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

时间:2022-10-06 07:22:00

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

【摘 要】本文以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相关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对影响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海南省在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整体状况,并就如何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水平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海南;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对策

1.引言

2012年,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领域的24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99家,4家企业被评选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73个项目(产品)通过了海南省高新技术项目(产品)认定。与2011年海南省通过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75家相比,增加了高新技术企业24家。2012年总收入27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超70亿元,收入超亿元企业有4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40亿元。

东软、英利、汉能、灵狮、惠普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已先后落户海南,海口药谷、海南(澄迈)生态软件园、三亚创意产业园等高新技术园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中航特玻、英利太阳能电池以及一批风力发电项目已竣工投产,国内第一家生物柴油项目已经在东方建成投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逐渐形成。海南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水平究竟如何,本文结合钻石模型,在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2.钻石模型的分析

“钻石模型”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波特的钻石模型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波特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有以下几个因素。

2.1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可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是指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工人、资金等,高级生产要素则是指现代通讯、信息、交通等基础设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研究机构等。初级生产要素重要性越来越低,因为对它的需求在减少,高级生产要素对获得竞争优势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性。

2.2 需求条件

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与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国内市场的客户需求,这是国外竞争对手所不及的,因此波特认为全球性的竞争并没有减少国内市场的重要性。需求条件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产业竞争力的水平。

2.3 相关产业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现,对形成国家竞争优势而言,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与优势产业是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一个优势产业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一定是同国内相关强势产业一同崛起。产业的联盟是某一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产业提升的关键。

2.4 企业的战略和机遇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推进企业走向国际化竞争的动力很重要。这种动力可能来自国际需求的拉力,也可能来自本地竞争者的压力或市场的推力;机遇,机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可以影响四大要素发生变化。

2.5 政府

政府能做的只是提供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创造产业发展的环境,政府只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成为扩大钻石体系的力量。政府是政策的制定主体,产业政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业发展的方向以及后劲。

3.以钻石模型来分析海南高新技术产业

为了对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水平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本文借助于钻石模型对影响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方面分析,主要从生产要素、国内需求、产业支持及政府政策四个方面来进行,揭示其产业的总体情况。

3.1 生产要素方面

3.1.1 基础设施

公路方面,通车里程达1.7万余公里,以“三纵四横”为骨架,有干线直通各港口、市、县,并有支线延伸到全岛。铁路方面海南主要铁路为海南西环铁路、海南东环高速铁路。海南西环铁路于2004年并入全国铁路网。海南开辟港口数有24个,其中以海口、三亚、八所、洋浦四个港口为最大,与国内的主要港口以及部分国际港口都已经开辟了航线,2012年全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36.71万箱,同比增长22.06%。其中海口港集装箱年吞吐量首破百万标箱。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18亿吨,同比增长8.38%。海南逐渐成为区域性国际航运枢纽和物流中心。在航空方面,有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和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已接受内地、港台以及国外几十家航空公司的班机起降,南北两家机场已实现与等国内外大中城市通航。

3.1.2 研究机构

目前,海南省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3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共21家,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7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家。覆盖农业、制造业、新材料、信息电子和生物制药等多领域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格局基本建立,“十一五”前四年研发成果转化销售收入达到70多亿元。建立了海南热带花卉以及南药、黎药在内的若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了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实现我省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共享,为500多家企业提供了测试服务。

3.2 国内需求方面

海南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于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领域。2011年海南35家医药类高新技术企业就实现工业总产值70.4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81.9%,产值上亿元的企业达17家,成为支撑医药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其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大中型城市,2012年继续保持了较高的需求态势。不仅是医药产业,其中海南的新能源产业也为高需求产业,岛内清洁能源需求逐年扩大,中航特玻新材料的生产也逐渐赢得了市场的需求。

3.3 相关产业支持

海南加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面向全省优势产业的技术创新需求,会同各行政主管部门设立数字信息安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热带植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槟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个联盟共有成员52家,其中企业30家、高校4家、研究机构18家,联盟将致力于产业的共性、关键性和前沿技术的研究与集成应用,促进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

对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金融方面的支持,建设银行老城开发区科技支行挂牌成立。制定了海南省科技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批准在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南国际创意港设立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安排省科技园区建设专项650万元,支持有关园区建设公共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器和实施高新技术项目,提高园区科技创新服务能力。

3.4 政策

海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海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知识产权发展的若干规定》、《海南省“十二五”专利发展规划》、《海南省鼓励和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从2010年起设立了每年500万元的知识产权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和公民开展技术创新和专利技术产业化。出台的优惠政策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带动海南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海南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扶持和激励下,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取得了新的成效。2011年,75家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8.3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共申请专利401件,占全省专利申请量的27.1%,获得专利授权157件,占全省专利授权数的20%。

4.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措施

4.1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当前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及研究机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建成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技术创新平台,科技型企业孵化体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也逐渐显现,但整体来看,与海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规模还是一定的差距,所以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形成(下转第19页)(上接第7页)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高技术产业领域专利数量上升,科技成果产业化率提高。

4.2 吸引并培养人才

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水平高低最终取决于高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标准。推进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切实落实相关政策,引进一批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军人才。以特色产业园区等为载体,建立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立琼属华人华侨人才库,充分开发琼属华人华侨人才资源。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人事制度,以政策吸引人,以事业留住人,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开放、流动、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提供更适合科技人才发展的体制与机制环境条件,更多地让市场机制对人力资源发挥调节作用。

4.3 保证基本生产要素的供给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产要素保障能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省级科技园区所在市、县政府要安排经费,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改革和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和土地开发模式,探索建立省级机构针对重点园区直接提供专门服务的机制,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保障。

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有条件的高新区或产业集聚区布局建设一批科技研发平台和产业化基地。鼓励高新区、产业集聚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研发平台,整合具有共同设备配套需求的技术研发企业,建设经济型特色服务平台;引进专业平台技术服务公司进入高新区或产业集聚区,实行专业化管理,公司化经营,打造专业化服务平台;在完善和提升高新区、产业集聚区创新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强化产业孵化功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成长条件和发展空间。

4.4 加快区域金融创新

建立政府、银行和企业协调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加大科技信贷投入,为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和产品提供优质信贷服务。加快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体系和保险、担保联动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尤其是民间资金进入担保领域,鼓励企业开展互融资担保。

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创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投资基金,通过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助等方式,积极扶持、壮大一批省内的风险投资机构。引导一批境外著名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金融类公司等投资机构来海南拓展风险投资业务。对符合条件的投向本省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机构或创业投资机构,按照相关政策奖励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

4.5 促使产业集聚

应突出自身优势,从参与全球竞争的要求支持优势领域和企业集群,对重点高新技术产业生物、信息、新能源和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进行优先发展。在生物技术领域,着力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三大领域,推动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成为我省高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形成生物与医药产业群。依托海南生态软件园等载体,建立和完善软件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企业,构建软件产业群。不仅在生物技术和软件方面,在新能源和汽车制造方面也加大产业集群的聚集,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陈良,孙红梅.我国省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11(02):76-79+87.

[2]周义龙.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探讨[J].开放导报,2010,(05):27-30.

[3]陈红川.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0,(08):21-23+29.

[4]邹鲜红,杨涛.基于产业集聚效应的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07):65-69.

[5]谭键.海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四大挑战[J].新东方,2009,(06):24-26.

[6]王秋彬,张建华.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8,(12):71-74.

[7]余金香,谈大军.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7,(03):31-34.

[8]刘伟,盖文启.从区域创新环境视角看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J].北京社会科学,2003,(02):3-12.

[9]海南省政府.海南省“十二五”高技术产业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0

上一篇:浅议新疆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 下一篇: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