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与中国经济的关系及其影响

时间:2022-10-06 11:56:16

FDI与中国经济的关系及其影响

[摘 要]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兴起,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经过近三十年多年的发展,外国直接投资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吸纳就业和扩大贸易进出口规模等方面都有显著的贡献。本文根据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这个话题展开讨论,首先阐述了外国直接投资的含义,然后又研究了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比如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地区资金投入分布失衡,盲目引进外资,垄断初见端倪,外资并购呈现独资化趋势等等,最后本文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优化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有效措施,从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更促使经济全球化更稳定,更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外国直接投资 经济全球化 产业结构

一、外国直接投资的含义

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一般又称为国际直接投资或对外直接投资,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指投资者到国外直接开办工矿企业或经营其他企业,将资本直接投放到生产经营中去的经济活动。它不是单纯的资金外投,而是资金、技术、经营管理的综合体由投资国内东道国特定的产业部门的转移,是指以控制国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对外投资,它可以通过在东道国创建一个新的企业或收购一个己存在的企业来达到创建海外企业的目的。

二、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事实上,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情况,很多外企重都出现了一些垄断现象,民族品牌有开始消亡的迹象,这不得不让我们考虑到,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1.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

外商在我国各行业投资比例各有不同,这也是导致我国人均收入差距增大的一个原因。由于各个行业获得的资金不同,其资金利用额不同,盈利也就不同,因此各行业人群的收入也就不同,由此便导致了我国人民收入差距增大的问题。

由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很小,投向第二产业的资金占据主导地位,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结构的深层次优化,即在促进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的作用有待提高。在农林渔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商投资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在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领域,外商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由于外资大都看好中国具有劳动力资源优势,加之这些产业资金回收期短、见效快,能够保证获得稳定的投资收益。我国要是依靠自身的廉价劳动力赚取少量的利润,而高额利润主要被发达国家占有,他们依靠自身的知识产权或技术而赚取大量利润。

2.导致地区资金投入分布失衡

我国现今中、东、西部经济的差异化也有一部份是各国外资投入失衡导致的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交通较为便利的东部地区,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较为不便的中西部地区只投资很小一部份。这也是造成我国现今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家的政策导向偏向于东部地区,大多优惠政策都给予了东部地区,而交通较为不便的中西部地区却很少得到这样的政策。为了解决东西部经济差异扩大这个问题,国家如今也实施了不少政策。

由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影响,外资实际投入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中西部地区受到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吸引,其本来就缺少的资金、人才难以遏制地向东部沿海流动,造成中西部产业的竞争力日益下降,地区间GDP差异无论在相对数还是在绝对数上都进一步扩大,对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3.盲目引进外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多大型跨国企业进入我国,如IBM、宝马、沃尔玛等,他们在我国投资建厂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展。但是,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来说,这只是个起步阶段,它还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

2006年里,我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了20.22%,而在2009年里,同比减少了-5.76%,这说明外商投资减少了。在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一栏中,同比增长由2006年的1.44%降到-4.06%,表明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也降低了,这是由于外商投资额的减少而引起。我国外资减少一方面是与我国政策有关,近年来随着我国就的快速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不在是改革开放前的盲目引进,而是认为经济的发展不应该以环境的牺牲为代价,在引进外资与技术的同时,还要看它是否会破坏环境,给社会带来危害,由此也就排除了许多的外资与技术。此外,我国外资的减少还与国际关系有关,近年来,印度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劳动力优势也逐渐显示出来,西方各国把目光投向了这些劳动力更为廉价的地区。

由于人群整体素质不够高,对资源认识不够深刻,人们不懂得如何把资源循环运用,使得很多资源流失。中国在资源利用技术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没有形成一个很大的产品市场。中国地大物博,是一个很大的资源出口国,很多外资就是看中这一点,很多投资商来中国建厂,利用中国的资源,运用高科技技术把产品加工,包装,卖给中国人民。牺牲大量的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来换取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中国企业为外资“打工”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不但减少了我国居民和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机会, 而且便利了进口国的发展,浪费的同时又构造了经济发展的竞争威胁。

我国为了经济的发展,把一些损害我国经济环境的一些企业引进国内。为了吸引外资,不计代价。跨国公司把一些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转移到我们国家。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垄断初见端倪,外资并购呈现独资化趋势

部分外国直接投资落户中国后,凭借其高新的技术、庞大的规模、充足的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挤占我国市场并形成垄断, 尤其在新兴产业和高科技领域,很多外商企业已占据绝对优势,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威胁。

如宝洁在中国除上海沙宣是合资企业外,其余9家已全部独资;欧莱雅仅用50天就整合了中国护肤品牌“小护士”;国内大型超市80%被沃尔玛、家乐福等跨国公司纳入囊中。无论是外资并购、还是外资控股国内企业,近年来都呈现出并购独资化趋势。目前,外商已不满足于直接投资,外资谋求企业控股权的欲望逐渐显露,在控股权、控制销售权及财务权、品牌使用权上提出明确的控制要求。尤其在控股权方面表现得更为迫切,包括最初以参股、相对控股实施并购的跨国企业,现在也谋求通过增资扩股实现绝对控股。从外资并购对象和目标看,外资(跨国公司)已瞄准那些竞争力较强、对产业结构影响深远的行业,特别把一些具有竞争实力的国企作为并购的重点。除了在竞争性行业并购重点企业外,他们也试图在资源等上游产业进行拓展。外资在并购中国企业的热潮中,与地方政府联手,用并购方式直接占领国内市场,消灭竞争者和潜在竞争者,他们对一些国内具有战略产业的企业实行“斩首计划”。即“必须控股”、“对方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未来收益必须超过15%”,这三点已成为外资在我国并购企业的基本要求。

外资过度并购将不利于我国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国家的经济控制力受到挑战、弱化和抑制了本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容易造成跨国公司的垄断和限制性竞争、对国内企业长远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不利影响、导致大批民族品牌流失。我们必须尽早解决这些问题。

三、优化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对策

1.优化外国直接投资的结构

制定科学的外商投资企业行业规划,配合以有效的产业政策指导。重点引进技术先进型产业的外商投资,严格控制技术传统型产业的投资,适当引进外国金融产业资本进行有效的产业政策指导,完善外商投资的外贸效益检测评估工作。在农林渔牧业行业,我们应该提高技术,发展现代农业,而不是仅仅依靠各种原始工具以及人力。在制造业方面,应该自主研发,研究本国的产品,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从而才能获取更多利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互均衡,健康发展。

2.大力吸引以生态为导向的外国直接投资

中央统一对外资的优惠政策。应该对目前各地实行的一些不规范的优惠政策进行清理整顿,制止各地盲目引进外资的竞赛。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那些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大型外资企业进行严格的把关,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为建立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3.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在税收、环保、劳动等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健全的基础上,让各个外资企业相互竞争,优胜劣汰。

在外资过度并购方面,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来限制外资恶意并购,赢得宝贵的经济结构调整时间。尽管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家六部委联合颁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对外资并购有一些明确规定和约束,但还未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包括反垄断法也尚未出台,特别是在事涉国家安全的经济领域的保护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们要学习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尽快填补这一空白,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包括《反垄断法》在内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起严格的维护经济安全的相关制度,用法律和制度来防范外资的恶意收购和垄断行为。

4.加强对外国直接投资的监管

针对管理水平较低这个问题,国家应该从最基本的教育做起,对于企业人员,国家可进行大量培训以提高其操作水平。但长远来看,应该发展基础教育,从儿童开始,为国家未来的发展作铺垫。

充分利用外资企业的资金,以竞争优势为导向,将比较优势与新技术优势发展模式结合起来,在充分发挥现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制度、管理,支持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结构创新,从而实现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利用外资的这个问题上,在法律方面,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法律漏洞;在经济方面,我们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在政策方面,中东西部应该平等对待,或者现在更多的偏向于中西部地区。只有正确利用和处理好外资的问题,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瑞林.把握利用高新技术外商投资的新机遇[J].河北大学期刊

[2]刘云羹.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发展[J].复旦大学学报,2006(1)

[3]许闻英.从外资在中国产业结构的失衡谈吸引外资产业政策的调整

[4]薛斌锋,寿志敏.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7(2)

[5]泉州晚报.从数字看我国2006年经济形势[J]

www.省略/gb/content/2007-01/26/content_2369661.htm 2007.01.26

[6]战略报.2006年全球直接外资投入增加34%[J]

www.zftec.省略/myzx/jmgc/T180175.shtml 2007-01-1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浅谈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概算 下一篇:浅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