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向民间资本进一步开放

时间:2022-10-06 04:23:30

金融:向民间资本进一步开放

中国民生银行:金融改革波澜下的再变革

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同时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民间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开始提速。这标志着我国金融改革又迈出关键一步,对包括中国民生银行在内的现有商业银行也将产生影响。

1996年1月,作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试验田,中国民生银行成立,成为中国首家主要由非公有制企业入股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2005年10月,民生银行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成为国内首家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商业银行。2008年1月,民生银行全面启动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转变为总行一级管理模式,开始探寻更加多样化、专业化的金融业务。

民生银行所走的每一步都恰好踩在了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时间节点上。

单从金融业务来看,有分析认为,2013年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将使各类银行之间的竞争趋于激烈,促使金融服务进入细分时代,提供差异化服务。事实上,民生银行2008年启动公司业务事业部制改革以来,便一直在探寻这样的道路。先后成立地产、能源、交通、冶金、文化产业、现代农业等专门性的金融事业部,针对国内各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专业化综合性的金融服务。逐渐从“依靠规模增长”的模式转变为“依靠特色产品和专业服务”的发展模式。事业部改革的实质是对利益的再分配,“改革走到深水区,便需要这种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

中国民生银行作为一个缩影,展现了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和服务业的繁荣兴盛。民生银行成都分行于2002年12月成立,在四川已经建立起20多家支行级营业机构。民生银行更是针对性地为能源、交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等领域提供了大量专业性金融服务,为近几年来四川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持。

胡品生(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

民营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各级党政高度重视,补足“短板”。2013年,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先后召开全省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会议,《关于推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和《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双双“出炉”。从工作目标、扩大投资领域、放宽市场准入、优化政府服务、加大财税支持、加强融资服务、鼓励创业兴业、支持拓展市场、支持做优做强、引导规范发展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极大地调动民营企业家创业激情,充分发挥了民间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打破“玻璃门”、“弹簧门”对民营企业成长的禁锢,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展。

民营经济实现较快增长。2013年,四川启动“三大投资促进活动”,增强了民营企业投资活力和企业发展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前三季度,全省民营经济同比增长12.3%,快于全省GDP增速2.3个百分点;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10084.57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2.7%,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7%,同比提高5.4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6.4个百分点。预计全年民营经济快速平稳增长的趋势不会改变。

民营经济助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2013年,各市州民营经济较快发展。前三季度,成都市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达3201.40亿元,继续保持全省市州排位总量第一,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超过500亿元地区达到6个,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在300~500亿元之间的地区达到9个,其它6个地区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均超过去年同期。

投资西部,首选四川。目前在川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51家。前三季度,四川工商登记民营企业户数平稳增长,民营企业达到317.5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5.6%,新增24万户,同比增长8.2%;全省民营企业注册资金规模达到12567.76亿元,同比增长44%;民营企业从业人员持续增加,新增就业人员88.11万人,同比增长10.5%。全省民营经济缴纳税收收入(含国税和地税)1030亿元,同比增长13.8%,占全省总税收收入的比重为37.3%。

蒋春华(四川省统计局服务业处处长)

2013年预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200亿元

2001~2010年四川省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5%,2011、2012年分别增长11.2%和11.6%。四川把服务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制定了支持服务业改革发展指导意见,抓好商贸流通、金融、旅游、信息服务、健康养老等重点行业,服务业有望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预计,2013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20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基本实现与GDP同步增长;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5.9%,拉动经济增长3.6个百分点。2014年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将过10000亿元,同比增长9.0%左右,将保持与GDP同步增长趋势。

发展速度加快,拉动作用提升。前三季度,全省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614.6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均快1.4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5%,比上半年提高5.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3个百分点。

增速高于全国,位次有所上升。前三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增幅高于全国(8.4%)1.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速居全国第15位,比上半年22位提升7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居全国第25位,比上半年28位提升3位。

占比继续提升,结构调整优化。前三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4.6%,比上半年(33.3%)提高1.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32.3%)提高2.3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7%提升到前三季度占全国的3.8%。

投资增长强劲,投向高度集中。前三季度,全省服务业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855.7亿元,增长21.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2.4%,高于去年同期2.5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房地产业和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三大行业完成投资占服务业投资的比重高达82.4%。

税收来源主体,贡献份额突出。前三季度,全省服务业实现税收收入1605.5亿元,同比增长16.9%,增幅高于同期全省税收收入(12.4%)4.5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省税收收入的比重达59.8%,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从金融业发展情况来看,2013年1~11月,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6%,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金融业营业税同比增长15.3%,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1.8个百分点;全省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3.4%,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证券(股票)交易额同比增长59.5%,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12.8个百分点。

马德功(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协委员)

抓住金融改革契机 实施金融强省战略

第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包括了利率市场化、资本层面逐步开放等。2014年四川应紧紧抓住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契机,加快实施金融强省战略。

第二,金融业发展的兴旺程度,一个重要指标就在于能不能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2013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要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因为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中,一个关键环节便是金融发展方式的转变,后者是前者的核心。金融发展方式转变体现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提升。2013年出现的钱荒问题、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的问题还有资金服务于低效能产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讨论、争议和解决,正是围绕着金融发展方式转变来展开的。他们之间是一个有机的结合。

第三,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将市场的作用从“基础性”提升到了“决定性”。而“决定性”作用的核心体现在于金融。因为市场配置资源是通过金融来体现的,通过金融配置资源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本质体现。

第四,借十八届三中全会东风,2014年四川金融强省战略将加快推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金融业也会有大发展。实施金融强省战略过程中需要注意:

一方面,金融本身就是市场的重要体现,切记用政府行为替代市场行为。否则会陷入误区。

另一方面,四川金融结构亟待调整。银行业占金融业比重接近90%,证券业保险业小额信贷等其它门类所占比重很小。这样的结构不合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而金融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仅仅靠银行是不够的。

上一篇:工业:构建现代工业发展新体系 下一篇:青川县:在城乡一体化中实现发展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