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延伸再造报业价值新平台

时间:2022-10-06 08:13:56

品牌延伸再造报业价值新平台

新闻热线“升级”为多功能读者服务平台

热线来电发掘出巨大市场

2011年5月6日是周五,又到周末了,位于湖北武汉市汉口闹市的武汉晚报社采编大楼内沉寂了许多。报社大楼二楼的新闻热线室,仍然是灯火通明。朱娟正坐在电话机旁,静静等待着铃声的响起。与此前的每个日日夜夜一样,她已习惯了这个报社各岗位中唯一一个24小时不间断有人值守的岗位。接收线索报料;听取读者意见;收集办报有用信息……整个流程她已耳熟能详。

抬眼,朱娟便能看到挂满了墙面的牌匾和锦旗。工作几年来,她一直以能在新闻热线室工作为荣,虽然只是一名普通接线员,但她深知这条电话线的分量之重。“只要有老总来这,都要特别强调叮嘱一句,热线是我们新闻活力之源,更是我们与读者市民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她说。

而从这个月起,朱娟办公桌上多了一张表格,名为“读者生活服务类需求登记联系表”。“这是我们除了接听新闻线索报料之外,为读者提供生活服务的一项新工作。”谈起这一“新变化”,朱娟不无兴奋。

朱娟所在的武汉晚报新闻热线室,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新闻110”。1999年,武汉晚报在本地媒体中率先设立读者热线电话“82438110”(后改为“82333333”),建立与读者信息快捷对接的“新闻110”热线服务体系,践行“开门办报”,一举领先全国报业。作为与百万读者沟通的桥梁,武汉晚报新闻热线号码已深入人心,11年来接到读者新闻报料逾200万条,很多报料经记者采写,引起社会强烈关注。

在知名度增加的同时,另一个现象出现了:除了报料、提供信息等“新闻主业”,衣食住行吃穿玩用等方方面面的生活咨询也与日俱增。这其中,涉及居家服务的比例相当大。有不少读者反映涉及家政护理、孩子培优、房屋中介以及家电维修等服务行业,读者蒙受黑店的欺骗,花了冤枉钱,引发了社会矛盾。有的读者提出希望报社给予指点引导,而热线接线员只能表示爱莫能助。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彼时,在新技术浪潮使得信息渠道多元化的背景下,武汉晚报将原新闻热线的资源整合,新组建了信源中心,旨在更全面有效地拓展渠道、整合信息,而短信平台、网络平台报料、拍客接收平台等新渠道相继开通,丰富了新闻信息的来源。新任信源中心主任的黄龙飞,却从日益增多的居家生活方面的来电咨询中嗅出了“新”的味道。

“这么多看似没有新闻价值的来电,背后掩藏着一个巨大的市场,说明居家服务的需求很大。有需求就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发掘。”黄龙飞说。经过深入了解,他发现市民非常需要有用的、可信的居家服务方面的咨询,但由于缺乏规范、现在从市场上各类渠道获取的信息鱼龙混杂,让人难以相信,而他们之所以想求助于武汉晚报,就是因为武汉晚报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权威性高,信得过、靠得住。

一方面是市民在居家生活服务方面的需求旺盛,急需一个可信度高、值得信赖的服务平台,另一方面武汉晚报的品牌影响力巨大,蕴含了公信力和权威性,易为市民信任和接受。那么,武汉晚报能不能搭建一个“对接”平台呢?这一设想,得到了武汉晚报社社长、总编辑林霓涛的高度肯定。

“从浅层面来讲,武汉晚报搭建便民生活服务平台,旨在为读者排忧解难、提供更周到更全面的服务,是对‘为百姓谋利益’办报宗旨的深化与拓展;从深层面来说,我们是在运用晚报影响力、公信力的提升,来打造报业价值的新平台,是探索报纸运用品牌做大做强、拓展发展空间的积极尝试。”林霓涛如是解读。

搭建平台,读者、商家双双叫好

李志明,是武汉一家搬家公司的经理,3月24日,他翻开当天武汉晚报,上面一则消息吸引了他的目光。当天,武汉晚报刊出了征集“读者服务平台”加盟商的启事。组织征集工作的武汉晚报信源中心为此专门圈定了加盟的“门槛”条件。“我们要求加盟服务平台的企业要口碑好、注重服务品质、服务要快捷高效,网点覆盖武汉三镇,这是为了确保信誉和质量,能真正为读者服好务。”黄龙飞说。

尽管设定的“门槛”不低,但征集的效果仍超出了预期。黄龙飞说:“从3月24日到3月31日一周时间,共有78家各类服务企业应征。可以说是应者云集。”

看到消息的李志明,当天一早就打来了电话。“居家过日子,谁没有个急事难事、困难事呢?便民服务市场空间巨大,但现在缺少的就是一个能让市民信赖的平台。”他坦言:“以前靠在街面上贴广告、发传单揽生意,现在已行不通了,因为老百姓对这不信赖,业务完全做不大”。在他看来,武汉晚报要是运用影响力建起这个服务平台,真是做了件“一举多得”的大好事。

“报纸的品牌是多年经营积淀形成的,是无形的,更是无价的。我们一直在探索让品牌增值, 同时为社会发展服务。这就需要寻找契机。”林霓涛说,“现在我们找到了,这个契机,就是市场与读者共同的需求所在。”

一方面,商家拍手叫好,积极响应。另一方面,获知消息的读者也关注并热捧武汉晚报这一“创举”。“现在搬家开锁和家电维修等行业中存在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服务质量和态度不尽如人意,我就深受其害。”家住武汉市东西湖区的黄先生说,现在看到武汉晚报围绕家庭和百姓推出这个服务的平台,为老百姓保驾护航,非常值得期待,更希望这个为百姓服务的平台不断壮大,让武汉市民在这方面能省心放心!“急百姓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家住湖北省歌舞剧院小区的郑女士欣喜地说,新闻热线全面升级,新辟便民服务功能是一大创新,贴近基层社区,围绕家庭和百姓,武汉晚报在这方面做足了大量的文章,希望便民服务平台健康成长,不断壮大。

经过严格而细致的资格认证与审查,武汉晚报最终确定了首批9家加盟商,涵盖了交通出行、教育培训、搬家、房产、医疗保健、衣物料理、家电维修、家政服务、汽车租赁等居家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堪称各行业中的“排头兵”。

4月28日,在武汉晚报创刊50周年报庆庆典大会上,在市领导的见证下,9家单位的负责人上台领取了“武汉晚报读者服务平台指定单位”牌匾。面对新闻记者和读者代表,他们都做出了庄严的服务承诺,坦言深感以后肩上责任重大。

“我们推出这个服务平台,不是为了自己单赢,也不仅仅为了双赢,而是希望实现多赢。”林霓涛说:“借助这一平台,我们推介做大了报纸品牌,强化了价值,让读者得到了便利与实惠。同时我们也要给商家创造更多的商机,共同把居家服务这个市场做大做好。”

加盟这一平台的武汉同济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坦言:此前也曾参加过武汉本地一家媒体发起的服务网站,但收效甚微。“现在我们知道,要找的合作平台的品牌知名度,是最重要的。这种无形价值,就是巨大的市场和商机。”

读者服务平台依托热线走进社区

5月1日,武汉晚报信源中心热线值班室一如往日紧张而忙碌。从这天开始,包括朱娟在内的17名热线值班员除了接听记录新闻报料线索外,还多了一项工作,那就是对读者在居家生活方面的需求,及时记录并转给加盟的服务企业,由他们直接联系读者提供相应所需的服务。武汉晚报读者服务平台,正式投入运作了。“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但同样是为读者服务,做着还是非常乐意,也蛮有成就感的。”朱娟这样形容“新增”的工作量。

订票、搬家、请保姆;培优、租房、治颈椎病……服务平台运行一星期,共有200余位读者的需求获得解决。

家住武汉市汉口三阳路小区的夏女士,5月1日清早打来电话,想预约一趟搬家的业务。由于要搬的家具比较精致,她一连跑了好几家搬运公司,感觉从价格到服务质量都不太满意,因为时间紧,她致电武汉晚报寻求帮助。还有家住武汉市汉阳梅岩村的林女士,她上中学的孩子数学成绩老是摆尾,心急如焚……

上述求助,均在第一时间转交读者服务平台的指定单位。

“这只是第一批加盟单位,今后肯定还会吸纳更多的服务商进来,力争将服务面覆盖更广,让读者有更多的选择。”黄龙飞对下一步规划已十分清晰。“这是一种相互依存并促进的马太效应,我们通过拓展服务壮大品牌影响力,而加盟商在晚报品牌作用下业务必将得到拓展。以后的业务量必定会不断增加,市场肯定会越做越大!”

“品牌是无形的,而商机是有形的。我们借力这一平台,回报读者,回报商家,就是要创造更丰富、有形的价值平台,力争实现多赢。这,是深深植根于这座城市、服务于百姓民众、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公信力的武汉晚报独家具备的,是其他媒体不可能企及的。”林霓涛对此信心十足。

而这种“多赢”效应,还走出了报社的热线办公室,走进了城市各个社区。5月7日,“读者服务平台进社区”活动首站走进武汉市最大的居民社区之一――南湖花园。

南湖花园是武汉市最早的花园式、别墅式新型住宅小区,目前常住人口逾6.8万人。当天骄阳似火,9家服务单位全部指派精干人员赴现场为居民服务。

当天上午不到8时,就有居民不住地打听“晚报服务平台有些啥项目?”、“这个明心教育,是那个刘嘉老师开办的吗?”……

在居高家电的维修展台,有人送来了无法供电的热水壶、按键失灵的遥控器,工作人员熟练地打开后盖,清洁金属接触点。“一个触点氧化,就会导致电路不通。”居高家电负责人表示,小物件易损易坏,他们承诺免费修好。

一旁的春林门诊展台,亦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家住松涛苑小区的李大姐诉苦说,她身患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10多年,依然不能干活,睡觉不敢翻身。这次听说春林门诊走进社区,一早就叫儿子扶下楼,决定尝试中药外敷内服的方式进行治疗。

“行动具体,措施亲民。”武汉市南湖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认为武汉晚报腾出人手、拿出精力,围绕基层社区开展便民服务,尤其是参与活动的单位个个讲诚信、重质量,很受社区居民的欢迎。“走进社区,就是和我们心意相通。”这位负责人认为,武汉晚报打造的读者服务平台倾听百姓呼声,提供负责任的居家服务,是一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需要的便民行动,符合其“为百姓谋利益”的办报宗旨。

“过去,市民选择服务失当,花了冤枉钱、浪费时间不说,极易引发一些社会矛盾。”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刘绪贻老先生对武汉晚报此举指出,武汉晚报读者服务平台既为“为百姓谋利益”的办报宗旨注入了新的内涵,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更是为弥合社会缝隙,起到了减压器、平衡器、整流器的舆论引导作用。

“报纸的‘生命线’是其核心竞争力,也就是品牌。武汉晚报搭建便民服务平台这个创新尝试的价值在于,探索了如何让报纸品牌价值最大化。”林霓涛认为:在满足读者需求的过程中,在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在服务社会功能的过程中,报纸品牌价值进一步凸现,使得报纸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推进器”、社会财富与价值的“制造器”。这也是传统的纸媒在不断变革中不可被替代的生命力之核!

林霓涛同时指出:品牌之所以价值不可估量,正是因为其强大的公信力、权威性、导向力、影响力与不可替代性。品牌用于搭建服务平台这样的市场化运作,实际上也是一把“双刃剑”,平台服务好、效率高、质量可靠,则可为品牌增色;反之则会对品牌产生极大的损伤与危害。

为此,一整套包括后期回访、质量管控、定期通报、严格奖罚在内的质量保障体系及规范正在不断完善中。“我们将定期出加盟商服务反馈报表,实时确保高质量不掺水,这是我们的服务之本。”黄龙飞说。

上一篇: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下一篇:善用新媒体运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