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调研

时间:2022-10-06 08:57:16

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调研

摘要:调研参考连榕、杨丽娴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自行编制“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11级中380名本科生进行施测,分析当前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整体状况及其规律所在,探讨影响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并提出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学习倦怠;调研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19102

1引言

学习是大学生的天职,学习态度的积极与否不仅关乎他们的学习效果,而且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倦怠在新时期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部分同学学业状况不良,对学习的价值认知出现偏差,对学习缺乏兴趣,以消极的态度、情感对待学习。这些消极的身心状态必然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正常的学习过程带来消极的影响,进而影响他们的成长和成才。因此,分析研究理工科大学生学习的消极心理,探讨学习倦怠的内在规律及核心影响因素,进而寻找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对于改善大学生学习状况,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2学情专题调研的基本思路

2.1学习倦怠的界定

学习倦怠(learning burnout)的研究来自于“职业倦怠”,也有学者称为“学业倦怠”、“学习焦崩”等。本研究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长期学习环境中,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感到厌烦,而产生的一种身心俱惫的心理状态,表现在学习活动中情绪低沉,出现回避学习的各种行为,并在学习中缺乏成就感的现象。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学习倦怠的症状会表现在人的行为和心理上,典型症状有:(1)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2)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3)成就感低(lack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

2.2研究工具

参照连榕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自行编制“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见附录)。其中学习倦怠量表分为三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共20道测题。其中,因子Ⅰ(情绪低落)包含8个题目;因子Ⅱ(行为不当)包含6个题目;因子Ⅲ(成就感低)包含6个题目。分正反题,采用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个等级记分,记分时正题选“完全符合”计5分,选“完全不符合”则计1分,反题则相反,问卷的分值范围为20-100分,总得分越高则倦怠越显著。

2.3研究方法

2.3.1被试选择

本调研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式,总共抽取380名在校理工科大学生作为研究被试,收回有效问卷373份,有效率为98.2%。被试的主要统计特征见表1。

2.3.2施测过程

问卷为纸笔自陈式,采用统一的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问卷当场收回,测试时间大约为15分钟。

2.3.3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将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 for Windows 13.0进行统计与分析。

3学情专题调研的结论分析

3.1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及趋势预测

因本研究采用的量表为5级评分制,故采用中间值3作为学习倦怠参照值。根据表2可以看出,理工科大学生在学习倦怠上的平均值为2.795,属于中等范围,虽不严重但也不容乐观。而从学习倦怠三个维度看,行为不当的平均值最高(2.955),接下来依次是情绪低落(2.792)和成就感低(2.636)。可见,行为不当因素在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中是比较严重的,按照这种发展趋势,理工科大学生在学习行为方面表现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调研结果显示,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倦怠在性别和性格上的差异比较显著,男生比女生的学习倦怠情况严重,独生子比非独生子严重,性格内向的学生比性格外向的学生严重;而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倦怠情况在民族方面却没有明显差异,可见,少数民族学生虽然基础相对较差,但他们并不倦怠学习,对学习态度较好,学习热情较高,我们需要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上给予帮助和指导。

3.2.2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倦怠在时间上的规律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不难发现,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倦怠在时间上呈现出“n”字形规律,即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出现学习倦怠的人数较少,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均在学期中出现。可见,我们需要在学期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学习督促力度。

3.2.3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倦怠在空间上的规律

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倦怠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差异,城镇籍学生学习倦怠明显比农村籍学生严重。可见,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对城镇籍学生加强学习行为关注显得尤为重要。

3.2.4理工科大学生学习倦怠在经济上的规律

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情况与家庭经济状况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见图3),家庭经济越是优越的学生,学习动力越弱,学习倦怠越明显。可见,关注非贫困学生的学习状况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4学情专题调研的几点启示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了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在人口变量学、时间、空间、经济等诸多方面的规律,为以后的学风建设工作提供了参考和指导,此外,我们还找到了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些关键的影响因素,我们拟从目标带动、兴趣推动、师生互动、内外联动等多个方面着手,构建出“四轮驱动”促学习(见图4)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

4.1坚持目标带动,着力营造勤奋好学、上进乐学的浓厚氛围

在调研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目标是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关键因素,且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确,因此,我们日后必须在学生群体中大力开展目标教育,帮助学生设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业规划意识,让学生清晰认识自己所学专业及未来发展方向,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自觉调整学习状态。

4.2坚持兴趣推动,着力形成以用立学、学以致用的价值导向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可以使学生意志顽强,学习时心情愉快,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调研结果显示,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产生学习倦怠心理。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教育、引导,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了解,从而提高对所学专业的兴趣,进而提升学习动力,避免学习倦怠。

4.3坚持师生互动,着力构建全员学习、全面学习的良好格局

调研结果显示,在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上,行为不当均分值最高(2.955),说明理工科大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较差,上课睡觉、玩手机等不合规现象明显,因此在学习状态扭转工作上,除辅导员、班主任加强目标教育外,还需任课老师加强课堂质量监督,督促学生遵守课堂秩序,提升课堂效率。

4.4坚持内外联动,着力优化崇尚学习、热爱学习的优良环境

调研结果显示,学习倦怠具有“传染性”,学习环境影响着理工科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学生宿舍的学习纪律监督,在抓好课堂质量的同时注重学生第二课堂,强化学习氛围建设。

调研中我们还得出了学习倦怠同家庭经济状况呈正相关的结论,且家庭氛围影响学生学习状态。因此,我们还要注重家校互动,积极向家长了解、汇报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学习状态,从而赢得育人合力。

参考文献

[1]曾玲娟.解读当代大学生的学业倦怠[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2]杨惠贞.影响资管学生学习焦崩及电脑学习成效因素之研究[D].中国台湾:中央大学,2000,(5).

[3]杨丽娴,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2005,(6).

上一篇:MR在WCDMA网络规划中的应用 下一篇:试析300 MW燃煤发电机组引风机抢风与失速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