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 秋天的背影

时间:2022-10-06 06:07:14

故都 秋天的背影

摘 要:《故都的秋》是现代抒情散文史上的名篇经典,极具独特的个性魅力和艺术审美价值。作为一首被多少代人尽情涵咏的心灵秋歌。行文双线贯穿,感情内敛丰满;意境沉郁闲淡;结构起承转合,开合自然;语言洒脱典雅、韵散相间;选材以情带景,以景染情;主题含蓄隽永、情深意长。从阅读到写作,掌握这些技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促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广大读者解读生活的真谛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阅读;写作;线索;意境;主题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297-01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有思路,遵路识斯真”谈的就是线索。散文又称“情文”,这种文体长于抒情,“情”在文章中时隐时伏,贯穿于全文。本文开头就饱蘸深情的感喟:“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此句是文眼,是作者主观的心理感受,也即“心线”,作为一条主线,提纲挈领,统领全文,循此线索就可以整体上把握文章意脉。根据此线索就可以拎出一条抒情结构线索:念秋-绘秋-议秋-恋秋。篇首特意强调“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一个“饱”字,浓缩了对故都久违的深笃的怀念;接下来描绘故都的自然、人文景观;然后顺势转入评论,从古今中外落笔,纵横开合,评论说理;最后用警句作结呼应开头,抒发对故都之眷恋。纵观全文,“心线”和“情线”双重线索,一明一暗,一主一次,或虚或实,纵横交叉,相得益彰。

秋之色: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写秋色聚焦于及其普通的但带有主观色彩的“碧绿的天色”;“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作者特别强调“蓝色或白色为最佳,紫红色次之,淡红色最下”;“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像花又不是花的槐树落蕊”;“屋角,墙头,茅房边上,灶房门口,”的枣子树,“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枣子颗儿,还有柿子、葡萄这些北国秋天的特产琳琅满目。写景没有浓妆艳抹,也没有精雕细刻,而是浮光掠影似的剪切了天、花、树、草、果,而且配之以淡蓝、浅白、枯黄、微绿等冷清色调,正面描写,以点带面。在生活的底片上随意点染,北平秋天的神韵跃然纸上,映衬着秋的底色。

秋之声:阔别故都,千里迢迢赶来,仔细听“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听“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听漫扫落叶的风声,听息列索落地雨声,听都市闲人立在在斜桥影,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的问候(一层秋雨一层凉喽“,平平仄仄的岐韵;甚至惦念着“西山的虫唱”和“潭柘寺的钟声”。作者笔下,鸽声、蝉声、虫声、风声、雨声、人声、钟声,声声入耳,汇集成一曲秋的协奏曲。各种声响表面上热闹,实则冷清。也是以动衬静,侧面暗示故都的秋:清、静、悲凉。

秋之意:作者十年客居南国,故都“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等冷清、孤独、凄婉、空旷的景观,和作者早已有约。而今归来,或“租人家一椽破屋”看天听鸽、细数树缝隙滴漏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残花败草。思乡的足音轻跃在槐树的落蕊上,查看扫街人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清闲惬意之余,难免忧伤落寞。感慨“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古训,这就是魂牵梦绕的故都的秋,深沉之意力透纸背。所以作者进一步感叹“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地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秋之意境的说理直抒胸臆,而倾吐的感情似淡实浓。

秋之味,秋之姿: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相比,“黄酒之与白干”,一浅淡温和;一浓烈苦辣;“稀饭之与馍馍”一稀润;一硬实;“鲈鱼之与大蟹”;一细腻秀美,一粗壮威严,“黄犬之与骆驼”,一蝶舞沧浪、轻灵飘逸;一大漠驼铃,厚重沧桑。四组对比性句子,比喻说理,化虚为实。

当然,南国之秋也是好的,其特异的景致“甘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同样可以怡情养性。行文开头也明示:“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但是南国之秋“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对北国之秋却情有独钟,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两相对比,烘云托月。

难怪作者痴语:“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作者心仪中的故都,有秋花自开的清静、有秋树蕊落的细腻、有秋蝉啼唱的况味、有秋雨话凉的岐韵、秋果可人的喜乐……一切一切被编织在“清、静、悲凉”的故都情结中,挥之不去,召之即来。掩卷沉思:“清”“静”固然,然“悲”从何来?何“悲”之有?

三岁丧父,十七岁留学日本,二十二岁回国后,长期辗转于武汉、上海等抗战宣传前沿,期间身患肺结核,后来又奔走新加波,流亡苏门答腊岛。究其一生:有生活的颠沛坎坷,有时空的阻隔遮拦,有个人的抑郁伤感,有时代的沧桑巨变,怎不能铅华落尽!所谓“悲凉”也自然而然。结语作者简约抒情:“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每一颗字都让人听到赤子对故土的承诺!叶落归根,这是绿叶对根的情谊!不仅怀想泰戈尔诗句“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不是吗?是夏花就绚丽、灿烂、奔放,虽然是生命的瞬间。但生命的蓬勃昂扬,美;是秋叶,就冷清、沉静、悲凉,诠释着生命的永恒。生命的凋零悲凉,也美!自然,秋去秋来;人生,起落浮沉;社会,盛衰荣辱。故都的秋,无不包罗。

故都的秋,是一面凄美的背影,是一曲沉静的谣曲,是一杯苦涩的清茶,是一幅沧桑的画图。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愉快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