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周边切除术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06 08:53:50

虹膜周边切除术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作者单位:213002 江苏大学附属武进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蒋伟

【摘要】 目的 探讨虹膜周边切除术对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39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对临床前期眼行虹膜周边切除术,术后进行半年~5年随访。结果 随访期间发现1例急性发作,小梁切除后眼压控制正常,4例眼压升高至25~27 mm Hg,但没有急性发作,用药后眼压控制正常,目前仍在随访中,有效率占96.40%。另有2例患者发作眼行滤过手术,另一眼因其他原因没作预防性手术,在住院期间急性发作后行虹膜周边切除手术,手术后眼压平稳。结论 虹膜周边切除术对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发作有效,且并发症少,但术前房角、眼底、视野详细检查对手术成功很关键。

【关键词】 虹膜周边切除;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前期; 眼压

眼部的解剖变异被公认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发病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厚度增加,前房变浅,瞳孔阻滞加重,青光眼发病率增高。青光眼一眼有急性发作后,另一眼只要具备前房浅、虹膜膨隆、房角狭窄等表现即可诊断为临床前期[1]。青光眼一旦急性发作,对视神经多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做好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预防工作很有临床意义。本研究对139例PACG(临床前期)的患者采用虹膜周边切除术,术后进行半年~5年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从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共139例,其中男46例,女93例,年龄45~79岁,手术前视力4.0~4.5有9例,4.5~4.8有87例,4.8~5.0有43例,手术前眼压都在正常范围(13~21 mm Hg)。

1.2 手术前准备 纳入标准:因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都为双侧性眼病,当一眼急性发作后,另外一只眼只要具备前房浅、房角狭窄,就可诊断为临床前期,本院手术前签定手术协议书时会详细告知并建议作预防性手术,常规在发作眼做过滤过手术后,另一只眼当时就做虹膜周边切除术。手术前都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和必要的全身检查,手术前一天术眼点1%匹罗卡品缩瞳药和预防用抗生素眼药水。发作眼都要降眼压、营养神经等综合处理,尽量把眼压控制好再手术。

1.3 手术方法 总共收治139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眼行滤过手术,其中有137例当时就对另一眼行虹膜周边切除术,余2例患者由于其他原因不愿当时手术,结果在住院期间就大发作,降眼压后行虹膜周边切除术。手术都在表麻下进行,手术前用Alcaine表麻3次,在鼻上方或颞上方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巩膜面止血,用刮胡子刀片作一以角膜缘为基底的1/2深的三角形巩膜瓣至半透明区,用刀头切穿角膜缘,用显微镊轻压巩膜后唇,虹膜根部突出,作虹膜根部切除,恢复虹膜,见根切孔明显,瞳孔圆,居中,用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一针,缝合结膜瓣一针,结膜囊上点典必舒眼膏,单眼包封,术毕。

2 结果

139例手术患者中有1例因虹膜没切透全层,后来行激光术后虹膜根部切孔明显,其他都成功。术后前房反应均轻微,只需局部点典必舒及预防用抗生素。

2.1 术后视力 术后视力4.0~4.5有11例,4.5~4.8有89例,4.8~5.0有39例,手术前后视力对比无明显变化,手术后2~4 d达到最佳视力。

2.2 术后眼压 随访观察期间有4例眼压升高至27 mm Hg和29 mm Hg,但无急性发作,目前尚用药物控制在正常范围,另有1例急性发作,控制眼压后,行小梁切除后眼压在正常范围,其他患者长期观察眼压在14~20 mm Hg。对此本院将继续做好随访工作。

3 讨论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症状明显,诊断不容易误诊,但是一旦发作,尽管经过手术后眼压得到控制,视力还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失,所以预防青光眼发作显得很重要。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的原因中瞳孔阻滞机制已被广泛接受,在美国50 岁以上的人群中,原发性房角关闭大约90% 是由于瞳孔阻滞引起[2]。中国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92.8%存在瞳孔阻滞因素[3]。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理论依据:使部分房水经由虹膜周边缺损旁路进入前房并导入滤帘,从而降低后房与前房压力差,减轻虹膜膨隆,解除瞳孔阻滞,达到治疗目的。该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效果确切,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前期和间歇期、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和混合期的首选术式[4]。本院常规在给发作眼做完手术后,再对侧眼作虹膜周边切除术,预防瞳孔阻滞。从近5年对139例手术临床效果来看,总有效率96.40%。其中有1例术后2年急性发作,控制眼压后加小梁切除,眼压控制正常。查术前房角记录为窄Ⅰ,但见色素沉着,桥样粘连,睫状体带部分可见,考虑失败原因是因为当时桥样粘连面积在增加,逐渐阻塞房角引起眼压升高致急性发作,小梁切除后眼压控制约13 mm Hg,考虑此患者为慢闭。另4例眼压升高至25~27 mm Hg,但是没有急性发作,考虑存在非瞳孔阻滞因素,急闭发作的原因除瞳孔阻滞外可能存在其他机制,如虹膜晶体阻滞、虹膜堆积[5]。其中有1例视神经颜色略淡,这4例患者不愿手术,目前尚用药物控制,临床密切观察,眼压长期在正常范围。国内曾有彭寿雄等报道此手术术后1~5年不用药而眼压不高的患者占85.4%。本院的有效率比较高,分析原因可能与患者回访率有关。作为基层医院,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大多为农村患者,文化程度大多不高,而且离医院较远,交通不便,患者做完手术一旦出院,以为就完事,有的不来随诊。所以笔者认为在基层医院预防手术显得更有必要,要尽量说服患者做预防性手术,不但能有效预防青光眼急性发作,而且又能避免二次手术带来的经济负担,但是手术前进行详细地病史询问及房角、裂隙灯、眼底、视野检查对手术的成功很关键。

参 考 文 献

[1] 惠延年.眼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2] Obert R,Brian MC,Jeffrey M.Angle closure in younger patients.Ophthalmology,2003,110(10):188021884.

[3] 王宁利,欧阳洁,周文炳.中国人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机制的研究.中华眼科杂志,2000,36:46251.

[4] 吴世信.混合性青光眼6 例报告.眼科研究,1994,12 (2):135.

[5] 周文炳,李美玉,王靖华.青光眼研究进展.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3: 11.

(收稿日期:2011-06-13)

上一篇: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体会 下一篇:口服去氧氟尿苷胶囊\亚叶酸钙片联合静脉注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