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

时间:2022-10-06 04:50:01

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它涉及到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加强工程造价的管理,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及法律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实际问题,采用科学的计价方法和切合实际的计价依据,合理确定投资估算,才能把握市场经济的脉搏,减少或避免建设资金的流失,最大限度地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 造价管理影响原因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工程造价管理的地位与作用在建筑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但现实中这项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使建设工程能求得一个合理的造价,是摆在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面前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和任务。

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基本内容

1.1建筑工程造价的概念

工程造价指的是建筑工程中的整体花费情况。它包括了一系列费用,比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用工费用等,不仅是一次性的投资,也包括了工程建设施工中的临时费用。工程造价费用一般有建材设备费用、承包费用、人员费用、以及其他相关的临时性费用。它一般由两个环节组成,分别是建材与设备的购置费用以及建筑安装的工程费用。在现实情况中建材与设备的价格变动比较大,施工单位在施工前,需要做好一系列准备,对建材设备等进行大致的估计,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设备材料的临时购买,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的不必要成本,实现企业的综合效益。

1.2建筑工程造价的特征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建筑工程造价的数值比较大,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工期较长,工程花费大,有必要采取有效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与此同时,建筑工程造价容易受到内外因素影响,它容易受使用功能,空间分割,建设规模以及建造技术的影响,建筑工程造价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差异,即使是同样的建筑在不同的管理策略下,其建筑工程的成本花费也是不同的。针对这一特点,施工单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工程造价的管理。在实际建筑施工中,工程造价具有一系列不确定性,因为它的建筑工期是比较长的,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很多,包括建筑设备,人工价格的变化以及材料变动等,都会对工程造价造成影响。

二、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政策体系不健全

国内工程造价相关的法制框架和政策措施不完善,实施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同时造价管理混乱,责任主体不明确,造价咨询中介机构运作机制不健全,行业协会职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等问题制约了国内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科学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步伐。

2.2工程招标工作缺乏规范性

建筑企业在工程招投标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最为常见的当属陪标现象。部分企业不遵循国家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在招投标时进行暗箱操作,导致工程招投标缺乏一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而紧随着这种不规范的招标方式出现的,往往是不正当的交易行为。企业与企业之间不正常的利益往来是导致工程招标缺乏规范性的主要原因。需要意识到的是,缺乏规范性的招标方式是损害工程承包商经济利益的根本原因。

2.3工程设计方案影响工程造价

施工企业在竞标成功以及签订合同之后,就需要专业的设计人员进行项目勘探与设计,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合理可靠的设计方案。目前来说,我国建筑工程设计的深度与质量是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环节,在一些中小城市中,由于相关设计人员自身较低的职业素质,以至于其不能及时掌握新技术理论,从而导致设计方案的滞后性与技术漏洞问题,尤其其掌握的材料不够,设计的深度与质量都不高,施工过程中设计方案经常更改,这就不利于企业建设减少成本,而是加大了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

2.4施工成本核算存在不合理现象

工程建设施工中,成本核算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但就目前而言,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成本的核算大多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施工方案没有得到合理的优化,发放给施工人员的工费过高,对施工原材料价格的控制程度不够等等。其中,对于工程施工方案来说,由于国内施工企业所使用的工程施工方案大多遵循传统的方案设计理念,没有与时俱进的得到更新和优化,现有的施工方案大多存在各专业间联系不足、配合较差等弊病,所以极容易对施工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润造成影响。而人员的工薪过高,材料价格过高等,同样也会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产生影响。

2.5工程结算影响工程造价

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施工企业忽视了工程结算环节的造价管理,这对企业运行是非常不利的。工程结算阶段需要对工程的整体花费进行编制,将编制的方案报给有关部门审批,及时对工程的索赔款进行收取,以实现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但是由于相关的管理意识不高,工程结算阶段的成本浪费也是比较严重的。

2.6新材料、新工艺信息掌握不准确

随着科技进步,新工艺和新材料不断涌现,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明显加快,但是由于材料生产企业和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信息不对称,缺乏相互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信息共享,而各地各时期其材料价格差别又极大,造价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材料信息,从而导致工程造价失控。

三、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

3.1建立健全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强化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健全工程造价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加快法规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3.2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主要推行的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与合理低价中标模式。因此,作为业主,应合理看待低价中标,预防投标单位为实现低价中标而进行恶意竞争。所谓合理低价,就是在施工单位保证建筑质量和工期情况下的合理低价。招标必须严格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此过程中,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有需要时还应进行实地考察,避免出现一级企业转包,二级企业进场等违规现象,合理控制工程成本。

3.3优化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设计方案是工程施工与工程结算的基础环节,只有确定良好的设计方案才能避免施工过程中相关造价成本的提升,有利于节省施工资源,这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在工程标底的情况下进行施工方案的设计,尽量使用质优价廉的材料,积极接受新技术手段,以提高设计的质量水平,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要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以方便选择最有效的设计方案。

3.4优化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在实际施工中,对于施工阶段的掌控有利于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优化,施工人员要积极配合项目的相关人员与监理相关人员积极做好工程造价的管理。项目的相关管理人员要积极制定工程材料与设备价格的动态管理库,对设备与材料进行动态的把握,比如在材料价格较低的时候进行材料设备的采购等。材料设备的入库,出库都要受到严格的监控。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能素质培训,通过教育培训,避免施工人员对设备与材料的浪费,项目负责人要做好每一个季度的工程花费记录,对工程花费较多的环节进行及时优化。

3.5优化工程结算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施工单位在施工作业完毕后,需要及时进行工程费用表格的编制,并且由相关单位进行审批,对于工程的索赔款进行及时收取,减少工程不必要的成本,促进工程综合效益的实现。项目管理人员以及监理人员对国家政策,税收政策与宏观管理政策等进行有效分析,采取最有效的方案进行施工整体成本的降低,以提升企业的综合效益。

结束语:

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工程造价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施工企业要实现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就必需对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进行优化管理,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建立科学严谨的工程造价体系,对造价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同时编制科学的施工方案,这样才能让工程造价管理落到实处。

上一篇:工程造价指标的编制和应用 下一篇:我国桥梁施工项目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