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脾益气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6 06:58:24

中医健脾益气法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脾虚失健为该病发病基础,健脾益气为其基本治法,应用中医健脾益气法治疗脾虚失健型溃疡性结肠炎实为临床有效方法。

【关键词】中医健脾益气;溃疡性结肠炎;应用

【中图分类号】R259.7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528-0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多见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症状。其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且有癌变倾向,属于公认的消化道难治性疾病。中医文献无“UC”之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从历代典籍中关于“肠”、“滞下”、“泄泻”、“痢疾”、“便血”、“肠风”、“脏毒”等病证的论述中可以找到相关的辨治经验。笔者根据临症观察及现代医学理论,认为脾虚失健为UC发病基础,健脾益气为其基本治法。现就健脾益气法在UC尤其是其缓解期的应用阐述如下。

1 脾虚失健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基础

UC本于脾,脾虚乃发病之根本。《景岳全书・泄泻》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至合污下降,而泄痢作矣。”《诸病源候论》云:“脾虚大肠虚弱,风邪乘之,则泄痢虚损不复,遂连滞涉引岁月,则为久痢也。”《证治汇补・痢疾门》说:“饮食过多,脾胃不运,生冷失调,湿热乃生,痢下色黄,或如鱼脑。”脾胃为后天之本,同居于中焦,脾以运为健,胃以降为和,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素虚之体,或因外感湿热毒邪;或因嗜食肥甘,化生湿热;或因过食生冷,湿浊内蕴,郁而化热;或因劳倦太过,情志失调,导致脾胃受损,脾虚加重,脾胃升降功能失调,脾失健运,生湿化热,内蕴肠腑,壅阻气血,气血相搏,脂膜血络受损,肉腐血败,内溃成疡,化为脓血,混杂而下,下痢赤白。病程迁延,脾胃随之益虚,邪气难除,其他各种致病因素更加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可见UC本于脾,脾虚乃发病之根本。

笔者认为,UC患者素体脾虚,或因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脾气亏虚,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气血瘀滞,而引起肠黏膜充血、水肿发生。与现代医学所说的血管活性物质如组织胺等致毛细血管扩张,肠黏膜充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及肠道病变致蛋白质吸收障碍所引起的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所致的肠黏膜水肿基本一致。脾虚不能为胃行津液,以致精微物质失于输布,肠黏膜得不到营养,而造成局部贫血、防御机能减退,机体防止氧化反应损伤的固有能力降低,久而久之,病邪入侵,蕴生湿热,气滞血瘀,血败肉腐,疮疡乃成。与现代医学所说的因抗原的持续刺激或免疫调节紊乱致肠腺隐窝中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伴有腺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形成脓肿,溃破后出现溃疡相吻合。《内经》有“脾之防卫”的论述,李东桓亦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脾主运化、生化气血的功能构成了人体防病、抗病的基础,即现代医学所称的免疫功能。脾虚则免疫功能失调,而现代医学认为免疫系统调节异常是UC发病的中心环节,因此,脾虚在UC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2 健脾益气为溃疡性结肠炎基本治法

对于UC治以健脾益气,脾气充盛,脾运化水湿有常,脾胃升降协调,水湿不生,气机调畅,肠络清疏,传化如常,邪气无以聚集,肠疡不生。笔者认为,脾主运化水湿,健脾益气可消除肠道黏膜的水肿。肠黏膜保护和修复的过程,必赖旺盛的气血才能肌肉续接,黏膜再生。“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经健脾益气治疗后,患者脾气健旺,肠道黏膜溃疡亦随之愈合。“四季脾旺不受邪”,通过健脾益气,脾虚转健,正气转旺,外感之邪、饮食劳倦、情志内伤等不易为患,机体可保持一种“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可见,健脾益气为UC有效治法。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免疫功能紊乱是UC之关键,肠道菌群异常是其重要诱因,直肠、结肠黏膜炎症和溃疡是其主要的病理表现。而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健脾益气类方药通过改善肠黏膜免疫功能调整肠道菌群,增强肠道屏障功能,抑制过度亢进和难于自限的免疫炎症反应,修复肠道损伤,维持黏膜完整,而能起到治疗UC的作用。

3 健脾益气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根据UC的临床表现,脾胃虚弱症状明显者,重用健脾益气之品;而脾胃虚弱症状不明显时,因脾虚失健是UC的发病基础,临证亦应酌加健脾益气之品,并应贯穿于始终。

UC缓解期症状缓和,但易复发,如何有效地维持缓解、预防复发是UC缓解期治疗的重要方面。此期邪气不盛,患者多有神疲乏力、便溏或易腹泻、腹胀肠鸣、食减纳呆、舌淡、苔白、脉弱等脾虚表现,病机以脾虚为主。脾虚亦是UC复发之根本,治以健脾益气,治病求本,切中病机,对维持缓解、预防复发至关重要,且可进一步改善病情。

UC缓解期的病机为脾虚兼有肾亏,肺气失调,大肠不固,湿热留恋,属于虚实夹杂证,以正虚邪恋,运化失健为主[。应用健脾益气之剂时,一则不宜过于温补,以防耗伤阴液,出现阴血亏虚之象;二则不宜壅补,以防阻碍气机,使病邪留恋;三则不可骤补,宜徐徐缓图,冀正气恢复,病可渐愈。临床以健脾益气之剂结合运脾化湿、升清疏利之品,使脾胃之气调和,升清降浊,肠络清疏,传化如常,方可达到补而不滞、脾健余邪清的治疗效果。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炙甘草、山药、黄芪、扁豆、砂仁、茯苓、薏苡仁、陈皮、柴胡、升麻、葛根、防风、荷叶等。方剂常选用异功散、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等加减,同时,应注意佐以清肠化湿、调肺化痰,临证常加用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秦皮、藿香、苍术、砂仁、茯苓、薏苡仁、猪苓等,配以桔梗、白芷、陈皮、半夏、浙贝母等。兼见泻下不止、腰膝酸冷、畏寒怕冷、喜热饮、舌淡胖、脉沉细等,治宜温补脾肾,酌加熟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等。另外,兼见少腹胀痛、大便或干或溏、肠鸣矢气、脉弦等表现时,还应恢复肝胆的疏泄功能,加用柴胡、香附、佛手、青皮、郁金、白芍、乌梅、木瓜等。

上一篇:胎儿生长受限孕妇血浆\胎盘\羊水中妊娠特异性β... 下一篇:DEK蛋白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