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科学活动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素养

时间:2022-10-06 02:18:18

如何在科学活动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素养

笔者通过大量的见习和实习,吃惊地发现,重要的幼儿启蒙科学活动教育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良性发展。毋庸置疑,幼儿科学活动教育对于我国高水平的科学发展和幼儿个人长远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意义。

一、概念界定

(一)幼儿科学活动教育是指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过程;是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是体验科学精神和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是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和经验的过程。

(二)幼儿创造性素养是指在幼儿科学活动教育中,幼儿获得创造性意识、创造性习惯和创造性能力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1.创造性意识是指幼儿在科学活动教育中体现出的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思考。

2.创造性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活动教育中,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获得创造性意识并在此作用下产生一系列相对持久和稳定的行为的心理特征。

3.创造性能力是指幼儿在科学活动教育中,在获得创造性意识或习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完成某一任务或工作的行动和能力。

二、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是采取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查对象分别是大班幼儿和一线幼儿教师,调查地点是包头市某幼儿园和该园的M大班。以访谈内容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和观察所获得的质性材料为主。

三、幼儿科学活动教育中幼儿创造性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特点

整理、研读和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表明:幼儿科学活动教育中创造性素养的培养存在的问题和特点相对明显和集中,主要体现于幼儿园的科学活动教育、家庭教育和幼儿教师三个方面,并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一)传统的教育模式仍然根深蒂固

幼儿园由于发展基础的限制,仍旧未能摆脱中小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忽略了幼儿本身的特殊性,进行填鸭式教育教学。具体表现为:1.教师的权威性过强,教师唯自己的观点独尊,用权威约束幼儿,重在维持秩序。2.教学内容以课本为范本,忽略幼儿兴趣,脱离幼儿实际生活;教学知识难易程度不当,或完全脱离幼儿原有知识基础和经验,或知识选择过难,或内容过于简单,只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基于幼儿年龄特征设计科学的教育活动。3.教学方法死板、单调,不能给幼儿充分的创造空间,未能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观察、思考、提问和探索的科学体验过程等。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科学活动教育中创造性素养的培养未给予高度重视

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忽略了以下方面对幼儿科学活动教育中创造性素养的培养:大多数父母忽视或很少关注这个重要的敏感期;家庭教育一般有三种方式:权威性的教养方式,父母控制孩子的一切;放纵型的教养方式,父母过于溺爱,对孩子的教育呈现失控状态;而平等和谐的民主型教育方式严重缺乏。没有很好保护幼儿的好奇心。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一个孩子开始玩积木时和一个科学家在实验室里用不熟悉的材料做实验时的意义是一样的,这是因为他们都在探索未知领域,都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

(三)幼儿教师的师资良莠不齐,教师本身未具备创造性素养

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实施者,成败的关键便在于幼儿教师。幼儿科学活动教育中创造性素养的培养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幼儿教师本身的创造性素养。笔者查阅的众多文献资料显示:

1.从宏观角度来说,幼儿教师未改变教学观念;幼儿教师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幼儿教师本身未具备足够的开拓创新能力等。

2.从微观角度而言,就是把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获得等同于科学本质;科学活动材料没有经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脱离了幼儿的经验水平,教学方法单一、模式化;教师主体性代替幼儿的主体性;没有创设有利的物质环境和心理安全及心理自由的环境;注重让幼儿死记硬背科学知识,灌输教育和记忆式教育比较严重。

四、分析案例和访谈笔记

案例:这是幼儿园的一节观摩课。在某班,星期五下午第二课。

活动过程大致如下: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个小实验。

桌上有两个杯子,同时给杯子里倒入热水,一个杯子上蒙上纱网,另一个杯子上蒙上保鲜膜。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杯子上蒙上纱网,看看热气怎么样?”“杯子上蒙上的是保鲜膜,看看热气怎么样?”“为什么保鲜膜上会有小水珠?而纱网上没有小水珠呢?”

教师一口气问完,让幼儿自由回答。现场有点混乱。

之后教师拿起纱网和保鲜膜,幼儿比较观察发现纱网上有一个一个小洞洞,而保鲜膜上没有。教师总结:网的物品具有通透性。

师:根据桌上提供的材料,我们来做个试验。

师:“看看桌上有些什么?”“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

“第一组是捞小鱼:鱼缸里的水该换了,看看哪个小朋友先捞出小鱼?”

“第二组是分小米花生:我不小心把小米和花生倒在一起了,看看谁先把小米和花生分开?”

“第三组是倒茶:从茶壶里倒出的水好香好清澈啊,怎么没看见茶叶落在水里呢?”

然后教师指导幼儿的操作活动。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哪种工具更方便?”“为什么?”

师:“有了网做的东西的确很方便,那我们也来做个筛米的筛子吧!”

说完便下课,之后并没有真正做该活动。

分析案例:上课效果良好,教学内容与目标均体现了科学性及创造性,原因如下:首先,老师做了一些比较充分的准备。该园各方面资源都很好,所需材料都是轻而易举可以弄到的,而且是成品,不需要老师的手工制作。

其次,上课的人数骤减,减到一半,另一半在户外活动。同时,该课之前上过好几次,有几次也是观摩课,整个活动的设计在经过全园老师的集体讨论和试课,比较全面、合理和科学。但是整个课堂还是由老师控制,老师不停地问,不停地提问这些筛选出来的幼儿,幼儿的回答也很到位,教师不停地赞扬。

最后,所谓的延伸活动,其实只是注重形式的表现,并没有实际操作和练习。然而老师的这种“榜样”行为间接地渗透或影响到幼儿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那么这样对幼儿长久的影响又是什么?特别是对幼儿习惯的培养呢?

五、笔者的深度访谈录

本次谈话的主要思路是从“您认为幼儿科学活动教育现状、幼儿园和家长对该课的态度、自身在该课方面的难题和困惑、您的一线经验和建议”等方面着手,这些方面都将对笔者研究的幼儿科学活动教育中创造性培养产生诸多有益启迪和思考,从中发现影响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和应采取的合理策略有哪些,总之,由于此次访谈确实给予笔者很多以前未知的信息和思考,笔者姑且将其称为深度访谈。访谈对象主要择录两个受访对象,分别称为A号和B号受访者,以下是访谈录梗概:

笔者:在幼儿园,科学活动课的现状如何?

A号:虽然上面的政策说五大领域是主要内容,而事实上,那是不太现实的。原因很多,一是幼儿人数早已超出合理的班容量,导致科学活动课受时间、空间和材料等限制;二是幼升小的升学压力大。家长和社会的要求,幼儿园的任务,我们都要兼顾,的确很难全面顾及幼儿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发展。

B号:我们老师经常要有观摩课,有比赛,有园内的任务,而且家长重视的是孩子的学习。科学活动课就是副课中的副课,幼儿园自己订购了科学活动课的课本,从园里的时间排,就可以看出科目的轻重。只有观摩课才得大下功夫。

A号:我们有时候也不知道如何很好地上科学活动课,如果上不好,小朋友们很混乱,当然他们其实最感兴趣的是科学活动课,还有音乐课,因为这个时候,他们还是比较自由的。

笔者: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根据我们的经验,觉得现阶段的大政策和小政策,上自国家,下至本园,有什么优缺点?

B号:现在的条件是好了,公办幼儿园能得到比较丰厚的资金支持,可是幼儿园并没有充分利用。你也知道,我们幼儿园的科学发现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里边的材料买的都是新的、全套的。可是每个班一周就去一次,而且短短的半个小时,孩子都以玩为目的,老师也不知道如何指导孩子们科学地玩。再说,现在大面积发展的幼儿园招收教师的资质也良莠不齐,就像我们园,算是这里数一数二的幼儿园,但是绝大部分老师的学历是大专,现在幼儿园让我们考取本科文凭,在职考本,其实意义不大。

笔者:家长对幼儿科学活动教育这门课程有什么意见吗?

B号:基本上没有。因为现在家长从事各行各业,都很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业,特别是这样的课程,他们都不是很熟悉,基本是不闻不问,因为他们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有不同的目的。他们理解的幼儿园就是托管,而不是教育的场所。偶尔让家长配合,回去和孩子一起上网搜索某个知识点(你也记得,比如鲸鱼是不是鱼),有些会很配合,但是有一些就不怎么管。这关键在于家长的态度与认识。我们也没办法,时间长了,这门课就这样被搁置了。

笔者分析:从受访者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以下事实:一是在幼儿园中的五大领域课程是有明显区别对待的。幼儿园和授课教师会有重点地倾向某些课程,特别是幼升小考试的科目。而幼儿的科学活动课基本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科学活动课不足,不提供机会,又何谈科学活动教育中创造性的培养?二是幼儿教师准入资格普遍未能满足实际中的有效需要,一般水平的毕业生均可以成为幼儿教师。首先从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还是教学技能来说都存在很大的空白和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科学活动中创造性素养的培养,因为幼儿在这方面的潜力和发展,要靠教师的科学引导和指导帮助。三是家长也出于各种需求和目的,对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没有合理而明确的认识,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或付出努力来发展孩子的创造性。这一系列息息相关的事实向我们昭示:幼儿科学活动教育和幼儿创造性素养的培养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瓶颈,我们仍需不懈地探索和努力。在国家政策和各方面的支持下,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因地制宜地运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并且重在落到实处。

六、思考及建议

笔者在认真访谈和实习过后,查阅相关资料,获得有效的翔实资料,结合自身专业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斟酌推敲,对于该问题形成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总结如下:

(一)创设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氛围和环境,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和注重幼儿探索过程

中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陶行知在他著名的《创造宣言》中强调“处处是创造的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并号召我们“向着创造之路迈进”,为了发展儿童的创造力,提出了五大“解放”的主张。

幼儿科学活动课应该创设一种自由、开放、舒适的心理环境。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创造能力发展的两个主要条件。“心理安全”即幼儿没有受到威胁和压迫,处于放松、和谐的氛围中;“心理自由”即幼儿没有受到过多的限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在地创新。众所周知,由于幼儿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中心的局限性,他们如果获得肯定,自我成就感特别强,教师可以适当适时表扬幼儿,给予充分的刺激,及时强化,笔者把这种刺激和强化称之为“鲜红的诱惑”,如同新鲜的草莓,可口喜人但又极其脆弱。幼儿的这种舒适的心理感觉获得也是如此。如果教师长期禁锢幼儿的各种“明察秋毫”和“异想天开”,势必会导致幼儿的胆怯自闭,失去创造兴趣,抹杀了一切可能的发掘他们创造性的“诱惑”。此外,教师要把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放在首位,注重探索过程,得到的结果性的认识并不是科学活动课的主要目的,幼儿对过程中的观察、思考、问题解决及由此带来的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要远远大于结果。在过程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造。

(二)幼儿创造性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而非局限于科学活动课

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科学活动教育也如此。而幼儿创造性素养的培养需要一个持久的过程。尽管幼儿科学活动课是能够最大限度挖掘幼儿创造性的课程之一,但是靠短短的半个小时的课堂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创造性素养的培养还可以渗透于其他各个领域,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

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吸取了西方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后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幼儿科学活动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途径,其重要性不逊色于教学活动,而创造性的培养及体现也表现于一日生活的每时每刻。因为教师和幼儿的本领,远不止于课堂中展示出来的,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对幼儿的影响是隐性而深远的。因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对幼儿创造性素养的培养应该有科学的认识:把它落实于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每时每刻,大事小事都是绝佳契机。

(三)保护幼儿的创造性意识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问题即冲突,而冲突才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和创造良机。冲突的解决实质就是发展。在探索过程中,会有很多顺应及平衡出现,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经验已不能解决新问题,这时候问题即冲突的出现,正是教育者施教的最佳契机。

当下教师应该及时地、适时地关注孩子发现和提问的需求。对于幼儿科学活动课而言,活动内容和目标均可以是生成的,从幼儿的实际情况或需要中发掘有效的科学内容等。科学需要好奇心,科学需要大胆发现和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问题的来源便是好奇心,儿童天生是“科学家”,喜欢探究,在这一科学活动的过程中,他们必然会碰到各种问题和各种各样的发现。教师面对幼儿千奇百怪的问题,面对幼儿的意外发现,要积极对待,认真处理,抓住各种发掘创造性的契机,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和创造力,给出幼儿科学的引导并引导其挖掘和探索,开发其更大的潜在科学创造力量。

(四)提高幼儿师资质量,培养具有创造性意识和能力的教师

幼儿教师本身的创造性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在幼儿的创造性素养的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阶段,是开始认识世界的时期,很多东西的获得绝大部分靠他人的引导,受他人影响很大。教师是幼儿最主要的教授者,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具有这方面的能力,能够胜任教学工作。首先,幼儿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自己定位为学习者,树立科学的创造性观念。教师要意识到幼儿的创造性不可估量。自己和幼儿互为学习者,彼此共同进步。另外,有创造性的老师肯定有着创造性的态度,喜欢实施创造性的教育,喜欢有着创造潜质的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创设环境、活用教学方法、巧妙的教学活动设计等方式激励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提问,教师要乐于、善于回答幼儿的各种提问,随时注意幼儿的兴趣点,肯定幼儿的发现和问题。笔者还发现,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学会耐心等待,幼儿的思考和表达需要一定时间,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

在明确幼儿教师创新意识能力的重要性之下,笔者希望国家和幼儿园都能在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方面下功夫。比如提高幼儿教师准入资格,健全系统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培养专业的教员,如幼教专业的某一领域的专门人员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说:“我们的儿童被分裂在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中。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们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获得自我满足。”这一结论同样也揭示了现阶段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指向的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分支,从大的方面来说,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和专业人员投入到教育领域,积极向他国学习优秀经验,运用优秀的教育理论,结合本国实际和本园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国发展的幼儿课程体系开展本园的科学活动教育。从个体而言,家长及时提高自身的幼教理念水平,重视幼儿科学活动教育,挖掘幼儿创造性,从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意识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创造性习惯;幼儿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争做合格的创造性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活用各种科学方法,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探索过程大于结果的科学探索方法,科学设计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为其终身科学活动教育和创造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幼儿园要合理规划和安排幼儿科学活动课程,重视科学活动课程,提供满足活动需要的各种材料和环境等,只要各方齐心协力,那么幼儿在科学活动教育中的创造性发展将得到显著改观,这对于在科技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的个人及国家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一篇:让德性教育不再荒芜 下一篇: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