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混生”的人类文明

时间:2022-10-06 03:09:10

“同源混生”的人类文明

最近,让国内影人“羞愧、惭愧,生不如死”的3D动画电影“疯狂原始人”以“零差评”的口碑,创造出1.77亿元的票房奇迹。除却梦工厂的高超的编剧叙述和3D制作技术,对遥远神秘的原始社会的诸多设想也满足了当代人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的解释。

最近,让国内影人“羞愧、惭愧,生不如死”的3D动画电影“疯狂原始人”以“零差评”的口碑,创造出1.77亿元的票房奇迹。除却梦工厂的高超的编剧叙述和3D制作技术,对遥远神秘的原始社会的诸多设想也满足了当代人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的解释。从远古的洪荒年代起,直到现代文明的建立和发展,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造物的苦思冥想,和实际的造物活动。伴随着原始人类创造的过程,艺术也随之产生。

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回想一下剧中对人类原始艺术中的岩画的创作动机进行归纳,总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原始人爸爸Grug在对孩子们在讲禁止做的事,随手在岩壁上绘上的图案和印上的手印;第二次,出现在Grug在给家人们述克里斯皮熊故事的时候;第三次出现在Guy给Grug一家解释他所有的想法都来源于他身体中的“大脑”时在石壁上的画。这些对人类早期绘画的目的给了一个看法,剧中认为是原始人随手画的,可能是对危险事物的一种警告、也可能是对某些事情的记述或对一些东西的图示。

与之相对应的,剧中也对设计的起源做了解释:Guy和Grug家族在为生存下去而努力中设计鞋、遮光镜、假发、跳跳板、高跷等。在大量的实际使用中,不好的设计立即就会被淘汰和改进。这也证实了设计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活动,伴随着人类的文明的开始设计也随之产生。

作为艺术起源的原始艺术被称为“亚艺术”,以其纯粹、抽象的艺术思考和表现方式,录了人类最初的思维活动,也反映了人类生存发展中的聪明才智,对很多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起了重要作用,放眼高更、马蒂斯、毕加索等艺术大师和野兽主义、表现主义、达达主义等不同流派创作,都或多或少地从原始艺术中汲取了灵感,打破传统绘画准则、艺术框架,他们将这些元素适用于艺术研究中,形成了自己新的艺术语言。这是对现代和后现代社会所缺失的东西的一种弥补,是一种精神的回归。这种回归并不是重新返回到起点,而是从更高的层次和认识上去体验最初的精神追求。那么原始艺术对处于迷茫的后现代主义杂糅设计中的中国当代艺术有什么启示?

第一,原始艺术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但实用性先于审美,功能先于形式。这与当时的低下生产力水平、思维水平密不可分。突发的自然现象、自然灾害、凶猛野兽等一切都是致命的。因此,原始初民的艺术创作充满恐惧心理,又充满种种虚幻的理想,认识事物往往容易看到的是外在的形体和结构。任何错误的设计都可能导致死亡,所以,这些失误会马上的都纠正,经过无数次反复修改的过程,早期人类的设计在当时人们的物质条件下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世界上所有原始民族的艺术总是简单而实用。这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大象无形,大音稀古”,做到“简”约却不“单”调这个“减法”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从国内现在包装过度的礼盒设计就可看出,结构过度、材料过度、装潢过度,不少包装已经背离了其应有的功能。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要从良心出发减少不必要的包装和装饰,尽量使用可以回收再利用的材质。既减轻了消费者的负担,也避免对资源和环境的过多利用污染。

第二,原始艺术的“同源混生”、“互渗律”原则也对我们有所启发。研究原始思维的列维・布留尔说:“原始人的思想不像我们的思维那样对存在物和客体的区别感兴趣。实际上,原始人的思维经常忽视这种区别。”在原始初民看来人与物之间、不同类型的生命之间、生命和非生命之间、梦中事物和现实客观事物之间、世俗和神圣之间都是贯通的共同体,都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沟通、相互渗透,可以通过存在物的神秘互渗,看成同一事物。如中国彩陶中的鱼纹图案,作为一定氏族的图腾符号,不但有鱼本身的含义,而且还象征着部落氏族共同的祖先和血缘上的联系,具有社会的意义。在这种原始逻辑的思维方式之下,任何自然事物、精神观念和心理感受都会具有形象性、具体性、象征性等特点。与没有各种“理性框架”的原始艺术相比,现代艺术正缺少了这种充满想象的联想力,过于具体或抽象。正是由于比原始人多了一些“逻辑性”思维,是我们的想象力受到了禁锢,不能将万物看成一个整体,而是分门别类的进行描绘。并且由于学习的限制,不能从别的角度全面的看待问题,使得达芬奇之后再无巨匠、再无通才。

第三,原始艺术都是从劳动生活中提取出,产生于新科学、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类、新造型、新装饰、新风格,与文化相渗透,相互影响,如合金青铜由于诸多优势被创造出,从块范法到失蜡法再到分铸法和焊接法,制造方式也不断改进,最新的科技成果被有效的利用。而现代艺术往往是为艺术而艺术,脱离生活,没有联系上最新的艺术理论和科技成果,不太容易引起民众的共鸣。

要用三双眼睛看世界――过去、现在、未来。是智者的思维,也是贤者的思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活,俾四海群生,感蒙其福"。

(作者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张冉冉,女,(1989.6.6-),汉族,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上一篇:论宋代中国画的媒介 下一篇:纤维艺术与现代装饰设计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