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信息通道对教学有效性的促进作用

时间:2022-10-06 05:30:39

多信息通道对教学有效性的促进作用

多信息通道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调动的视觉通道、听觉通道、触觉通道、嗅觉通道、味觉通道、运动觉通道等知识和信息获取的途径。研究表明,动物和人类对多感觉通道联合刺激的反应会大于单一感觉模块激活的效应叠加。通过多种信息通道传递来的信息刺激大脑皮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延长其有效注意时间,增强突触和脑神经的活动,加深知识的理解以及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是考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习速度;经过学习学生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学生的学习体验。

下面以人教版必修1“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一节为例,阐述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启学生的多信息通道,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1 课例背景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人教版必修1教科书第三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细胞膜、细胞器的相关知识之后,通过对4则资料的探究、分析和归纳,总结了细胞核的功能,进一步在探讨细胞核结构过程中,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并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此处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或者理论探究式教学,易导致学生对生物课兴趣不高,学习效率较低,教学的有效性无从谈起。教师就要另辟蹊径,可以用实验或情景模拟实验辅以多媒体教学,把枯燥乏味、不易理解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或者活生生的生物样本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多种信息通道获取知识,提高教学有效性。

2 基于多信息通道刺激的教学过程

2.1 新课导入:视频――调动视觉听觉信息通道

笔者剪接电影《逃离克隆岛》中的克隆人场景,制作一段时间在1 min之内的视频,视频包括克隆人车间、克隆人和被克隆的人相貌对比以及有关克隆用于器官移植的对话等内容。该导入通过视听刺激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至课堂,目的是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2.2 新知学习:调动多信息通道,参与新知学习

2.2.1 开启多信息通道,让学生深入体验实验过程

细胞核的功能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分析4则资料,引导学生探究细胞核的功能。教学时,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重组,科学灵活运用教材为教学服务,例如先处理“资料4――伞藻的嫁接和核移植实验”。课前用不同颜色的彩色A4软磁片加工制作两种伞藻模型,通过磁性吸附在黑板上,移动方便。在伞柄和伞帽、伞柄和假根处剪断,便于学生移动操作,假根内的细胞核可以用彩色圆形磁扣代替,便于模拟核移植过程。学生分组,每小组发一个磁性小白板(60×45 cm),分组探究。最后请1~2个小组长,展示并说明嫁接和核移植后的伞帽形态。该教学方式启动了学生触觉、听觉和视觉等信息通道,从不同的角度刺激,挖掘学习潜能,让学生从多角度、不同层面感知事物,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通过以上的体验不难得出伞藻的形态建成是细胞核控制的。那么,其他的生物呢?为了增强说服力,教师让学生阅读“资料1――美西螈的细胞核移植”实验,再利用视觉信息通道的冲击力,在大屏幕上呈现黑色美西螈与白色美西螈大幅图片,给学生以美感与新奇,激发学生探求兴趣。因为有了资料4的学习体验,资料1可以用Flas简略处理,调动视觉和听觉信息通道参与学习。最后请学生发散思维,从这两个资料中归纳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控制着细胞遗传)。

为进一步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教师引入“资料3――变形虫切割、核移植实验”。课前打印变形虫细胞图,发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自己动动手剪开“变形虫”,模拟切割变形虫实验,探索实验结果,再互相交流。最后通过图片分析“资料2――横缢蝾螈受精卵”,完成思考题:① 用头发横缢蝾螈受精卵,一半有核,一半无核,结果:有核一半能进行 活动,无核的则不能。② 如果把一个细胞核挤回到无核的一半。结果:这一半也开始 ,最后都发育成胚胎。结论:蝾螈的细胞分裂、分化是由 控制的。本环节通过学生用剪刀剪一剪、动脑筋想一想、动手填一填等活动,调动触觉、视觉信息通道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深入体验了细胞核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2.2.2 开启多信息通道,让学生走入微观世界

生物体的功能一般是和结构相适应的。在学习了细胞核的功能后,学生开始认识细胞核的结构。该部分的教学采用“细胞核的电镜照片模式图片模型制作”的呈现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很好地引领学生进入细胞核这一微观世界。首先教师用大屏幕呈现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胞核图片,学生描述看到的结构特点,如有膜结构,膜上有很多小孔等;再呈现模式图,学生阅读教材,尝试说出各结构的名称和功能;最后学生动手制作细胞核模型,加深对细胞核结构的认知。本环节需要课前准备制作细胞核模型的材料,如可以用橡皮泥(或超轻粘土)制作核膜、细绒线模拟染色质、玻璃弹珠模拟核仁等。分小组“按照活动方案和要求”制作模型,小组交流评价模型制作的得失,再对模型进一步加工完善。该部分的教学通过“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开启多信息通道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2.2.3 开启多信息通道,让学生多途径巩固新知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的复习巩固主要是通过书面作业来完成的,没有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不同的学习通道对同一个体来说学习效果是不同的。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利用多信息通道原理尝试作业多元化,倡导不同的作业形式,如制作模型、画图、录制视频、分角色表演等,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

3 结语

脑科学研究告诉我们,调动多器官参与,通过多信息通道获取信息,可以在大脑皮层建立起更多的神经链接。这样一来,对于学习到的信息就能用更多的方式进行编码,记忆线索增加了,提高了回忆的成功率。在《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一书的译者前言里,有这样一段文字: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该调查结果的启示是学生通过不同的信息通道获取知识的效果是不同的,多通道比单一通道参与学习效果要好很多。所以,开启多信息通道,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最好途径之一。

上一篇:挖掘本土资源,走特色发展之路 下一篇:推动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