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时间:2022-03-12 11:43:13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课堂评价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重视评价语的激励与改进功能,以便更好地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那么,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如何改进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呢?

一、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中出现的误区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忽略使用课堂教学评价语,或者使用课堂评价语不当,造成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一)一味地表扬且评价频繁,致使教师的评价越来越廉价

由于很多教师没有理解素质教育的真谛,对课堂评价只是片面的认识,他们觉得不能对学生进行批评,以免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表扬,不管学生是否真的做得好、做得对,“好极了”“你真聪明”“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既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十分盛行,并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越来越频繁,表扬越来越多,大有“大派送”的架势,长此以往,教师的表扬就会越来越廉价,越来越得不到学生的重视,甚至使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与奖励产生冷漠感,导致评价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二)评价的随意性、笼统性降低了评价的作用

很多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太过随意,根本没有针对性。比如学生在朗读课文时,读错几个字,或者漏读几字,教师还是表扬了他,说他“读得真好”。这样随意的评价只能让学生感到不被尊重,降低了评价的效果。这种“信口开河式”的评价,将会给学生以错误的引导,让学生不能分辨对错与真假。同时,很多教师的评价过于笼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什么,一律都是“很好”“很棒”“不错”等等。这些笼统的话语,只能让学生知道自己回答的好,但是具体好在哪里,就不得而知了,教师糊里糊涂的表扬,学生糊里糊涂的接受,长此以往,怎能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呢?

(三)评价过分看重物质奖励,可能会误导学生的思想

我们都知道,正面的激励评价是课堂调控的一种手段,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很多教师采取的正激励手段是小红花、五角星、铅笔、作业本等物质奖励,虽然一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宽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努力向前。但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长久保持,因为物质性的奖励太多了,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失去起初的兴趣,变得漠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功利心理。

(四)评价主体过于单一,流于形式

现阶段的语文课堂评价几乎还是教师一人说了算,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改变。评价主体过于单一,造成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不强,容易减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就算是一些课堂出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也是流于形式,只是走过场而已,还是教师掌控着课堂评价的大权。同时,评价缺少层次性,根本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全班学生一个评价标准,而且教师只关注知识评价,而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很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评价过于武断

很多时候,教师的评价都比较武断。一般的时候,教师都对课堂教学有一个精心的设计,包括提问的问题,回答的可能性等等。如果学生答出了预期的答案,教师就会以高度评价结束话题;如果学生的答案是教师意料之外的,那么教师根本不加思考,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且很快就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这样武断的教学评价会挫伤学生的学习信心,禁锢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个性,影响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产生。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高效、实用的课堂教学评价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课堂评价的积极作用。

(一)评价语言要真诚,引起学生深思

诚然,我们现在大力推行赏识教育,希望教师采取赞赏、激励性的评价,以便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但是,教师要注意,评价语言要真诚,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感受到自己的个性被得到肯定,从而让学生产生期待之感,让学生爱听、想听、百听不厌。比如,学习《海底世界》时,关于“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读得非常大声、响亮,这时教师可以幽默地评价:“你这样读,小动物们都该被你吓跑了。”学生听后会心地笑了,明白了教师的用意。这样的评价,是真诚的、善意的,可以引起学生的深思,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评价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

教师的评价过于笼统,导致学生往往不得其意,有错也不知道如何改正,精彩的地方也不知精彩在何处,使得学生的学习也是糊里糊涂。所以,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个性回答进行点评,有的放矢,让学生思维明确,知道如何去改正。比如,学生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教师可以评价:“要是慢一点、舒缓一点就更好了。”“声音响亮,但要加强情感的灌注。”这样的评价就给学生指明了方向。

(三)评价要敢于指出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改正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直面学生的错误,并敢于指出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改正。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应不漠视、不袒护地加以引导。比如看到学生的写字姿势不正确的时候,就要说:“你写字有了很大进步,但你如果能注意正确的姿势就更好了!”这样的教学评价,既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错误,并且知道怎么改正,也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体现层次性

教学评价要体现差异性、层次性的原则。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来进行评价。比如一个学生平时不认真听讲,喜欢搞小动作,如果他积极回答问题了,就要给予鼓励,表扬他的勇气;而对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则不能这样表扬。这样分层次表扬,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愉快的心境中进行学习,自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在实践中,课堂教学评价应包括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也就是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或者是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等。采用多元评价体系可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能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使学生根据评价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责编 张翼翔)

上一篇:浅谈中考英语作文的写作 下一篇:解析纪录片《藏北人家》的艺术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