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农村高中艺术生培养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06 05:34:39

民族地区农村高中艺术生培养现状及对策

【摘 要】在当前高考形势下,农村高中培养艺术生上本科不失为一条捷径。广大农村(尤其是民族地区)高中艺术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在培养艺术生方面还十分粗放、流于形式。譬如,管理观念陈旧,准入门槛低,培养模式单一,教学能力不强等。学校绞尽脑汁培养出来的学生禁不起高校考验,得不到社会认可。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艺术的积极性,直接给众多的农村高中带来负面影响。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农村高中 艺术生培养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008-03

近年来,艺术类考生扩招成为高校招生的一大亮点,并有空前繁荣之势,迫使农村高中为分到一杯羹而努力拼搏。短时间内,构建艺术类班级的农村高中学校迅速崛起。前些年,不少学校为此集中学生进行艺术短期培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学生喜气洋洋。诸不知这种喜悦是因扩招导致一些高校招生乱象带来的,好景不长。招生扩大了考生质量难不堪忧,导致不少艺术专业学生刚毕业就踏上了失业的道路。这说明大学扩招了,质量下降了,可是社会对艺术生的标准却没有跟着下降。针对这一现象,高校甚为警醒,特别近两年,众多高校大量缩小艺考招生规模,顷刻间让许多靠打艺术生招牌的农村高中受到重创。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妥善解决这一瓶颈问题,使农村高中对艺术生的培养做到有的放失,确保良性循环呢?笔者站在艺术班班主任的角度,针对上述现状,深入研究分析提出一些刍议。

一、校领导要提高对艺术生的宏观管理

(一)要有鲜明的管理理念

作为学校掌舵人的校长要具备科学的管理理念,明确艺术这门学问不能一蹴而就。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了解社会需求,摸清高校招生模式,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构建艺术班的措施。如,明确理念,构建规模,搭配人员,预期效果等,通过这些要素来发展艺术生教育,做到胸有成竹,运筹帷幄。

(二)校领导要扮演好服务角色

校领导要到师生中去贴身服务、积极沟通,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方向通过与他们交流渗透到师生心中。多听各方面的意见,博取众长,集思广益。笔者所在学校每一学年新生入学时,学校都会召开一次全校性的师生会议。会上校长都会语重心长地阐明自己的办学理念及宗旨,并客观地分析学校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师生面前亮学校的家底。在教师会上他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农村高中招到的生源文化底子普遍薄,如果仅靠走文化成绩上本科大学这条路,无疑困难重重。我们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发展特长,争取多点开花,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学梦。在专门召开的艺术班教师会上,他传达理念,倾听心声,解答疑问。大家心领神会、畅所欲言,气氛活跃,其乐融融。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好做法,他至少可以让师生及早认识自我,以便发展自我,而且可以拉近校领导和师生之间的关系。

(三)校领导要做好学生的贴心人

作为校领导应铭记陶行知的话:“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今,学生已俨然成为教师的“衣食父母”。走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情况,关心他们是校领导的职责。校领导尤其要关注艺术生这一特殊群体,在百忙中多抽出一点时间深入课堂,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走进食堂,关注他们生活情况。摸清这些同学的特长是什么,软肋在哪,俯下身子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教育他们健康发展。

(四)做家长的联络员

校长要准确全面了解学生情况,融洽师生感情;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家长更好地与学校合作共同培育孩子,使其茁壮成长。在专门的家长会上,校长要向家长阐明学校培养艺术生的宗旨,帮助他们分析自己小孩学习艺术的必要性及可能带来的结果。让家长明白自己小孩的情况,冷静地做好孩子的参谋。学校在艺术培养工作中形成“领导―艺术班科任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格局,使艺术生的培养工作顺利展开。

二、抬高艺术生的准入门槛

据笔者所知,一些学校的部分非艺术生总喜欢从门缝里看艺术生,他们总认为凡是艺术生都是文化成绩落后的差生。更有甚者,一些品质较低的同学还公然调侃艺术生道:“艺术生是,数理化全不知,比着牛却画像马,唱起歌来像背诗。”说者哈哈大笑,听者怒目圆瞪。这颇具讽刺意味的话语确也影响同学之间的和谐,但同时也令人深思:试想,我们在责怪调侃者不恭的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了。确实,近年来艺考扩招,一大批学生潮水般涌入这一行。他们当中许多文化成绩差,也没有艺术细胞的学生却硬着头皮去报名参加艺术培训,鱼龙混杂。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13级有艺术班3个(二文一理)总学生128人。笔者执教的理艺10班,有美术生26人,音乐生4人,书法生20人,他们均已参与术科培训半年之久,然而能顺利通过合格测试的学生仅20人,合格率40%;文化课成绩以2014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为例,50人参考,300―399分的有6人,250―299分的有14人,200―249分的有23人,200分以下的7人。参照2014年高考理艺类,文化成绩为265分上线,依此类推文化成绩能够上线的同学寥寥无几。试想,这样的文化成绩怎么能够适应当前形式下的艺考招生?作为班主任,笔者心急如焚,也陷入沉思。是什么理由让那些文化成绩极差又缺乏艺术细胞的学生来学艺术呢?据相关消息报导,从2014年起全面提高艺考生的文化分数,减少校考院校,加大艺术联考比重。如此大的改革力度将会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村高中艺考生的高考。因为很多农村高中生到了高二、高三才开始学画画,学声乐,学书法。这种屡见不鲜的临时抱佛脚的现象,虽然在以前有些能奏效,可如今这种希望通过艺考绕开单独文化成绩上大学的美梦还能不能成真,实难预料,而且被打破梦想的可能很高。学校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从如下方面着手。

(一)加大宣传力度

术科教师要了解学生兴趣爱好,让同学们真正知道艺术内涵,明确艺术是技巧、智慧的结晶,是意志的体现。特别要把好入门关,扮演好伯乐的角色。如,仔细审视书法生的书写基础,美术生的绘画基础,音乐生的歌唱天赋等。向全校学生宣传学习艺术的好处,剖析学习艺术的技巧方法。号召有意愿,有实力的学生大胆报读。

(二)严把文化成绩大关

号召中考B+以上同学踊跃报名并严格筛选,对中考成绩B及以下同学有愿意报读的术科教师要对其进行艺术测试,对那些艺术功底好的可适当开些绿灯,也就是说一个报名读艺术的学生必须接受艺术、文化双向考核合格后才可就读。力争做到所招学生才艺过得关。

(三)要有严密的监督机制

班主任和术科教师要密切配合,对艺术生跟踪监督。对那些已被录取就读艺术特长而又无心向学,纪律涣散,整日昏昏沉沉,习惯于三分钟热度,成绩平平的学生要耐心教育。若无济于事者坚决清退,做到宁缺勿滥,以确保生源质量。反之,对那些有一定艺术功底又有读艺术意向的非艺术生,可以重新纳入以稳定艺术生数量。只有这样,农村高中艺术生培养才能健康发展。

三、对艺术生培养模式应灵活多变

目前,许多农村高中普遍存在对艺术生培养模式单一的现象。以术科而言,一本书,一支笔,一块黑板,一些简单器材。文化课方面,也只能是书本加黑板,配合幻灯投影。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与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不匹配。课堂上老师滔滔不绝,可是换来的却是学生的一头雾水。有些术科老师(例如,书法教师很少在学生面前即兴写出几幅像样的书法作品,美术老师也很少即兴绘出几幅称心的图画,音乐老师也很少在学生面前亮出一嗓子)大多是资料一读,理论一讲便大功告成。笔者姑且不敢冒昧评价教师水平的高低,但至少也对这种执教方式深表忧虑。你想,农村高中生本来基础就极为薄弱,如果不能对术科知识进行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没有经过耳濡目染,亲身实践,那么仅凭本本上的一些理论,蜻蜓点水式地理解就能把理想大学考上?文化课也大同小异,一些教师不够负责,总以学生基础差为由得过且过,连自己的课都经常缺席。不重视学生,视工作为儿戏,导致有些学生即便通过了艺考,文化分也成为他们升学的障碍。事实证明,农村高中对艺术生培养确实存在模式单一、杂乱无章的现象,造成学生苦不堪言,家长心生大怨气。为此,笔者认为要扭转这种局面应关注如下几点。

(一)专业课要办出特色

首先,学校要保证术科的硬件需求,如专门的训练场所(书法室,美术室,音乐室,播音室等)。其次,要保证术科训练的软件配套齐备,如多媒体,各种器材等。更重要的是,要配备一支专业能力强、素质高的术科教师队伍,因为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做到真正的言传身教。

教法要灵活多变。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大体上,适当进行个别施教。也可以实施“以优带差”的一帮一活动。术科教师还应该多带学生外出实地写生,参观科技馆、美术馆,欣赏高雅的书画。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熏陶他们的兴趣。千方百计创造机会举办一些术科比赛活动,如学校举办一年一度的文化艺术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展显自己的才华。此外还可以通过请术科专家到学校讲座,给艺术生“充电”,邀艺术能人即兴创作、演示让同学们临摹,让学生亲身感受大师的魅力,以此来鞭策自己,提高自己。

(二)课程要灵活调配

班主任应配合教务处对艺术班的课表进行特殊处理,让专业课与文化课高效搭配。艺术生学专长只有两年时间,能否尝试用1年时间来开展“专长与文化课并举”,安排常规教学?到高二上学期前2个月,文化课中的语、数、英按正常课时安排,物、化、生可适当让位,给术科学习多留些时间。到高二下学期直到艺考这段时间,文化课尽量少安排,增大术科学习时间,以便更好地攻克术科,力争让艺考生大都能顺利通过统考或校考,以确保通过第一关,打好第一个仗且要打得漂亮。

(三)文化课教师要讲究策略

据历年高考出题难易比例可知,基础题70%,中档题20%,难题10%,即7:2:1。作为艺术班文化课教师要绞尽脑汁备好教材,备好学生,把握分寸,严格与普通班区别开来。要多给艺术生开小灶,因材施教。既要让他们吃得好,又要让他们吃得饱。文化教学要符合他们的特点,彰显他们个性,百计千方让艺考上线的学生文化成绩也能上线,让他们学会真正两条腿走路。

四、艺术班主任更需搞好外交

我们不难理解“沟通从心开始”的说法。作为一个艺术班主任要常与领导沟通,争取得到领导重视;常和科任教师沟通,力争得到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常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常与家长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只有同事之间和谐,师生关系融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能自然拉近,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才会顺风顺水,艺术生考上理想大学的梦才可实现。

五、提高术科教师的教学能力

农村高中艺术生培养难度多集中在术科方面。实践证明,一旦他们通过艺考大关,文化成绩几乎不成问题。以笔者所在学校2014年为例,学校艺考生(书法、美术、音乐)共134人,艺考通过88人,通过率65.6%;校考130人,通过98人,通过率75.4%。高考结束后,在艺考上线人中有75人文化成绩上线,上线率76.5%,刷新了学校艺考多年来一直徘徊在40%―50%的纪录。据了解,目前众多农村高中术科教师普遍存在年龄偏大,专业知识不扎实,缺少经验,学校对术科教师缺乏正确评价等现象。如能从以下几点着手,现状会有所改观。

(一)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术科教师的队伍建设

农村高中术科教师普遍呈现“青黄不接”的局面。究其原因,源自于人才匮乏,条件艰苦,编制限制等诸多因素。为让艺术培养持续健康成长,广招贤才吸收新鲜血液是摆在校领导面前的重大课题,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迫在眉睫。

农村高中术科教师年纪偏大,学历偏低,知识陈旧这一现状短时间不能根治,应采取多元化培训措施:鼓励教师自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中老年教师要虚心向青年教师学习专业知识;选派部分中青年教师外出培训进修;聘请业内专家到校给术科教师讲课,面对面交流;校与校之间要加强交流,取长补短,以求资源共享。

(二)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谁也不否认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朝气蓬勃,知识过硬,可致命的缺点是相当部分青年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经验不足又不愿虚心请教。他们不知道仅凭一张高学历是很难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的。要采取“以老带新”的模式,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潜能。在生活中,学校也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开绿灯,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尽快融入到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并充当主人角色。

(三)对术科教师要有正确的评价观

虽然农村高中艺术生教育早已存在多年,但靠文化成绩上大学仍然占主导地位。许多学生乃至老师认为艺术生是学不了文化才派生出的产物,无形中贬低了艺术生的价值。而从事艺术班教学的老师(尤其是术科老师)在评优、评模方面往往成了被忽略的对象。笔者了解到,在农村高中每年的评优评模中术科教师所占比例很小,聊聊无几。试想,如果长期这样下去,术科教师也会因不被受重视而工作懈怠,会抱着“工作随便做,好坏由你说”的消极态度。因此对术科教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制订有利于术科教师健康成长和学校良性发展的有效措施。诚然,术科自有术科特点,不能简单与文化课相比。但学校领导要严格按照术科教师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考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他们进行客观评价,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艺术生培养效果。

总之,民族地区农村高中学生文化底子薄是不争的事实,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又日益凸显。开辟农村高中艺术生培养的有效模式已成为圆更多农村孩子上本科大学梦的必由之路。然而,让艺术生和普通文化生携手并进和谐共赢是我们从事农村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同愿景。笔者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愿我们齐心协力一同谱写出“有效提高农村高中艺术生高考上线率”的新篇章。

【作者简介】滕树理(1972- ),男,百色市凌云县人,现就职于凌云县中学,中教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等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方法,作文教学指导等。

(责编 卢建龙)

上一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下一篇:探讨中职哲学课的信息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