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行为

时间:2022-10-06 08:17:45

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行为

摘 要:新课改实施背景下,社会各界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学生本身受到年龄的限制,具有自我约束能力差、主观意识淡薄、思维活跃等特点。教师要想上好数学课堂,需要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优化教学质量,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小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针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具体分析,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材内容

随着新课改不断地推行,对教师的专业性及创新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式教学方法逐渐退出课堂教学环节,取而代之的就是教师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师要摒弃那些只按照教学教材讲解教学内容的行为习惯,而是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加工,来吸引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由此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独特的教学方案。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关于10以内的加法复习与整理的教学内容中,教材中是将这节课程分为数序、组成及计算三个部分进行教学,然后根据学习成果组织学习,自觉整理加法表格。本文作者并没有按照教材规划的教学过程实施教学,而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完善,比如,教师首先设置了让学生给数字排序的教学方式,对1到10的数字可以进行正序排列,也可以倒序排列,也可以是单数,也可以是双数排列等等;第二步,教师引领学生复习加法算式,拿出1至9的数字卡片,进行加法的抢答,然后为接下来的整理做铺垫。第三步,教师将10以内的加法表没有填全的全部补齐,然后进行规律的讲解,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表的规律,自主总结,独立完成整理过程。学生自主整理完之后,要验证整理的加法表格是否正确,进一步培养学生熟练计算10以内加法的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归纳及检验结果等,使学生对10以内的加法计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整理复习的学习习惯。

二、巧用媒体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科学信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不仅能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将学习内容不断地扩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教学内容,实现了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成为目前教师广泛应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例如,在小学数学中,教学“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应用,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其形成进行了形象化的演绎,使学生体会到了轴对称图形的重点特征,然后引导学生利用画图软件自我完成对轴对称图形的绘画。

三、呵护学生情感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一个师生友好的关系,呵护学生情感需求,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小学生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内心世界并不成熟,需要教师及时给予学习及生活上的帮助。在学习上教师要多多鼓励学生,进行评价式教学手段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潜力,以身作则,用教师的个人魅力影响学生,给予学生一个快乐的小学学习过程。另外,教师也要适当地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自我完成,但是要适时适度,因为小学生并没有那么多的控制能力,很容易就偏离了教学轨道,教师要及时予以摆正。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有效掌握教学内容,使其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内容,运用创新式、科学化的教学手段,展现个人魅力,不断吸引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邹容.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05):292.

上一篇:职业倾向与择业意向鉴定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 下一篇:数学教学必须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