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

时间:2022-10-06 03:28:17

浅析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

从2000年10月广东电视台推出国内首档电视真人秀节目《生存大挑战》开始,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国内迅速崛起。其节目数量日益增加、收视率日益增高,已经成为国内电视节目的主流形态。

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国内尚没有很明确、很规范的定义,能被大众普遍认同的概念是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的观点,他认为“电视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是对自愿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为了预先给定的目的,按照特定的规则所进行的竞争行为的真实记录和艺术加工”。 从这个定义来看,“自愿参与”、“真实记录”体现出真人秀“真实”的特点,“规定情境”、“给定目的”、“特定规则”则体现了真人秀“虚构”的特点, 这就决定了真人秀必须把“真实”和“虚构”充分有机结合。

电视真人秀的本土化发展,关键就在于将真实的人物和人物故事进行合理的编剧,加入适当游戏规则,从而适应广大中国观众的收视习惯,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下面,从两种创新方式对电视真人秀节目本土化发展进行论述。

引进式创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而是“抢占先机”。在选择模板上要做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纵观中国电视市场,成功的真人秀节目多采用引进国外模板进行本土化改造的模式,如2012年浙江卫视推出的《中国好声音》源自荷兰模板《The Voice》,2013年东方卫视推出的《中国梦之声》脱胎于美国模板《美国偶像》,湖南卫视创造收视奇迹的《爸爸去哪儿》引进的是韩国模板。

《中国好声音》在音乐类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在于理念的创新、模式的创新和规则的创新。该节目颠覆了以往观众的收视习惯,用明星导师“盲选”的好奇心与观众的好奇心进行“通感”,充分表现明星真实感受的同时,通过编剧对每个选手的精确定位,将一批具有人物个性和人物特色的“歌手”推上了“歌星”之路。

《爸爸去哪儿》是抢占先机的最好案例,可谓是打破了电视市场“音乐类”选秀节目独大的局面。这是一档直接“打通观众情感”的体验类节目,真实的人物情感加以虚拟游戏的衬托,孩子与父亲都在节目中成长,用血浓于水的真挚情感带领观众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温馨、一起成长。该节目一经推出便获得收视第一。

电视制作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在引进中模仿、在移植中改造、在跟进中超越,抢占先机,率先引进成功、独特的节目模板,是电视真人秀节目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专家把目前在国内出现的真人秀分为九类:生存挑战型、人际考验型、表演选秀型、职业应试型、身份置换型、益智闯关型、游戏比赛型、男女速配型、生活技艺型。这些不同类型的真人秀节目在电视荧屏上此起彼伏,在观众对同质节目审美疲劳的时候,引进内容新颖、矛盾尖锐、戏剧冲突强的节目,才能吸引观众的关注和热议。

原创式创新电视真人秀节目是其本土化发展最有效的手段。

1.节目内容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底蕴是电视节目的生命和灵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中华民族所创造的为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不朽的生命力。真人秀节目要打开中国市场、在国内有所发展必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只有适合中国国情和意识形态的真人秀节目,才能在众多电视节目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内容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亲情、友情和团队合作,所以亲子类节目、团队合作类节目更能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自2014年1月初原创音乐真人秀《中国好歌曲》以接近2%的高收视率引爆内地自主研发节目模式的热潮后,“原创真人秀”就相继开播,成为国内综艺荧屏来势汹汹的新生力量:戏曲真人秀《国色天香》、亲子真人秀《人生第一次》,励志真人秀《出彩中国人》……一大拨原创节目潮水般涌来。这些节目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如《国色天香》用“歌改戏”的方式对流行歌曲进行了戏曲化改编,明星以竞演方式将流行歌曲用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和二人转的唱腔再度演绎。《出彩中国人》和一般达人类节目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主题并不偏重才艺形式上的五花八门、奇功绝技,而是更关注表演者的内心,力图呈现选手身上最出彩,让人感到振奋、敬佩、赞赏的精神气质。《出彩中国人》更看重选手本身的特点、性格魅力和生活中能够给人感染力的经历,比如首期节目中亮相的舞藏王朝就是典型的“出彩”。他们不仅创造性地将藏族舞蹈融入街舞,长期对公益事业的投入又让观众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一股正能量。

2.节目要弘扬社会正能量。

在人物个性展示方面,西方真人秀节目迎合了普通人求知欲、猎奇心、八卦心以及偷窥他人隐私的心理。中国传统文化崇尚道德,与西方真人秀相反,它不能过分窥探他人隐私心理,必须适当保护他人的心理,呵护他人的心灵,不过分展现人的负面情绪和负面心理,要突出人物的正面形象,为公众树立榜样。

在人物故事讲述方面,要尊重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社会正能量,突出人物真、善、美。在《出彩中国人》中 ,“小龙女”组合在节目录制中潸然泪下,导师了解到是因为组合里少了一人。原来,2月8日下午节目录制前,艺术团得知了“小龙女”组合成员点点走失了,艺术团的老师和点点的小姐妹借由录制机会,向外界发出求助。2月18日,节目组在网上发出寻人信息,得到许多热心人的帮助和响应。终于,2月22日,在失踪15天后,点点平安回家了。节目组对这一事件在节目中进行了跟踪关注,让观众深刻感受到电视媒体的责任和担当,一档选秀类的节目,不仅发掘了中国人的出彩,更从人性的角度关怀了中国人情感。

3.注重节目的品牌效应,实现节目品牌化。

电视真人秀节目市场化很强,制作方一定要对真人秀的品牌非常重视。在《中国好声音》的品牌链条上,节目播出平台浙江卫视赢了收视率又赢了品牌价值,这个品牌的衍生收入――冠名收入、广告、手机短信是该节目主要收益来源。再如湖南卫视的整体营销观念,一档节目推出,在全台实现品牌联动,比如《爸爸去哪》收视飙高之时,《快乐大本营》马上邀请参与节目的五位嘉宾和小朋友,该节目收官的时候,五位嘉宾又为下一季推出的《我是歌手》做宣传,号称观看《我是歌手》是《爸爸去哪儿》的特别任务,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再如央视《出彩中国人》,节目中评委对选手宣布“出彩”时,有一个双手竖起大拇指的标志性动作,这个动作与冠名商“长安汽车”的标志非常类似。这个细节上的创新,就是一种品牌的植入。

中国品牌,中国制造,品牌效应在国内观众群中,带动力很强。提升节目品牌效应无疑是电视节目真人秀进行本土化改造的一大法宝。提升品牌价值的方法很多,比如一档节目的主持人形象塑立,让主持人成为这档节目的标志,如《中国好声音》的华少;还可以将电视真人秀节目与其他节目制作融合,形成联动共赢,湖北卫视打造的音乐励志真人秀《我的中国心》,邀请鸟叔来参加该节目的启动仪式,在接近一万人的场地,举行了一场盛况空前的预热活动。该仪式在首期《我的中国心》播出前半小时预热了卫视荧屏,达到了屏幕内外双赢的宣传效果。类似这样的策划和制作应该成为常态,以节目为源头,以活动为辐射,为节目宣传造势,提升卫视品牌竞争力。

电视真人秀节目在我国发展势头良好,作为一线电视人,应更加致力于加速其本土化的进程,打造出适应大众消费、走进百姓生活的优质电视节目。

(作者单位:湖北卫视)

上一篇:脾气大当心十种病 下一篇:“不听话”开启的八个育儿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