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文的生命支点

时间:2022-10-06 01:44:53

构建语文的生命支点

语文本身极具语言魅力,把握语文课程的魅力,构建语文的生命支点,科学设计课堂教学,是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文章对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探索。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新”是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不仅图文结合的形式新,生动有趣的内容也新。为配合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个体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自学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获取知识,从而构建起语文的生命支点。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一、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点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打造高效课堂,在教学设计时需要重点把握两个要点。

第一,要注重个体学习能力的提升。新课程理念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教学之根本,所以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指向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综合发展。赞科夫认为:“教学其目的在于让‘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一般发展’形成一种促进作用。”而这里他所指的“一般发展”,并非仅限于学生智力,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有所不同,它注重学生对语言文本的解读能力,更看重他们对语言文本背后蕴含内容的领会,以及是否能够运用现代观念和历史眼光去审视语言文本的思想倾向和内容,而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避免发生与课程目标以及单元目标相脱离,或者是目标指向模糊的现象,尽量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

第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此外,教学设计还必须要突出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合作能力是比学习能力更加重要的,对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特殊能力。在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理念的重点应在于通过“少教”的手段,实现“多学”的目的,因此,怎样让学生尽可能的多学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一个人的力量与智慧是有限的,想要拓宽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学习的领域,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收获最好的学习效益,就必须要学会“合作学习”。合作既是每个学习个体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实现“多学”的重要途径。而合作学习就是通过智慧的分享,来达到“1+1>2”的学习效果。

二、全面落实教学设计理念

本文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七课《赤壁赋》为例,对上述教学设计理念的落实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针对本课,笔者采用的教学理念是“少教精讲”,赋予学生多学、探究、合作、互动的学习模式。教学目标的设定主要包括:①对“骈散结合”与“以文为赋”的特点进行了解;②对作者如何将“主客问答”的手法在文中进行应用进行掌握;③从文中体验作者当时的写作情怀,感受作者想表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与愿望。

(二)教学过程

教学从四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的内容包括:①《赤壁赋》的创作背景;②作者的资料;③“赋”的文体特点。最后以多媒体配乐和图片展示苏子泛赤壁的场景,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第二部分,学生自学,自学的方式为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阅读课文;②提取课文中的生字生词;③课文分段;④明确各段内容,概括各段段意;⑤梳理和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⑥提出问题,首先在组内合作解决,继而将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最后由教师协助解决。在自学结束后,由各小组的组长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

第三部分,首先解决学生自学后的遗留问题,其次将设定的教学目标视作三个主题,采用师生和生生互动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对三个主题逐一解构、分析和总结。在这一环节中,问题是联系互动的媒介,笔者将重难点知识转化为一个个问题,同时鼓励各小组提问、反问和相互辩论。

师: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作者用文字勾勒出的美好画面,那么如果让你为此画取名,你觉得应该叫什么?

生讨论;泛舟赤壁图、月夜江水图、秋江风月图等。

总结选用(秋江风月图―板书)。

师:那这副图中有哪些景物?作者写景的顺序依次是什么?

生:先写清风,然后是水波,最后写的月。

师板书并提问:文中对于景物的描写最美不过第一段,它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让我们恍若进入仙境一般?

教师与学生进行共同讨论后,最后形成一致结论:这一段的景物描写,所表达出的那种隽永深沉的诗的意境,好象让人从现实直接走进了诗中的风月山水,让人体味到蕴涵于山水之间的人生哲理。这是在其他的“赋”中所不曾领略过的。赤壁秋夜之美,之静,游人流连之逸兴在传神笔墨中得到一一展现。在赤壁夜景的描写中,突出了月出前的“清风”、“水波”和月出后的“白露”、“水光”,使游客愉悦自由的心情得到烘托,同时也为文后对水与月,变与不变的辩证论点埋下伏笔。

第四部分,译文。在上述基础上,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情况已经有了深度的了解,此时笔者和各小组分别对课文进行翻译,最后将译文的结果对照,并总结课堂。

结语:总之,高中语文课程是浓墨渲染的中国画,是轻灵飘逸又蕴意深远的古体诗,只有把握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才能层层推进、丝丝入扣,进而强化教学设计,合理组织课堂,全面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价值,提高教学质量,并推动学生不断成长。

上一篇:巧选妙引入佳境 下一篇: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