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谋划新发展

时间:2022-10-06 01:43:19

适应新常态,谋划新发展

《决策》: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的奠基之年,铜陵市将如何适应新常态,展示新作为?

宋国权:“新常态”意味着发展速度、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要求我们站上新高度,获得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形成新格局。对铜陵而言,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就是要立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性变化和阶段性特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和逻辑,准确把握市情特点和发展条件,重新构建铜陵新的生产力发展结构和内质,走出一条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为避免资源型城市“矿竭城衰”的现象,近年来,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政策引领、改革驱动、平台支撑,加快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国家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示范市、国家工业绿色转型试点市建设,全面推动城市转型,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从结构变化趋势看,2014年,服务业的比重比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是工业产值增长的两倍,占工业产出3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40%,居全省前列,经济结构转优的态势明显;从能耗指标看,单位GDP能耗为0.93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6%以上,“十二五”以来,我市以6.9%左右的能耗增长,支撑了11%以上的经济增长,实现了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从铜产业对本土的资源依赖看,2014年,铜陵市电铜产量130万吨,本土供给比例只占3%,可以说主导产业铜产业已彻底摆脱了对本土资源的依赖,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

2015年,我们将按照中央和安徽省的部署要求,坚持改革促动、创新驱动、城镇化带动,切实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开启新兴产业提速和传统产业提升“双引擎”,推动经济结构和生态环境“双转优”,加快城乡一体、产城一体、港城一体化进程,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为干好“十三五”打下坚实基础。概括说,重点是要致力于推动“五提升、五突破”:一是着眼于提升区域竞争力,在拥江发展、协调联动上加快突破。二是着眼于提升产业带动力,在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上加快突破。三是着眼于提升综合承载力,在统筹城乡、完善功能上加快突破。四是着眼于提升环境聚合力,在深化改革、依法治市上加快突破。五是着眼于提升公共服务力,在改善民生、发展事业上加快突破。

《决策》:建设“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重要战略,铜陵作为安徽重要的沿江城市,在拥江发展方面如何实现突破?

宋国权:当前铜陵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三大发展机遇:第一个重大机遇就是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这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快全方位开发开放,呼应“一路一带”,重塑中国经济地理新棋局的重大战略举措。第二个机遇是安徽省加快推进皖江城市跨江发展,打开了铜陵新的发展空间。第三个机遇是铜陵正在形成的综合大交通新优势。随着京福高铁、宁安城际、庐铜铁路、铜南宣高速的建成,以及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铜陵的交通优势凸显,皖江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正在加强。

面对新机遇,我们正在全面实施“面向长江、拥江发展”战略。具体来说,就是要把铜陵打造成为皖江区域乃至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物流节点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引领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在战略举措上,一是围绕建设亿吨大港目标,组建市港口投资建设控股有限公司,整合港口岸线资源,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航运产业和临港经济,推进港城一体发展。二是发挥高铁优势,强化平台支撑,重点加大新兴产业承接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三是加快跨江发展,积极推动合铜现代工业走廊和铜陵江北港新区建设,使铜陵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整合要素资源,促进自身发展,成为带动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决策》:铜陵作为资源型城市,肩负着更重的产业转型压力。2015年,在这方面铜陵市将有哪些重大举措?

宋国权: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一直是铜陵的首要任务。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我们深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面临的任务还很重,压力还很大。下一步我们将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构建产业优化的大格局。瞄准现代前沿科技的新成果,国家基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新导向以及区域产业分工协作的新趋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谋划新兴产业格局,加快融入长三角、合肥经济圈的产业分工,通过大区域升级带动铜陵产业升级。

二是强化支撑转型的大平台。坚持园区、政策、科技、金融“四个平台”一起抓,形成支撑转型的强劲动力。强化园区支撑,就是要推进现有园区扩面、提档、升级,加快产业集聚,促进产城一体化发展。强化政策支撑,就是要继续抓好试点示范“国字号”平台建设;同时着眼于优化发展环境,该放的放彻底,该管的管到位,出台政府权力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着眼于激发市场活力,利用市场机制,发挥政策杠杆作用,推广PPP投资模式,导入社会资本。强化科技支撑,就是要整合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强化金融支撑,就是要拓展直接融资渠道,规范发展新型金融业态。

三是落实提质增效的大项目。组织开展“重大项目谋划建设年”行动,通过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着力引进头羊项目,努力实现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批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

《决策》:铜陵市提出实施城乡一体、产城一体、港城一体化发展,特别是统筹城乡一体化走在安徽省前列。2015年,铜陵在这方面有哪些新安排?

宋国权:铜陵辖区面积不大,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拥有长江黄金水道,推进产城一体、城乡一体、港城一体发展符合铜陵实际,契合铜陵要素禀赋优势,已成为全市上下共识。2015年,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核心,推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统筹布局,促进环境治理、城市管理同步提升,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城市。

第一是以更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组织实施“612”行动计划,推进6大城建工程,建设100个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建立城市标准化管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提高城市管理信息化、精细化水平,努力把城市功能做优、城市品位做高、城市形象做美。

第二是以更大力度推动美好乡村建设。坚持抓点带面、扩面提质、建管并重,突出“环境整治、功能完善、产业发展”三个重点,加大政策整合、资金组合力度,确保完成16个省级中心村、20个市级中心村建设任务,努力把美好乡村建成农民热爱的家园、市民休闲的花园、独具特色的魅力板块。

第三是以更宽视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把城市和农村作为有机整体来谋划和建设,统筹推进治水、治气、治废、治噪和造林、增绿、添景工作,完成城市“三大水系”治理,推进大气污染、扬尘、重金属等专项整治,努力让铜陵山水更有灵性,让自然展示生生不息的力量。

《决策》: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铜陵市在这方面是如何考虑和部署的?

宋国权:改革是动力,法治是保障。我们将按照中央和安徽省的部署要求,双轮驱动,统筹推进,着力创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铜陵具有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优良传统。2014年,贯彻上级要求,结合铜陵实际,完成了117项年度改革任务,户籍制度改革、均衡教育走在全国前列,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率先探索,棚户区改造“房票”安置方式、校长职级制改革和“先住院后付费”模式得到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2015年,我们将围绕激发活力,稳妥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和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实施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围绕城乡一体,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围绕生态文明,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机制,探索开展生态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节能量交易等试点;围绕民计民生,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领域和范围,完善联合办学机制,深化警务机制、校长职级制、医药分管等改革。

在推进法治建设方面,我们将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坚持公正司法、推动全民守法、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展开。同时,切实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法治与德治、自治的关系,把改革纳入法治轨道,把法治建设作为改革举措,一体部署。

上一篇:推开转型升级的“机会窗口” 下一篇:公益孵化器的能与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