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治观”微博热议观点摘编

时间:2022-10-06 05:59:59

“新政治观”微博热议观点摘编

日前,《人民论坛》(10月上期)杂志刊发的“新政治观探讨”组文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并在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上掀起了讨论热潮。人民论坛编辑从众多网友的评论和跟帖中梳理出以下精彩意见刊发,供广大读者进一步辨析、讨论和思考

赞同型

网友“君子之交”:这是一个真正的理论工作者满怀着职业道德所写的一篇文章,值得在此基础上展开全社会的讨论。是否应等待理论准备充足再进行政治改革?从改革开始到现在,时间不可谓不长,是理论工作者懈怠了,还是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使我们不能把握方向?如果是后者,我可以说,世界永远不会绝对静止来等我们作出判断。

微博博主@邱震海:《人民论坛》杂志发表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的文章。文章说,迟迟未政改缘于理论准备不足,不是惧怕民主;经济体制改革做错了可以再选择,政改或民主政治走错了路,几乎没有补救的可能。这也证明本人的观点:当前中国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好的理论研究,认真研究中国转型的深层规律十分重要。

网友“先棉堂205”:新政治观的提出应该说在当下的政治生态和环境里是一种进步。尽管公方彬之文所提出的新政治观,并没有正面地论述中国以后新政治设计的具体框架,但是文中表明了中国学界如何看待世界的一个新的视角,它是中国新的政治设计的一个思想基础。

微博博主@刘建国1957:新政治观很好,但目前可远观不可试用。民主是件好衣服,但有西服和中山装之分,不是谁穿都合体。当没形成民族核心价值时,没有“很牛”的信仰体系,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又很疯,牛鬼蛇神可能会疯狂出洞祸国殃民。

微博博主@孙兵-同心动力:人们都关心莫言,外媒则比较关注《人民论坛》。近日刊登的“公方彬:新政治观:创新点与突破口”,引起国外华人的高度关注。此文言,“我们的烈士曾为民主而舍身,我们今天更不会怕民主。我们不是怕民主,而是没有做好民主社会的理论准备。”这是中国新的政治起锚吗?

网友“夕阳依旧”:看了这篇文章,感触很深。事实的确如此。从1919年苏维埃政权建立开始,到上个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从我们国家计划经济出现的供求矛盾到经济体制改革出现的两极分化,都说明一个理论上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目标和方向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就不能有好的理论,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建议型

网友“于从吾庐”:对公方彬所言的“确立新政治观需着力开展的工作”,即政改前该做什么样的理论准备工作,是否只是其一家之言,是否符合世界历史潮流以及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规则,是否符合真正追求政改的大众的普遍心理预期,暂且不谈。只是觉得,公方彬先生的确是忘记了一个无比重要的现实问题,即使要政改,也要先从化解当下聚集起来的社会矛盾入手,而非仅是从进行前期的理论准备工作入手!在“确立新政治观需着力开展的工作”过程中,先通过具体的措施化解已存在的矛盾,逐步减少新矛盾的发生,比只进行所谓的前期的理论准备,绝对重要得多,而这才是当代中国政改的真正当务之急!

微博博主@深圳闲人:“新政治观”,在诺贝尔文学奖狂欢热潮退去之后,请大家认真对待这个新词,它比诺贝尔文学奖的意义更重大。网上最新热门的话题变成了“新政治观”,也就是为政治改革出谋划策。观点很多,有中道理性的,也有与世界接轨的,但终究抵不上一句“为人民服务”。无论怎样改,中国社会的稳定是头等大事,乱了,一切以美好蓝图进行的改革都是“狗屁”!

网友“三炮第一”:中国将“不复古而鉴古,不西化而学西”,探索博采古今中外之长的中庸稳健政改路径。期待中共领导集体拿出大智慧,以中庸稳健之道改革、完善中国特色政体。

分析型

微博博主@0pqrstu:1、关于既得利益阶层非政改阻力的论述,“宏观”逻辑正确,但不适用具体到个人眼前的“微观”分析,动奶酪分蛋糕难难难;2、观念革新的关键在社会文化发展,文化发展的关键在思想碰撞争鸣;3、此文甚赞,期待进一步详论“如何构建新政治观”,踏入理论与实践辩证互动征途!

微博博主@问月生:最终政治上应回归公共理性,彻底抛弃主义之争;至于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终极完善、什么是民族价值,这些“信仰”(无论政治信仰)和“价值/精神”(无论民族精神世俗生活精神)的问题,留给哲学家们去争议,留给个人自己去选择。让政治归政治、哲学归哲学、信仰归信仰、价值/精神归价值/精神。

质疑型

微博博主@不器人:这篇文章有新意,用新政治观这种提法,而不是普世价值,是不是出于策略性的考虑?会不会新瓶装旧酒?需要观察,但不抱希望。文章正视目前的各种矛盾,有进步。提出革命向执政的转变,才能化解矛盾。另外,把问题归结为理论不足,没有说服力。

网友“孟子的学生”:读完此文,颇感惊愕!把“不是惧怕民主,而是很大程度上缘于理论准备不足”这样的话,加于一个执政党,尤其是一个自近百年前成立以来,就以追求民主、平等、自由、公义的实现为职志的政党身上,说它仍然没有为民主制度的实行做好前期的理论准备,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网友“邱海平”:通观文章内容,我认为文章有严重的缺陷。且不说“政治体制改革迟迟未上路”的提法是否准确和符合事实(应该承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还是有一些举措的,虽然不到位,但也不能说完全“未上路”),文章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迟迟未上路”的原因主要归结为“理论准备不足”。可以明确地说,这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

网友“刘拓”:实际上,中国共产党早已渐进式地实现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化,其历史节点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政治观,从来是基于世界观、经济观、人民观的。在笔者看来,这些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没有改变过。这些专家说的“新政治观,实质上是以世界政治生态变化为参照”,无非是以西方政治为参照。这个,未必适合中国国情。

责编/肖楠 美编/李祥峰

上一篇: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建设“四个大别山” 下一篇:雪域战歌 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