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班主任如何合理的引导差生

时间:2022-10-06 08:25:14

浅析班主任如何合理的引导差生

【摘要】班主任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班级管理和教育的第一责任人。通过这些年的探索,我们知道集体教育形式是有必要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班级的另一种教育形式——个别教育。个别教育是集体教育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班级教育形式,它是班主任针对学生个人特点,通过个别接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期形成对学生的最大帮助,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在个别教育中,班主任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现在我们普遍感觉最头痛的就是对所谓“差生”的教育。那么作为班主任,应该怎样合理的处理和引导这些学生呢?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要想做好,我个人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对差生有所界定,这样才能对差生进行个别教育

差生是指思想行为、学业成绩、智力发展等方面低于合格水平,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的学生。现实中,我们经常也称差生为“后进生”,或者为“暂时表现差的学生”。这其中寄予了班主任或者其他教育工作者对这类学生的较高期望。一般来说,中学差生大致有三种类型:第一是智力尚可,但学习和纪律都较差的“双差生”;第二是由于学习障碍和心理障碍造成的差生;第三是智力相对低下,或者在发育上较晚的差生。

二、分析认清造成差生变差的原因

差生并不是各方面都差,有的是学习差,有的是行为差。比如“双差生”,造成他们“双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可能与家庭不良教育有关,有些家长对自己要求不严,缺乏对子女的关心;有些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有些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偏重于“利”而忽视道德教育。另一方面是学校因素,现在评价一所学校,仍然看重其升学率,大部分学校以教学为中心,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品行;重知识传授轻道德培养;重优生轻差生。这样,良好的道德行为没有在学生心目中得以强化,差生的逆反心理不断增长,从而在行为上走入极端。还有就是由社会不良现象造成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这些学生对社会上一些不良事物认识不清,抵抗力差,从而造成自己“双差”的情况。所以作为班主任应该对他们多偏爱一点,多关心他们,为他们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促使他们尽快转化。

三、根据差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

下面就以我所带的一个学生为例,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1.认清学生背景

初三(2)班学生林子楠,从言行举止来看,上课沉默寡言,似睡非睡,而课后却异常活跃,所以刚接班时该学生就引起了我的注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接触,我了解到该学生非常聪明,但厌倦学习,不服从教师和班干部管理。

英语课上有时当面顶撞教师等,这一系列事情让我认识到:这是一名差生,确切的说,还是一名“高能”差生。

2.分析该学生变差的原因

作为班主任,我经过仔细调查后,认为该学生之所以存在品行上的问题,有以下原因:

(1)与家庭环境有关:该学生出生于富裕家庭,其父母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管教,尤其是他父亲,基本就没有询问过他生活、学习上的情况,而是任其发展。

(2)与学校教育有关:由于从小无人管教,品行较为顽劣。进入小学和初中阶段,经常违反班级纪律,欺负其他学生,遭到教师和学生的一致排斥。

(3)与社会环境有关:家中无人管教,学校无人关心,最终使他把目光转向社会。由于缺乏足够的是非观念,更加助长了他的顽劣性。

综上三方面原因,最终导致他蜕变成一个品行不好、不思上进的问题学生。

3.制定转化措施

(1)给予该学生一些关爱。作为教师,不应歧视该学生,相反,更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关爱。这种爱是一名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真诚的爱。对此我多次找他谈心、沟通。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让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如对家庭的看法、班级的看法。让他从心里意识到:学校、教师都是关爱他的。

(2)依靠集体力量。应该让周围的学生去帮助他,为此,我让他当小组长。我这样做;一方面是依靠班集体来督促他,另一方面是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自律性,让他意识到作为班干部,一言一行都要受教师和学生关注。

(3)家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为了能够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进行了多次家访。针对该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我和该学生的家长进行了彻底沟通,并针对这些问题,明确提出了一些要求,共同制定了一套“差转优”的方案。

(4)转化成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一番努力,该学生虽然还存在一定问题,但与以前相比较,进步可以说是显著的。如衣着方面,不像以前那样邋遢了,也遵守纪律了,上课不讲话、不开小差、不迟到、不早退、按时完成作业。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无论是差生,还是优等生,只要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有感情的人,只要付出爱心,枯草也会发芽;只要给予一缕阳光,他们就会灿烂。以爱为根基的教育,是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的关键。正如魏书生教师所说: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希望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给学生以爱的关怀。

上一篇:让“美”塑造快乐童年 下一篇:浅谈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