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文化遗产的“主人”

时间:2022-10-06 04:12:33

谁是文化遗产的“主人”

这次我只简单说说旅游之路上的经历与感受,但是我不想用所学的理论对我所看所感的现象进行解释,这些前人做的够多了,我只想说说文化遗产的拥有者各种力量之间的博弈,以及就不同力量之间“谁是文化遗产的主人”这个问题上给出我的观点。

我们这次在九月末旅游的地点是内蒙古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听说那里有天池等自然风光,确实很美,值得一去。我们大概在早上五点多道德阿尔山火车站,那里的天气极其寒冷,我们一下车就有很多出租车在车站门口等着,知道这里没有什么长途汽车之类的,所以我们决定搭乘。但是我们必须买两张票,一张是门票,另一张是观光车票,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很大,不坐车是不行的。买观光车的票是出租车能够进入阿尔山景区的必备条件。我们打听到,原来在阿尔山景区有了观光车,那么游客就不用做出租车进去就可以了,但是这些当地拉出租车的人就失去了收入的来源,因此他们这些人联合起来,要求他们获得挣钱的权利。最后政府与当地居民达成协议,出租车可以进入景区,但是游客必须买观光车的票,这样双方都不会损失。因此,这就是我们在那所遇到的情况,这也是我在阿尔山印象比较深的一个记忆,虽然阿尔山很美,就像我跟别人经常说的那样,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只能用四个字形容“人间仙境”,但是当地没有公交,长途汽车,着实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在车费上就几乎花去了旅游费用的一半,实在是不可思议。这是我确定我这次讨论主题的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旅游人类学课堂上对于国家,地方,当地民众等各种力量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讨论,让我一直在思考,直到我在学习的过程中看到了“话语权”,“合法性”,我有了自己的想法,想在此进行简单讨论一下。

在这里,我要先说明我的观点。我认为,在人民,国家,地方政府,当地居民几种力量的博弈之中,国家才是这文化遗产的“主人”。我认为国家拥有其话语权,而地方只是从中选取相关事项来表明自己在国家体系下的合法性,使得自己拥有存在的权利。咱们先拿辽宁省医巫闾山的歪脖老母的例子说明地方如何将国家意识融入自己的信仰中从而使得自己获得政治合法性,然后回到我所旅游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讨论上,我觉得这两者之间是相通的。同时我也不是否认地方所具有的能动性,我只是认为在国家的话语体系内,地方的行动才具有更充分的能动性,然而,一旦触碰到国家所规定的界限以及界限之外,就能感受国家对其的约束与控制,具有相当强大的强制性。再者,我也知道这几种力量之间的博弈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这是自从遗产遇上旅游后旅游中一个很大的困境。

医巫闾山是中国四大镇山之一,同时也曾是国家举行祭祀的地方。在现在香火是很旺的。暂且不说医巫闾山过去的历史,就谈谈它在近代的变化,也能看出国家在其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在抗美援朝时期,听说医巫闾山的歪脖老母显灵了。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在抗美援朝时,说中国军队在一次战斗中,被敌人追的穷途末路,被围堵的严严实实,没有粮食没有水。就在这危急时刻,突然出现了一个老太太,拿了一个口袋,里面有馒头和水,他们发现,那里面的馒头是吃不完的,水也喝不完。后来才知道是医巫闾山的歪脖老母仙灵,最后军队化险为夷。因此,医巫闾山的歪脖老母的香火就更火了。但是在时期,这些东西被打上“封建”,“落后”,“迷信”等标签,一时间全国掀起了反封建迷信的思潮,很多寺庙类似的东西都被破坏了,那么医巫闾山的歪脖老母也不能够幸免,在那段时期,那里的祭祀与对于歪脖老母的信仰就处于低沉期。在改革开放以后,这些东西身上的标签才慢慢被摘除,各种文化复兴的活动就又兴起了。在医巫闾山的歪脖老母那,就又出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说当时有三个人把老母像扔到了山下,但在这三个人回去时,他们怎么也走不出来,到后来,他们自个走散了,最后都是惨死。人们都说歪脖老母知道了发怒了,人们重新又供起歪脖老母,现在歪脖老母的香火很是旺盛。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地方信仰是与国家意识体系紧密相关的,在各个时期,地方都会寻找与国家主流意识相关的事项来作为自己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否则将不能够存在,不管是抗美援朝时期歪脖老母的显灵还是在时期将老母像扔下山下,亦或是在改革开放后的故事,莫不如此。

借用医巫闾山歪脖老母演变的例子,我是想说明文化遗产和这是一致的,并没有差别。当一处地方成为旅游商品时,才会有“文化遗产”。一般情况下,当某个地方或某个景物成为“文化遗产”的时候,都会引来各种力量的争夺,我所旅游的阿尔山也不例外。它的全称是“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天池,杜鹃湖,龟壁岩等是它的标志。其实阿尔山森林公园也是如沈阳故宫一样,收入是属于当地政府的,但是它仍然要挂上“国家”这个称号。我在想不是说当景物成为旅游商品时,它才成为文化遗产,如果国家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那么我们能有自由交易市场,能有现在的旅游市场吗?而且国家在改革开放后大力宣传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生活,那么旅游所带来的既是本地获得经济收入的一部分,也是享受生活休闲的一种方式,是符合国家主流意识的。如果没有这个做基础,一切将没有可能。

同时,文化遗产的争夺不仅在国家和地方之间的博弈,而且地方与地方,地方与民众之间的冲突。当遗产遇上旅游,那么就成了地理的社区与社会共同体之间的争夺,其实国家和地方的争夺也是如此。就如我们常说的,一切属于人民,但是实际生活中,却是国家和地方,地方和地方,地方和当地之间力量的博弈。虽然阿尔山的景区冠以“国家”之名义,但是从中受益的是当地政府和居民。就比如说我在阿尔山遇到的情况,当地政府想出一个观光旅游车来获取利益却忽略了当地居民对其的权利与利益时,博弈也就开始了,最后是当地政府与民众达成了和解,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但是有些关于遗产的争夺却不是那么简单,至于这方面,涉及的东西特别多,什么地方认同,利益之争,我没有一个很好的基础去讨论,了解的不是特别多,我只是把我对国家与地方之间的关系简单的描述了一遍。(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

上一篇:简析Daniel Wellington的微博品牌传播策略及效... 下一篇: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广告技术带来的品牌传播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