。同学们打着伞在雨中行走1个多小时去野炊,并制作了鲫鱼汤、柿子炒鸡蛋等菜肴,没有一个人喊累,充分锻炼了学生挑战自我、抵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同学们从原来的什么都不会的娇气的小皇帝、小公主,转变为今天的小主人,同学们在心理上成熟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

在进行体验教育时,心理辅导也无处不在。当发现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情绪变化和意志消沉时,教师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但一定要做到“助人自助”,这也是心理辅的最基本原则。我尽量用激励、指导、乐观的态度去影响学生,教育他们树立自立自强的精神,改掉他们依赖别人的习惯。在开展体验教育进行心理教育时,学生也可能遇到自身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和压力、阻力,这时我们就要进行心理暗示、心理辅导。知心姐姐的“快乐人生三句话”也一直贯彻其中。“太好了”、“我能行”、“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有了快乐指南,同学们遇到困难不气馁,勇于向自己挑战,向挫折进军。每一个人都努力实践、改变自己,在良好品质的养成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21世纪需要具有健康心理、顽强意志的开拓型人才。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严抓学生的心理教育,努力把他们都培养成为心理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上一篇:教学创新――为学生开创美好未来 下一篇:关于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