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广播媒体的“互联网+”

时间:2022-10-06 05:36:14

小议广播媒体的“互联网+”

【摘 要】 “互联网+”时代,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电台如何提档升级、不断发展是本文的立意所在。“互联网+”恰好可以弥补广播信息传播中稍纵即逝、深度不足、缺少画面感等先天劣势,为受众提供更丰富的感观;还可以增强与受众互动,实现节目线上、线下联动效应,扩大节目品牌以及频率的整体社会影响力。

【关键词】互联网+ 新媒体 节目拓展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让“互联网+”成为今年的网络热词。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业态,都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寻找着自身的角色定位。对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互联网+”其实就是一个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促进产业提档升级的过程。作为一个广播媒体人,在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和体会,谈谈对广播媒体“互联网+”的三点看法。

一、加强全媒体内容建设,以内容优势形成品牌优势

无论传播手段如何发展进步,媒体环境如何发生变化,内容永远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广播媒体在“互联网+”时代,要赢得受众、生存发展,必须首先坚持“内容为王”,加强全媒体内容建设,以内容优势形成品牌优势。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广播具有滚动播出、时效性强、收听条件简便等先天优势,但在内容深度、保存性、画面感等方面存在劣势。网络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则不受传统媒体在时段、时长、字数、地域、表现手段等方面的诸多限制,可以即时、海量、深入地对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并为受众提供生活、娱乐、休闲、购物等丰富的服务资讯。“互联网+”为广播媒体“扬长补短”、推动内容品质提档升级,提供了有利契机和条件。广播媒体要主动顺应媒体融合对内容生产的新要求,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内容建设,进一步拓展内容的广度、增加内容的厚度、提高内容的深度,为受众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资讯和感官体验。

在广播节目中,要加强对新媒体和网络热点内容的关注和报道,善于借力、主动引导网络热点,吸引听友关注;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中,要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等多种报道手段,使广播报道不仅可听,还要可读、可看,可反复接收,可下载保存,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集纳整合优势,推出更多深度报道。由此,广播节目和新媒体有机互动、优势互补,形成全媒体、立体化报道格局,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在这方面,沈阳广播电视台FM986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实践,如在《新闻早班车》等多档新闻栏目中,增加网络热点新闻的报道比例;在官方微信推出《中国三军仪仗队参加俄阅兵彩排高唱引民众欢呼》、《“中国第一男团”的风采》,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视频手段,全面展现俄罗斯大阅兵的盛况和其中的中国元素;推出专题《直击车展》,全景直播车展时况等。

二、紧紧抓住目标受众群体,突出媒体特色和个性

网络新媒体和自媒体的迅猛发展,让信息呈现出大爆炸的态势。信息也像生产过量的商品,会贬值,乃至无人问津。现实中,媒体付出巨大人力财力,但报道和节目应者寥寥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在“众声喧哗”中响亮发声,实现“有效传播”,成为“互联网+”背后的深意所在。从传播学角度说,媒体在进行“大众传播”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分众传播”,加强对特定目标人群阅读习惯和兴趣的研究,投其所好、有的放矢地进行“精准传播”。

对于这种“精准”的把握必须注意两点:其一是话题的可议性。广播的特点能为话题的可议性提供广阔空间,并迅速聚集听众的注意力,通过直播电话,更通过微博和客户端,让热点议题形成大众议论的“话场”;其二是话题的感受性,如关于地铁乞讨者话题,广大乘客都有亲身经历,对于那些职业乞讨者,大家都有话要说。对于那些真正想要帮助的人,应该建立社会救助机制。这样的“话场”一旦形成,就能培养自己的忠实受众和“铁杆粉丝”。因此,广播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必须紧紧围绕媒体定位,抓住目标人群,在突出媒体个性、特色和专业上下功夫,更好地为自身加分。就音乐广播的实践来看,其本身是一档为沈阳市民交通出行和司机群体服务的广播频率,在新媒体传播中,也更多考虑到了目标用户群体的需要。如在微信栏目设置上,开设生活服务、节目互动、最新活动三大板块,推出“看天气”、“查违章”、“走高速”、“坐飞机”、“986找到了”、“沈阳好司机”、“交警在线”、“汽车俱乐部”等与频率定位高度一致的品牌栏目;实时推送《开车技巧,超全!送给所有开车的人》、《带您了解汽车玻璃中的秘密》、《你会过减速带吗?》、《开车油耗高的原因竟然是这个》等服务性资讯,单条阅读量均在10000+,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互动,扩大受众群和影响力

善于利用直播节目与听众进行充分互动,是广播媒体多年来形成的良好传统和品牌优势。广播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社交性强、互动性强、受众量大的特点,继续巩固、放大固有的优势,形成“线上线下”与听众和网友实时互动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扩大受众群体和影响力,使受众不仅是新闻线索的爆料人,更是新闻内容的生产者和评论员。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强大的动员力、组织力,助推大型活动举办,有效扩大活动影响,形成对受众的“黏性”。从音乐广播的实践看,这些做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五四青年节在微信平台推出《致敬一直奔波在路上的出租车young man》预告性报道,吸引网友关注当晚播出的《司机奇遇记》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寻找沈阳好司机”活动和三位优秀青年的哥;母亲节前夕推出《FM98.6全城示爱》活动,发动网友晒出与妈妈的合影,大声说出“我爱你”;推出“FM98.6刮刮卡活动送好礼”等活动,都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和参与。

总之,“互联网+”给广播媒体带来的机遇远远大于挑战。古语有云:“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又云:“智者,当借力而行。”广播媒体人须把握这难得的历史机遇,以更加解放的思想和进取的精神,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开创出一片传统媒体的新天地。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作者:王薇 戴红莲微博时代的广播之路――以安徽交通广播为例《宿州学院学报》2012年卷号(期号)7期

上一篇:邓萃雯 用生命影响生命 下一篇: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以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