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升我国零售服务业的竞争力

时间:2022-10-06 01:36:48

浅析如何提升我国零售服务业的竞争力

21世纪是零售服务业的时代,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得益于零售服务业的增长,零售服务业的兴盛关键在于服务业的竞争力。我国的零售服务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一种落后的状态,这与国际零售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不符,也不利于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提高。本文就如何提高我国零售服务业的竞争力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连锁经营,用现代化商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改组企业

连锁经营实行的是采购与销售职能相分离而最终利益相结合的方式。由连锁组织的总部统一供货、调配销售,并规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强行进入市场的营销策略。我国零售服务业虽迅速扩张,实力不断增强,但与大型外资零售服务业相比,存在明显的劣势。要提高零售服务业竞争力,在现代化竞争方式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需采取一系列措施。

1.加强对连锁商业的政策扶持。在激烈的竞争中,我国许多企业不得不缩小经营规模,有的企业甚至倒闭。但与此同时,深圳万佳,珠海新七星、百佳超市等连锁企业却大获成功。大量事实说明,单店的规模已不再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因此各级政府对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应大力鼓励,在资金方面与银行协商给予基准利率专项贷款或部分贴息贷款;政府财税在一定时期内减免或返还税收,以增强连锁企业的起步能力和还贷能力。

2.实施规范化管理,采取现代化管理手段。连锁商业的规范化管理主要是指统一店面、统一标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广告促销、统一核算、统一人事管理、统一服务规范“八个统一”。在企业管理手段方面,企业要积极采取销售时点管理系统、条形码管理系统、库存自动化管理系统、自动记帐系统,还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络信息系统,使总店有关部门实施对所有分店的即时动态管理。

3.加强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监理。有条件的连锁企业可以自建配送中心,在建店初期,可先将原有的设施和装备进行改造,为连锁店进行配送活动,待企业走上轨道后,再注入资金,建成规范化配送中心。从单一的储运向全方位、多功能,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为一体的配送中心转变,以适应连锁企业规模化经营的要求。

二、完善供应链管理,造就低成本高效率的采购分销系统

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将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顾客消费与服务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计划、控制、协调,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系统优化,达到成本最低、服务最好。我国零售服务业经营仍然处于单打独斗状态,难以形成合力和竞争优势。因此,在优化供应链管理中应做到以下三点。

1.树立大流通的思想。计划经济时期,供应商和零售商的经营仅仅起到了商品分配的功能,商品信息难以通过零售企业在厂商和消费者之间迅速传递,零售企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也难以发挥,同时也形成了零售企业多年来的小商品经营的思想。但现在市场经济要求真正建立起在市场化供需关系和经济效益基础上的流通体系。

2.建立企业战略联盟。供应链是上、下游企业的利益共同体。因此,零售服务业要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必须与相关企业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近年来,跨国公司已经将建立战略联盟作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企业之间能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巨大的市场竞争力。

3.建立工商企业间的平等关系。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往往决定了厂商与零售商的关系变化。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商品短缺,厂商在市场中往往占据优势地位;而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由于大量商品供大于求,因此绝大多数厂商在与零售商的合作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影响了供应链的顺畅和优化。因此,建立平等互助的工商企业关系也是零售企业成功整合供应链的基础。

三、并购重组,多业态发展,实现零售业的规模扩张

规模经营是国外零售商制胜的法宝,并购重组是实现企业跳跃式发展的有效方式。进入21世纪,联合、兼并、重组已成为中外零售服务业扩张的重要方式。如2010年9月27日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宣布向Massmart控股公司提出一个非约束性、初步收购提议,希望以每股148兰特的价格现金收购该公司。

零售服务业的跨业态、跨业种并购、重组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只有把企业做强做大,我们才有资格和国外零售商进行同一等级的较量。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内零售服务业之间可以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组建企业集团,扩大企业规模,盘活企业资产存量,以增强竞争力;有条件的零售服务业可以大胆出击,通过合作、合资等方式与跨国公司对接,形成有雄厚资本实力的跨国集团,进行跨国经营。

四、开发自有品牌,发挥零售企业的渠道整合功能

零售服务业的自有品牌(Private-Label Brand,以下简称PB)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自20世纪70年代法国家乐福开发PB商品以来,许多跨国零售服务业涉足这一领域。从中国零售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和中国市场的制度环境看,发展中国零售服务业的PB商品有其重要性和迫切性,其理由如下。

1.发挥零售服务业在中国渠道结构中的主导作用。除了少数自然垄断的市场外,中国的消费品市场早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最能代表买方市场的零售服务业在中国营销渠道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已越来越明显。因此,中国零售服务业通过PB整合可以进一步发挥自己在买方市场中的主导作用。

2.提升中国零售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零售服务业开发PB商品和整合供应厂商,等于向后延长了价值链,增加了核心业务环节和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同时,零售服务业又可以利用PB商品增强差异化特色,向前整合消费者和锁定目标市场,提升销售环节的核心竞争力。

3.促进中国零售服务业的技术进步。中国零售服务业目前最重要的技术进步之一是发展电子商务,而PB整合对电子商务可以起到促进作用。PB整合必然要求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共享,这就会推动零售业电子商务(尤其B-to-B)的发展。

4.保障和扩大中国零售服务业的货源。中国零售服务业入世后面对外资零售商的冲击之一,就是它们垂直整合的供应渠道和低成本的PB商品,而且外资零售商已经把PB整合的触角伸向中国的货源供应厂商,它们本土化战略之一就是争夺中国货源。如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麦当劳和肯德基等已经在中国开辟货源基地或原料基地。

五、加强立法,发挥政策调控作用

健全的商业法律体系是保护和约束零售业良性竞争的基础。法律不仅可以为零售服务业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而且可以起到防范和惩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作用。但在中国,对零售服务业颁布的监管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零售服务业尚在法制不健全中艰难前行。

我国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配合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加大零售业基础设施投资,为零售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硬件环境;建立公平的工商管理和税收环境,使内、外资零售企业享受同等的国民待遇;加快相关立法工作,制定零售业长远发展规划,如反垄断法、商业大店法,促进零售业态的协调发展;扫清内资零售企业在收购、重组方面的体制、人事等障碍,拓宽内资零售企业融资渠道,促进行业内适度集中,实现内资零售企业的规模性经营。

上一篇:离合器结构的选择 下一篇:企业集团财务战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