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中国画的媒介

时间:2022-09-30 07:08:05

论宋代中国画的媒介

《论宋代中国画的媒介―宋纸》宋代中国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成就最高且对后世绘画有较深的影响。本文从宋代绘画用纸种类、纸的绘画效果、纸的制作成分等方面来介绍宋代的绘画用纸使宋代绘画达到此成就的原由。绘画的演变是伴随着绘画材料纸的演变而演变,纸材料的特殊性决定了他的绘画特性。宋代的皮纸竹纸宣纸促使宋代绘画发展的主要原因:宋代绘画用纸主要偏熟性,偏熟性的纸张即有生纸的晕墨特色又有绢的韧性适于小面积的晕染;宋纸能忠实的反应纸的晕墨特色及纸材料精湛的制作工艺都会成为宋代绘画发展的媒介。宋代绘画所达到的顶峰也体现着画者对宋纸的追求。

宋代皮纸工艺及绘画

皮纸:古时又称“汉皮纸”俗称“仿宣纸”,最早是起源于汉代。主要成分为桑树皮所产的桑皮,及亚麻等韧皮纤维为原料制做而成的纸张。北宋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此地多产桑穰而桑穰是皮纸制作的主要原料,早在宋代就有这种说法 “永嘉土产蠲糨纸”然明代的宋应星《天工开物》中也记载了:皮纸是一种用桑穰制造的皮纸。这也说明了宋代皮纸的制作已十分有名了。

皮纸本身的特性:纸质柔韧、薄而多孔、纤维细长但、交错均匀。宋代的皮纸采用纯桑皮为原料,制作的纸张比较韧,且一面光一面糙。现我们用宣纸一般会用比较光滑的一面作画。

宋代绘画用纸宣纸的由来

宣纸的由来说法不一但有历史记载的宣:最早见于《历代名画记》起原于唐代并历代相沿。宣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由于泾县等地区属宣州府管辖,因此这里生产的被称为宣。另一种说法是清乾隆年间重修《小岭曹氏族谱》曹大三继承了前人的造纸技术,并经过实践造出了洁白纯净的好纸因纸的集散地多在州治宣城,故宣纸的种类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分。本文从加工方法和配料去析:一是按加工方法分类,宣可分为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种。宣的制作工序大致分为十八道,细分可上百道道有些工序不外传因此也不为外人所知。

宣纸的制作工艺及绘画效果

宋宣纸采用手工操作程序复杂工序繁多史称“日月光华,水火济济”。考查其传统生产工艺,宣纸的制造过程共分为五个阶段四十三道工序。通过原料精选加工后,用竹帘以流滤法捞火、墙低温烘使、之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传统法手工抄捞便、纸张光洁如玉、细腻柔韧、防虫避蛀、适用于书画等。皮料的制作工艺决定着纸的优于劣,皮料的生产工艺大致分:槲皮浆、灰翻堆、摊晒翻、滩四青皮制造燎皮等制作工序,经化学处理才除去其中的非纤维素物质。其目的是使木栓外表皮逐渐脱去尽净,不使其混入浆料中造成深色尘埃,而韧皮纤维也受到逐步缓和处理以保持其强度,从而使纸张达到书画润墨所需的艺术效果。

宋代时皮宣纸特性诸多,其最主要特性:一是有极强的吸附性能,墨粒于纸能形成自然斑斓色彩;二是宣纸的润墨能,是一笔落纸“五色墨彩”跃然而现,皆能体现出独特无比的纸张墨色韵味。具体地来说,宣纸上作画一经着墨:泼墨;浓墨、宣淡墨、积墨、细腻坚韧的色彩;宣纸素有“墨分五色”之称,具有白似云、淡似水、浓似漆,不浓不淡,尤如月晕雨雾之奇特状况。绘画效果有:淡而不浑,光而不滑,润性能良好,浓淡层次清晰,薄能搓折而无损,软有坚韧而不脆等优点。

宋代纸张的发展促使宋代绘画的发展

宋代是画法大变革的时代:水墨画法继唐代王维以后的逐步兴盛,使得纸这种材料愈来愈显示出它对新画法非常用的优越性, 因此迅速普及:宋临安有皮纸用浆粉使纸莹滑。而温州皮纸所谓“纸过胶矾”普遍掌握的“熟纸”制作技艺。温州皮纸采用纯桑皮为原料纸质比较韧且一面光一面糙。由于纸纹特殊,在温州皮纸上作画,能忠实反映墨色这种特殊效果。皮纸的绘画作品主要有: 如李公麟《维摩演教图》、李公麟《五马图》。宣纸的抄造过采用手工操作程序复杂工序繁多,史称“日月光华,水火济济”。宋代时的宣纸特性诸多,墨润于纸时,变化无穷。其最主要特性:一是有极强的吸附性能,墨粒于纸能形成自然斑斓色彩,为其它纸张所不及。宣纸的绘画作品主要有:夏“溪山清远图”、苏轼“古木怪石图” 等作品。不同纸张在不同的社会需求也不尽相同,一种纸的出现及广泛应用总是会伴随着一场绘画的变革,如皮宣纸的出现及应用后出现了大量绘画作品,由于纸的特殊性决定了他对新画法非常适用的优越性同时促进绘画的进步。

结语

宋代中国画是中国绘画史上成就较高,如何促使绘画达到此成与宋代绘画纸媒介密不可分。在宋元时期水墨画法继唐代王维以后的逐步兴盛,使得纸这种材料愈来愈显示出它对新画法非常适用的优越性,使书画越发关注纸对书画艺术的作用。一张好的绘画用纸也将成就一张好画,因此纸也成了绘画者对绘画所追求的一部分。纸的出现与皮宣纸的应用也使得书写更自由,流畅为创造书画艺术独特的意境奠定了基础;皮宣纸在绘画方面:宋代纸张的出现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更有利于笔墨韵味的形成。书画艺术的繁荣,使书画家们对纸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纸的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绘画的大发展。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

作者简介:杨力(1989.7-),女,新疆,职称:学生,学历:(2012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上一篇:论广告的审美特征及审美走向 下一篇:“同源混生”的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