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原生态"晋中老城

时间:2022-10-06 02:34:56

介休

绕不去的介子推

我们走出介休火车站,沿着大道北去。且行

>> 守望原生态 浪漫原生态 心要原生态 美食原生态 原生态 “原生态”之家 原生态舞蹈 那些“原生态” 介休琉璃 以原生态名义恶搞原生态 不该! 原生态民歌和原生态唱法 如何认识原生态 原生态的力量 小孩就要原生态 “原生态”民歌略谈 身体也要原生态 2011原生态防晒 吃出原生态美丽 原生态 回归本色 最后的原生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医学 > 介休"原生态"晋中老城 介休"原生态"晋中老城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胡成")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绕不去的介子推

我们走出介休火车站,沿着大道北去。且行且打听“老城”的所在,但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枯坐墙角的老人,都摇着头说:介休没有什么老城。

天色已晚,既来之则安之,只有在一处小旅馆住下了。老式的国营旅社,服务员全是中年妇女,装束也极像曾经的国营单位职工。向她们最后一次打听“老城”,依然是同样的答案,仿佛介休老城从未存在,就仿佛那年的绵山上,介子推也不曾真的被烧死一样。

说起介休这座汾河河谷中的晋中小城,介子推是无论如何绕不过去的,虽然距那年已经两千六百载。

那还是春秋时候,晋国内乱,献公宠妃骊姬废杀太子而改立自己的骨血为储,献公其余诸子出逃。公子重耳避难狄国,大臣介子推与诸贤士随行左右,不离不弃。最苦难的时候,重耳已经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奄奄一息。介子推“割股奉君”,生生割下自已的一块大腿肉给重耳吃,救下了晋国的江山社稷。

公子重耳最终返回晋国成为国君,文治兼有武功,开创了晋国百年霸业,这就是后世称颂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霸业草创之初,文公行赏未及“不言禄”的介子推。待当初的公子想到曾经割股救主的贤士,介子推早已在这片汾河河谷东南的绵山上休隐。

“介休”的地名,正得自“介子推休隐”这个典故。

晋文公遍寻绵山,哪想绵山绵绵,全无介子推的踪影。情急之下,文公听从一道愚蠢的建议:三面火烧绵山,只留一面出路。他想介子推为避山火总会循着山路出来,却不料山火不由人,也不知介子推是宁死不受禄,还是寻不着出山路,三日山火灭尽以后,才有人在山中一株枯柳下寻着介子推的尸骨。

文公大悲,那年的哭声一定漫山遍野。当初的公子再也寻不回世上最忠于自己的朋友,他只带回了那段枯柳。文公时常哀从心起,望着脚上那双枯柳做成的木屐,叹息“悲哉足下。”

从此,世上又有了“足下”一词,那是朋友间的尊称。文公又禁止世间在介子推罹难之时生火,只可吃冷食,由此创立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寒食节”。

绕不过去的介子推,不只在介休;三晋、乃至整个中国,两千年来始终在缅怀着气节崇高的贤士。 让小偷绝望

透过招待所向东的后窗望去,暮色中只有绵山隐约的暗影。赫然眼前的,却正是一片老城;青砖黛瓦,鳞次栉比,那岂非正是介休老城?而提着暖水瓶进屋的服务员却并不同意:“这儿就是介休呀,什么老城?”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在不少人心中,“老城”指的是那种经过大幅翻新改造和商业包装的古城。在这个意义上,保留着千年来原生态的介休反而不能算作“老城”了。

虽然介休城,才是真正的老城。

能有这般规模宏大的老城,离不开的是几代晋商的勉力经营。

如今说起晋商,人们口耳相传的多是“金太谷,银祁县”,或者是因为影视作品而声名鹊起的晋商老宅、祁县乔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等,以为巨商大贾只在这几处;却不知道,介休全然不逊金银。有清一代,资本最为雄厚的皇商是介休范家,他们为内务府采买,运送军粮,甚至为政府铸币采办生铜;还有介休侯家,是晋商票号蔚丰厚、蔚泰厚、天成亨、新泰厚、蔚盛长五联号的财东,资本可见一斑。

正是这些晋商的营造,介休老城中才有许多深宅大院。我趁着天将入夜以前,在近招待所的一片老城中略走,虽然昏暗沉郁,却仍然能看见当年的荣光。

窄巷内高墙耸立,巷口又建起了城门般的巷门,可见防贼防盗用心之深。古时商人,无论南北,在建造居家住宅的时候,却是心意相通。晋商徽商,别无二致,墙高且砖面平滑,《水浒传》中飞檐走壁的“鼓上蚤”见到这样的墙,想必也只有徒叹奈何的份儿了。

我在学巷路南的太和巷看到唯一存留至今的巷匾,上款:“癸亥秋重修”,下款:“俊三题”,阳文印:“李文印”。单以甲子纪年,不着年号,当是民国以后,算来是民国十二年(1923年)。可见介休商贾们的财产,直到清帝逊位后的民国时代依然丰厚。

也有不少街巷失去了旧时的规模,巷门洞开,盈尺的砖墙却只配着遍布缝隙的木门。冬夜街上,空气中四处弥漫着浓烈的煤烟味,像每个北方冬夜的县城。 白玉为堂金作马

家资钜万的商贾宅院,也许没有侯门那般似海之深,但论深度也总不会输那汾河水的。我行走在介休老城的窄巷中,仿佛是穷酸白丁不慎走在石崇王恺之间;不论其他,气势先自矮了,仰望左右,分外高大。窄巷两侧的院墙,更是高达数丈开外。

抬头望天,只是一线。

院墙用的全是上好的青砖,即便介休附近不产黏土,介休的商贾也有足够的银钱买来一切所需。大清朝铸币的生铜都可以漂洋过海运来,何况区区青砖?规制齐整的青砖墙,让保存最好的城西南隅面貌出奇地统一;看起来不像是半座城里有许多户人家,反倒是像一户人家有这半座城。

贯穿东西的街巷,最宽阔的是温家巷;在古地图上它叫三奇巷,后世也更名为温侯巷。地方志中没有寻到这位温姓侯爷的生平。若果然是位侯爷,史志中不会无载。三国时鼎鼎大名的吕布倒是得封温侯,可是哪里也没有供奉吕布的习俗。所以想来,怕是这位温姓财主后人附会给了祖上一份封爵。

不是侯爷,家资却是不逊侯爷。

温家巷路北,门牌57号的宅院,街门构件虽然许多毁损,却是能看出曾经的奢华。沿着院墙外的窄巷,能看出宅院初建时,最少有三进院落。如今各进院落住着不同的人家,再不能穿堂而出正门,于是各进院门便在西院墙外开小门,各成一体。

这也是介休老城与各地旧城的相似之处。经过近几十年的变迁,原本独门独户的院落变成了大杂院,加之原来阔气的房东大多迁离亡故,所以大杂院的格局也便固定下去,至今未变。

我悄然走入一进院落,左右厢房与北房各有人家。居住空间狭窄,于是不得不将杂物堆满庭院的各个角落。即便如此也掩不住曾经的奢华,合抱粗的木廊柱,还有装饰着精致高浮雕的柱础——这即便是在皇城根下也难得一见,虽然未见得有多么高明的艺术价值,但是总能见着主人无畏奢靡。

也许这几进宅院是曾经的公廨庙宇,但也有可能就是温姓财主的家宅。如此雕梁画栋,却还是名不见经传的财主,想当初那范家侯家,更不知道要怎样的白玉为堂金作马了。 兼了门神的灶王爷

一般的人家,清清爽爽的一进院落,却也有规整的青砖高墙。晋商乡里的小户,肯定比不得巨商大贾,但比起他处,怕也是要殷实许多。

最难得的是路南一户人家,院门上的石匾仍存。匾题“凝瑞”二字,下款漫漶不清,上款清晰可辨“嘉庆己巳”四字。己巳是嘉庆十四年(1809年),距今已然二百余载。

匾框以青砖雕饰竹节,墙面拱面各处,宛然若新,想来最迟修葺也应当在民国时候。最少二百年的街,最少一百年的屋,以前的工匠建完宅第跟主人说一句“够您老住上百年的”,那还真不是一句客套话。可是这话若是搁在当代,主人家的猫儿狗儿都笑岔了气。

“凝瑞”人家,只是一户普通人家。虽然说也算得上是两进的宅院,但是建筑规制与四合院全然不同。院门不是开在中轴线上,因为占地狭窄——盛时的介休,必然寸土寸金——没有两侧厢房,只有倒座、北房与后罩房一路,院门便开在倒座外的山墙外。

规制不得不省略,不能省略的却是一样不少,比如院门、门匾,还有门内与隔壁院落厢房相连的随墙影壁。极有趣的是,灶王爷的神龛也就随着建在影壁的左下角。

院壁随着院墙,灶王随着影壁,无法省略却又不得不减省。也许是怕正对着门的灶王爷呛着风,或者每日里直面着街上的人来人往不雅观,所以在灶王爷的龛前扯了一面红色的龛帘。多么有趣,只是灶王爷该暗自埋怨自己兼了门神的差事。 天然老城

介休老城之中,除去已开发的商业主街,四隅城中再无其他商街,家家户户大多院门紧锁,家犬野狗更是层出不穷,吠叫不休。

喧嚣的,只有正在复建施工中的后土庙。其实不只是后土庙,当地人看中了那片区域,一并修建了五处庙宇,自西向东,分别是后土庙、三清观、吕祖阁、关帝庙与土神庙。其中,仍然是后土庙最为可观。

后土庙建筑由外至内,分影壁、山门、过殿、三清楼、戏楼与后大殿。其中戏楼最是精美,可惜也是施工重点,我们难见其全貌。后大殿内,内额椽袱之下有许多题记,写明某某捐扶梁银多少。过殿北外檐下则有唯一一通纪年题记:“大清道光十五年岁次乙未三月二十九日乙卯时重建上梁大吉谨志。”大殿正中一间内额下一通题记,捐扶梁银也不过才一百两,却得名存百年,实在侥幸。

如今的后土庙是道光十五年重建,全为晚清风貌。雕饰大多繁缛,象形雀替极有巧思,远胜过其他许多龙形雀替。如此雕饰,却大多保存完好,未在乱世中毁灭,实在难得。

介休老城中的木雕石刻,毁坏处大多只在显眼街面上;稍微僻静处,哪怕只是家门柴扉后,古迹保存也完好如初。想来曾临丧乱之时,介休城里仍不乏天理良心:这是极难得的老城,是极可贵的百姓。

Tips

老城寻古

介休老城,分内外两城,外城在内城东北两侧,西南两侧未筑外城。内外城墙,如今仅有内城南侧城墙有少段残存,高三五米。除近东南角处一段外,均在城墙上建有新的楼房。

介休内城

内城四门两街。城垣四门皆无,两街旧制仍存。横向为东大街、西大街,纵向为北大街、南大街,可将老城分四隅。

西南隅街巷保存最为完整,百年来几乎未曾有一丝变化。介休火车站建在介休老城西南角外。

东南隅中南部保存较好,其余无存。文庙在学巷路北,棂星门正对云路巷。

西北隅自西街旧三门楼向北,有庙底街,直通北城墙下后土庙。

东北隅在东北外城之内,往来交通要道,最是繁华。

介休外城

外城北半,旧称顺城关,今为顺城村。一道顺城关正街,东西向中分外城北半,直至北水门街。外城师家门与侯家门两北门内,为师家巷与侯家巷,侯家巷今仍存,师家巷地名已无。

外城东半,外东马道迤东,旧水道处今为北南水门两街。介休失水,街道尘土飞扬。一切深宅广院、雕梁画栋,都换作灰头土脸,再不见旧时颜色。南北水门两街再东,有文家巷贯穿南北。文家巷西,有齐家巷、文家小庙底与贾家巷诸巷相连南北水门两街。其中文家小庙底东口,有石券矮门,或者是介休老城唯一城门遗迹。

外城东北角亦曾多庙宇,华严寺、华严寺庵、三结义庙、介子祠与玄神楼等。其中三结义庙与玄神楼仍在,三结义庙今名祆神庙,在维护中。

上一篇:CNT观察 下一篇:艺术的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