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火柴:光阴的故事

时间:2022-10-06 06:58:07

泊头火柴:光阴的故事

泊头火柴转身离去的落寞背影,再一次印证了一个永恒的道理:商场如战场,不进则退。

这也许只是巧合。今年正值建厂一百周年,泊头火柴却迎来了自己命运的终结。

经过两次拍卖夭折后,9月18日,备受关注的泊头火柴厂设备及存货等资产网络拍卖成功举行,随着最后一批资产的处置完毕,百年“泊头”也最终画上了句号。

点燃一根泊头火柴,一个世纪的风雨,一个世纪的兴衰与荣辱,仿佛重新回到人们面前。

兴起:实业救国

泊头的故事起源于1912年。

火柴,老一辈人都称之为“洋火”,顾名思义,它是个舶来品。清朝道光年间,火柴作为高档礼品被西方国家用来向清朝皇帝朝贡,并借此打开了中国市场。

晚清的中国,内忧外患,局势动荡,一群爱国分子有感于国家的贫穷落后,决心以“实业救国”。泊头火柴就是在这样的宏伟背景下应运而生。

泊头火柴的前身是泊镇永华火柴有限公司,最早由河北沧县兴济盐商钱立亭等人发起,最初选址定的是距离天津较近的沧县兴济。但因为当时的天津火柴厂得到了清臣李鸿章的支持,批准享有15年专利权,即享有其周围300华里以内火柴生产销售专利权15年,永华火柴有限公司被迫南迁,最后选址定在了泊镇,也就是今天的泊头。

厂房南迁,火柴厂损失惨重,购买完所需土地后,钱立亭筹集的资金所剩无几。无奈之下,他只好各方招股。正在一筹莫展之际,通过朋友介绍,他认识了河间盐商白聘三。白聘三此人善与权贵结交,精通运营之道,接到入股邀请后,不仅当即筹资7.8千元现洋入伙建厂,还四处奔走,为火柴厂落实后期建设资金,购置设备和原材料。由于能力卓著,在火柴厂正式建成后,白聘三取代钱立亭出任公司董事长兼任总经理。

火柴厂建成头几年经营不错,但1916年为了抵制外货,在没有经过科学试验的情况下,泊头火柴厂以本地土硝代替氯酸钾原料,结果发生了重大质量事故,砸了自己的招牌,又恰逢地方恶势力落井下石,趁机刁难,内外交困。

为解困,白聘三通过自己的莫逆之交、冯国璋的管家赵春溪向时任民国副总统的冯国璋求援。

其实,细究起来,冯国璋和白聘三还是远房表亲,一听说自己亲戚的公司不仅资金困难,还受到地方压制,冯国璋十分气愤,当即派了一个连的兵力护送赵春溪携带4万元现洋赶赴泊镇支援。上头有人,好办事。借着副总统的权势,火柴厂甚是红火了一段时间,以至于有的词典在解释泊镇条目时写道:“泊镇,地名,有著名火柴厂。”

成长:战火的洗礼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泊镇被日寇占领,火柴厂也被日本人接管。直到8年后,也就是1945年8月16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天,委派徐春霖接收泊镇,火柴厂才结束了这段惨淡岁月。

然而,灾难并未就此终止。半个月后,深陷包围之中的徐春霖为了阻止八路军解放泊镇,下令保安团决堤放水。时值秋汛,火柴厂地势较低,又处决口正流,首当其冲,被大水淹没。平地水深1.5米,成品、半成品和材料全部泡在水中,厂房倒塌300余间,火柴厂遭遇成立以来最大一次浩劫。

1946年泊镇解放,而此时的火柴厂已经是杂草丛生、厂房破旧、机器锈蚀,一片凄惨荒凉景象。不过,局势并不容感伤:当时,泊镇外货充斥市场,民族工业仅有泊镇永华火柴、电灯公司等寥寥几家,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市场极不稳定,并且资本家变天思想也十分严重。

作为泊镇乃至整个冀中颇具影响力的民族企业,火柴厂能否恢复生产不仅关系战争和群众生活的需要,也关系着民族工业稳定发展和解放区政府的顺利施政。

在解放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最终得以在1946年12月1日正式复工生产,并在1948年2月1日与冀中行政公署正式签订了公私合营的协议书,成为晋察冀边区乃至全国最早的公私合营企业之一。

公私合营后,火柴厂生产得到迅速的发展,仅1948年就盈利34亿多边币,后来又通过冀中实业公司先后投资建成了辛集化工厂、河间面粉厂、高阳染织厂等企业,一度被冀中行政公署称誉为“母鸡工厂”。

鼎盛:亚洲火柴大王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计划经济时期,物资匮乏,“泊头牌”火柴一直是凭票供应的紧俏货。不过,公司真正走向鼎盛还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上世纪80年代,国家逐步放开了日用消费品的物价,火柴的出厂价一下子由几十年不变的2分钱变为了企业自主定价,泊头终于迎来了发展良机。尤其是1988年开始,国内一批著名的大城市火柴厂陆续停产、倒闭,泊头火柴趁机占领了广阔的市场。有数据显示,当时泊头产能扩张速度十分惊人,从80年代末的日产300万盒狂增至90年代中期的日产700万盒,被称为“亚洲最大的火柴厂”。

企业蓬勃发展,员工和地方均有受益。据了解,当时工厂效益好,工人的工资比当地其他行业多出一倍多,除非是职工子弟,否则想要进厂工作都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家家户户糊纸盒,男女老少糊纸盒,更是当时泊头的一景。

泊头最辉煌的时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第一:同行业规模第一、产量第一、创利税第一、总产值第一、上缴利税第一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第一……最终占领了国内的北方大部分市场,东北地区达到黑龙江,西北覆盖到新疆,南部市场也延伸至江苏,将外国的“洋火”赶出中国市场的同时,也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火柴出口大国。

至今,泊头火柴厂的老员工仍对当时的盛况念念不忘:“那时的火柴厂养着大半个泊头。”

盛极而衰:自我救赎屡战屡败

今天,人们论及泊头火柴的命运,总归因于打火机的出现,归罪于百年企业安于现状,错失转型良机。但事实并非如此,早在泊头火柴最辉煌的时候,时任厂长王维龙就已经意识到了火柴即将成为“夕阳产业”,开始考虑新产品转产问题。

在泊头火柴建厂80周年的庆装盒上,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样一段字:除生产普通安全火柴,旅游火柴、宾馆饭店专用火柴、广告火柴外,还生产刨花板系列产品,桌面、茶几面、椅子面、玻璃钢画,吹塑工艺美术镜,冰棍棒、各种包装纸箱等产品。

上一篇:企业发票处理中的纳税筹划技巧 下一篇:投资方式选择的税收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