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泪小管支撑物在泪小管吻合术中的临床比较

时间:2022-10-06 08:02:41

两种泪小管支撑物在泪小管吻合术中的临床比较

在眼睑外伤中常伴有泪小管断裂,90%以上发生在下泪小管,而下泪小管的导泪功能占全部导泪功能的75%[1]。其中重建泪小管通畅是其关键,选用合适的支撑物是保证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的先决条件。2007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下泪小管断裂患者50例(50只眼睛),在显微镜下寻找下泪小管断端后,分别使用硬膜外麻醉导管和泪道引流管作为泪小管支撑物,进行吻合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下泪小管断裂患者50例(50只眼),男31例,女19例,年龄3~75岁,平均402岁。受伤时间30分钟~13天。挫裂伤42例42只眼,撕裂伤8例8只眼,均伴有泪小管断裂。Ⅰ期吻合48例48只眼,Ⅱ期吻合2例2只眼。

手术方法:常规消毒伤口,2%利多卡因加1%肾上腺素作眶上神经、泪囊窝及伤口周围麻醉,鼻腔及下鼻道内1%丁卡因加麻黄素棉签表面麻醉及收缩鼻腔黏膜。在显微镜下寻找下泪小管鼻侧断端,探针确认后插入泪小管支撑物并进行吻合。A组用内置金属丝的硬膜外麻醉导管自下泪小点插入,经泪小管颞侧断端、鼻侧断端、泪囊、鼻泪管下达鼻腔,拔出金属丝,自鼻腔中勾出导管,上下两端用缝线环形结扎,并用胶布固定于面部。B组用两端内置金属探针的泪道引流管,一端由下泪小点探入,经泪小管颞侧断端、鼻侧断端、鼻侧断端鼻泪管下达鼻腔并勾出;另一端自上泪小管探入直达鼻腔并勾出,泪道引流管两端留合适长度结扎套环留置于鼻腔[2]。下泪小管两端断用5-0可吸收缝线间断对位缝合2针,缝合时不穿透泪小管管壁,使之对位密闭,1-0黑丝线缝合周围组织及皮肤、结膜并行内眦成形。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及局部换药,7天拆线,术后3个月拔除泪小管支撑物。拔管后行泪道冲洗,1次/日共7天,以后1次/周共1个月。随访3~12个月,观察溢泪、泪道冲洗情况及有无并发症。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②好转:稍有溢泪、泪道冲洗通畅或部分通畅;③无效:仍溢泪、泪道冲洗不通畅。

结果

两组疗效。

并发症:A组下泪小点豁裂16例,下泪小点外翻2例,泪道冲洗不通2例。B组泪道狭窄2例。两组并发症比较,见表2。

讨论

泪小管吻合术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唯一有效方法,术中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最为关键。随着显微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广泛使用,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已不再是难题。如何在泪小管吻合术后重建并保持泪道通畅,如何选择泪小管支撑物材料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至关重要[3]。临床上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如丝线、肠线、静脉留置针管、自体静脉移植搭桥、硬膜外麻醉导管和硅胶管等。这些材料在术中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后植入泪道,起到重塑泪道、支撑泪道的作用。丝线、肠线过于细小且有异物感,容易感染,逐渐被废弃;静脉留置针管不易植入;自体静脉移植搭桥需扩大创伤。认为这些材料都不够理想。泪小管直径05~08mm,扩张后达15mm。硬膜外麻醉导管和泪道引流管管管径大小相当,管壁光滑,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弹性,麻醉导管外有刻度内置金属导丝,泪道引流管两端内置探针,可以顺利植入并保持一定的扩张性;生物相容行好,长期保留无不良反应。术后不定期滑动导管,可促使上皮细胞完整覆盖泪小管壁,使之上皮化。拔管后坚持泪道冲洗,可以更好的维持泪道的通畅性。

采用两种材料做为支撑物,尽管两组疗效率无差异,但其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使用硬膜外麻醉导管作为泪小管支撑物时,常发生下泪小管豁裂、下睑外翻等并发症。硬膜外麻醉导管较泪道引流管硬,植入后不易固定,需用缝线或胶布固定于颜面部,容易造成切割作用,使下泪小点豁裂或形成下睑外翻,这样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极为不便。而泪道引流管两端内置金属探针,头部椭圆形膨大,这样插管时较硬膜外麻醉导管容易且不易形成假道。两端探针自上下泪小管探入,结扎套环留置鼻腔内,这样形成环形套管,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隐蔽于鼻腔,不易脱落。管径柔软而有弹性,可以保持泪道的完整性并支撑泪道,术后仅内眦角处留有一小段环形硅胶管外露,不影响美观和舒适度,无异物感,更不会造成泪小管豁裂及下睑外翻。但需要2次自鼻腔中勾出探针,这样对初学者来说易造成鼻腔黏膜损伤。

上一篇:婴幼儿重症肺炎危重病例评分分析 下一篇:泪道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