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源词问题的一点思考

时间:2022-07-02 01:50:07

关于同源词问题的一点思考

摘要:研究同源词可以加深对同源词的认识,通过分析同源词,使我们了解同源词音近义通的特点,进而探索词义,了解双音词的结合规律,有助于探讨词命名的由来,深入了解词义的民族特点。透过同源词的关系,可以了解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这些关系加深对生僻词义的理解。

关键词:同源词音近义通 推源 系源

一、同源词的定义及由来

同一语源,后来分化成若干意义相关而不完全相同的词。这些词的读音和字形往往也随之分化,由于语言的发展,可能变得彼此很不相同,意义之间联系可能变得难以辨认,形体也随之变得彼此毫不相干,这就是同源词。

同源词有三个要素:同一个源头;有历史渊源关系;音近义通。这三点,其实今天只有“音近义通”这一点。因为时间已经过去了,历史渊源关系,不能直观地看到,语言与派生的文本不相符,不能准确地反映语言的派生先后和渊源关系。所以,“声近义通”是判断同源词最重要的操作标准。具有一个相同的意义,声音也相近(或相同),它们之间具有音近义通的同源关系,因此称为同源词。

二、系源和推源

同源词最早的源头是根词。最早的根词都有哪些,我们已无从考证。对同源词的研究主要是做两个工作,第一叫做系源,就是把同源词聚合在一起。第二叫做推源,即直接找出派生某词的源词。例如,古代放置器皿的家具是几。几是很矮的,为了使身体伸展,首先是坐席升高,放置器皿和供人使用的家具也要升高。升高的坐席叫做“凳”,“凳”来源于“登”;升高家具叫做“桌”,“桌”来源于“卓”,“卓”的意义是“高超”。此后,出现了带靠背的凳子,叫做“椅”,“椅”源于“倚”,指有倚靠。再深入一些,可以看到,与“登”、“凳”有音近义通的还有“升”、“蒸”、“腾”,词义都有升高的意思;和“卓”、“桌”有音近义通的还有“越”“超”,它们都有越出一般的意思;与“倚”、“椅”有音近义通的有“”、“衣”、“依”,它们都有靠着某物的特点。

在这里有两个工作,一个是系源:登、凳、升、蒸、腾……,另一个是推源工作:登(源词)凳(派生词)、卓(源词)桌(派生词)、倚(源词)椅(派生词),卓、桌、越、超,倚、椅、衣、依、。

推源很复杂,在做推源工作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受到词的书写形式的影响。在汉语的双音词里,常常有写同字而并非同词的情况。比如,“流落”、“沦落”、“零落”、“村落”、“冷落”、“部落”、“院落”的“落”,是“离”的同源词,意思是“掉下来”、“离开”、“隔开”。“落难”的“落”不具有这个意义,它是“罹”的同音词,“罹”有“遭遇”的意思。又如,“道貌岸然”,“岸然”与“河岸”的“岸”没有任何关系,它是“俨然”发展来的,“岸”与“俨”在文字上毫无关系,但它们却是一对同源词。甚至相当一部分方言词,人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字来记录它,只能说而不能写,凭借声音就可以直接推源。

三、同源词的类型

我们把同源词分成五类:

第一类,字形完全相同但字义取引申义所形成的同源词。由于上古时期汉语汉字并不丰富,因此名词活用为动词被广泛应用,“道理”、“规律”都是对人或事物的一种约束,希望用这种“道理”“规律”去规范他人,因此表示道路的“道”又引申为动词“诉说”。这两个“道”是字形完全相同的同源词。

第二类,由区别字而产生的同源词,也就是在初造字的基础上增加偏旁而成的新字。

第三类,是由累增字而产生的同源词。累增字,就是给本义造的字。“尊”和“樽”就是这样一组同源词。“尊有玄酒,贵其质也。”《礼记・乡饮酒义》中的“尊”正是取本义,即盛酒的器具。而“天尊地卑,乾坤定。”《易经・系辞上》中的“尊”是由本义引申为尊崇、高贵。“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公孙丑上》中的“尊”也是由本义引申为尊重、敬重的意思。“尊”的引申义“尊敬”被广泛使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人们逐渐忽略了表“盛酒的器具”的“尊”和表“尊敬”的“尊”之间的联系,所以,把“盛酒的器具”的“尊”加个木字旁来表义,写成“樽”。所以“尊”和“樽”成为了一组同源词。

第四类,是由孳乳而产生的同源词。孳乳就是派生、演变、繁殖的意思,这在造字上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例如:“浅、钱、残、贱”就是一组同源词,它们拥有共同的声符“戋”,“戋”是小的意思,因此,我们说水少为“浅”;金少为“钱”;每一餐饭剩下的东西为“残”,成语“残羹冷炙”中的“残”就取此意;贝少则为“贱”。

第五类,是由类推而产生的字形完全不同的同源词。分两种情况,其一是读音相同的同源词。例如:“才”、“材”、“财”,有用的人是人“才”,“既竭吾才。”(《论语・子罕》)“才”解释为才力;有用的木头叫做木“材”,“人见其灌灌也,以为未尝有材焉。”(《孟子・告子上》)人们珍爱的宝贝叫做“财”,“暮而果大亡其财。”(《韩非子・说难》)这三个字虽然意义差异很大,但它们具有共同的义素,那就是“有用的”,因此,它们构成了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近的一组词,是同源词。其二是读音相近。例如,“渴、竭、歇”“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诗经・小雅・采薇》)“昔伊洛竭而夏亡。”(《国语・周语上》)“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左传・宣公十二年》)现代汉语中三个词的读音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具有共同的义素,都表示人或事物缺少水的一种状态,当人缺水时,我们说口“渴”了;当江河湖海缺水时,我们说是“竭”或者“歇”,这都是指具体可见的事物。我们再引申,由具体事物引入抽象事物,当人口渴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终止,江河湖海缺水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水尽,所以,当表示抽象事物的时候则表示尽、止。因此三个词虽然读音上有差异,但是在意义上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我们说它们也是一组同源词。“刚、强、劲、健、坚”这几个词读音不同,但是它们具有共同的义素,那就是“结实、硬”,因此,我们说它们也是一组同源词。还有,“无、亡、毋、莫、靡”读音有些差异,但是它们也拥有共同的义素“否定”,因此它们也构成了一组同源词。

四、研究同源词的意义

首先,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某些双音词的结合规律。在双音词中,有相当一批词是由两个同源字构成的。例如:柔弱、差次、宽阔、宽广、晶莹、少小、清净、粗疏、报复、跳跃、回还、徘徊、勉励、匹配、遵循、悔恨、侵袭、造就、境界、命令、根基、间隙……这类双音词的两个词素,往往因同源而在声音上双声或迭韵,在意义上相去未远。只有了解同源现象,才能准确分析它们的构词方式与意义特点。

其次,能够使我们明白词义的特点。例如:王维《淮城曲》:“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诗中,“”意思是“润湿”,只理解到这一点,还不能体会出“轻尘”的状态。“”、“浸”、“悒”是同源词,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轻微而延展。“同邑邑而蔽之。”(《楚辞・远逝》)注:“邑邑,微弱貌。”“邑邑”就是“”。“舒息悒而增欷兮。”(《长门赋》)注:“悒,于悒。”“于悒” 就是“郁抑”。前者是用“邑邑”来形容一种微弱而延续的风貌,后者是用“悒”来形容一种沉静而持续的郁闷心情。“朝雨轻尘”,是说清晨的细雨,微微洒下一大片,浸透了轻轻扬起的尘土,因而使客舍泛青色,杨柳出新貌。

“离离原上原,一岁一枯荣。”“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但是怎么解释“离离”两个字呢?如果不知道同源词,不容易解释出来。这里的“离”通“丽”,而“丽、联、络”是一组同源词,这就意味着,它们之间读音相近,意义上肯定有联系,“丽、联、络”都有把事物连接在一起的作用,“联”是把人连接在一起,“络”是把道路连接在一起,“离”是指草一根连着一根的样子,是一片草的意思。“离离”是说草一棵连一棵,蔓延到远处的情景,与后面“萋萋”对照。“萋萋”是草茂盛绵延的样子,“”是悲愁绵延的样子。“离离”与“萋萋”对应,既是形容草,又是形容人的心情,作者用茂密绵延的春草,比喻缠绵不绝的离别之情。

再次可以了解词义的特点,从而辨别同义词。例如: “言”与“语”是同义词,“言”的同源词有“唁”,当慰问讲,是主动说话,有“谚”,当传说讲,也是主动说话。而“语”的同源词有“”,一种乐器上的装置。和“御”、“”、“圄”同源,都有“抵抗”的意义,抵抗是与对方相反的动作。所以“语”是与人对答,互相交谈。这个差异正是由于它们不同源而造成的。

最后还能帮助我们探讨词命名的由来,从而了解词义的民族特点。可以透过汉字,看到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并且从这些关系中探求对生僻词义的理解,使僻字不僻、难义不难。

总之,我们说同源词是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一定联系的一组词,具有音近义通的特点。我们从系源和推源这两个方面来研究同源词,我们研究同源词的最终目的是要探究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从而让我们了解语言的发展变化规律,我们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词的同源现象。同源词的研究,可以方便人们了解同源词,帮助我们认识某些双音词的结合规律,了解词义的特点,以及要依靠同源词才能解决的古书问题。总之,我们要在尊重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力.同源字典・同源字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张博.同源词・同族词・词族.固原师专学报,1991(03).

[3]何书.《说文解字注》的同源词研究.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4]李玉.汉语同源词词群考.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02).

[5]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63(12).

[6]王宁,黄易青.词源意义与词汇意义论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4).

[7]郭熙良.汉语的同源词和构词法[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9).

[8]王宁.关于汉语词源研究的几个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1).

上一篇:体味品特在《房间》中塑造的威胁效果 下一篇:语文素质对大学生就业持续发展的影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