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 常抓提效

时间:2022-10-06 05:55:15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老师难,当小学语文老师难,当现在的小学语文老师更难。有人说: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必定是半个书法家,半个画家,半个朗诵家,半个作家。可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身负的多重角色。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方面下工夫。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引导学生具备“爱读、乐写”的学习品质,做到读写结合,是每位语文教师一直探究的问题。下面谈谈我的拙笨做法。

一、勤读多诵,积淀语言

每位教师都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小学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记住了的东西印象深刻不易忘掉。往往成年后还能背诵的古诗文作品,都是小时候会背的。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因此,我抓住儿童这一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大量朗读,因为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所以我要求他们必须熟读成诵。通过这个渠道,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

记得我县教研室的教研员老师在培训材料《朗读的作用和准备》中强调: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朗读的学习和训练。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具备过硬的朗读能力,只有自己热爱朗读,会读书,读好书,才能影响学生的朗读,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有效指导。我们国家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评定标准是二级甲等以上,就是要求一名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教学基本功必须过硬,只有这样才能胜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所谓的“打铁需要自身硬”就是这个道理。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的范读越来越少,原因之一就是老师的朗读功夫不过硬,所以就不敢在学生面前做示范朗读了。多年来,我一直担任语文学科的教学,对于教材上的每篇课文我都尽力做到能熟读成诵。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自然会跟着教师一起朗读了。

在语文教学中,每篇课文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然后再在小组中反复地去朗读,让每个学生都有读的机会,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可以增强语感。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读为本,以读代讲。我根据不同内容和文体特点,经常采用指名读、个性化选段读、小组齐读、角色分配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共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整体朗读水平。在熟读的基础上我要求篇篇背诵。根据学生喜欢竞赛、乐于游戏的特点,我制订了“升级版”的课文背诵评比表。我把一学期的28篇课文由下至上绘制成表格,下面标注学生姓名,学生每背诵一篇课文,我就在对应的表格里贴上“+”为其升一级。学生看着自己的“笑脸”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更乐于读背课文了。当学生把课文都背会之后,就感到不过瘾了。于是课内的朗读背诵又带动了课外的朗读背诵。有的学生不仅课内的篇章背得好,还积累了很多课外的优秀篇目,大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现在,在我们班早已形成比诵读、比积累的良好风气。

经过长期的诵读,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优美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理解能力增强了,知识得到了丰富,思维得到了发展,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自2011年起,我县大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走高效课堂建设之路,要求课堂的各个方面都必须是高效的。由于之前我就非常注重孩子们的能力培养,课堂上采取了一些省时高效的好措施、好做法,因此去年期末,我们这个年级被定为总校“高效课堂课改实验”班。

二、由读到写,自然贯通

读写结合,是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的最佳渠道。说到习作教学,是很多语文教师都苦恼的问题。教师苦于教,学生苦于写。但在我们班,每个学生都特别喜欢习作课。因为他们读的书多,知识储备丰厚,有的可说,也有的可写。关于这个问题,我想谈谈自己的简单做法。

(一)课前演讲,经典传递

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角度看,课前5分钟朗读背诵,非常管用。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在我们学校,有的班级由于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不给学生提供到台上表达的机会,导致了学生非常的胆怯,有的甚至很自闭。一到有人来听课,就不敢自由朗读和表达了,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失去了生机和活力。为此,我在语文课前,安排三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口头演讲,进行说的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演讲自己的心情感悟,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交流搜集的故事、小笑话、积累的词语、格言等,既锻炼了口才,又丰富了知识,进而发展了学生思维。这种长时间坚持,对习作训练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这些口头表述的内容日积月累,都成为学生很好的写作素材。

(二)激发兴趣,快乐起步

小学生总是对生活充满幻想,他们的生活是童话的世界。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快乐的情境,让童话的语言在诗情画意的情境中得到萌发、滋生、茂盛。给孩子一个太阳,就等于让他看到了万物生长。激发兴趣,快乐习作,在快乐中起步。

在教一年级时我就引导学生写日记。他们的文字虽很稚嫩,但他们可以随意地把一切事情记录下来。我没有太多的要求,只要孩子们乐于纪录,能够坚持,就已经很棒了。学生应该在兴趣中起步,这样的写话才是快乐的。随着年级的增高,我进行方法的指导,要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

起初,为了激发兴趣,我自费提供封面精美的日记本。学生每写一篇日记,我都要精心写上评语,并粘贴各种卡通图片或星星等,通过个数评价学生等级,以表鼓励。学生兴趣浓厚,时间久了,养成了习惯,学会感悟生活,善于构思谋篇组织语言,大大提高了习作水平。

(三)看到成功,乐于习作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比如,开展作文竞赛,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分享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激发创作欲望。作文教学中,我定期举行限时作文竞赛活动,把优秀作品刊登在校报上,把好的作文编纂成集,制成班刊,供大家传阅。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也能变成铅字登刊上报,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充满了自信,更有了热情。

总之,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读写结合,常抓才能提效。

(责编 张晶晶)

上一篇:解析纪录片《藏北人家》的艺术技术手段 下一篇:用心筑建班主任工作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