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汉语拼音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2-10-06 02:11:32

小学汉语拼音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196-01

1问题的提出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及语文学习的有效工具,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极为强调小学汉语拼音教学的重要性。小学生年龄小,想象力丰富,喜动好奇,喜欢模仿,意志力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行为很大程度随兴趣波动而变化。因此在实际学习汉语拼音中,有许多学生难以掌握相对枯燥乏味的拼音知识。要解决该问题,教师应努力把握拼音教学的特点,以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思维,优化拼音教学的策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汉语拼音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汉语拼音,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汉语拼音教学的特点

2.1汉语拼音教学具有形象性: 汉语拼音教学形象性的特点是由儿童心理认知特点及教材的编写特点决定的。汉语拼音教材的本身就注重形象性。例如声母韵母的教学,教材几乎给每个声母韵母都配了插图,这些插图有的是描绘发音方法;有的是描绘字母的外形。教材的特点,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形象、生动。

2.2汉语拼音教学具有情趣性: 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他们对于富有情趣的教学方式更有兴趣,而且教师只有把课上得有情、有趣,学生才能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学习,从而保证学习质量。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汉语拼音教学具有记忆性: 汉语拼音教学要让学生会读,会写,所有的声、韵母,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记忆,记牢,记准,记得快。

2.4汉语拼音教学具有实践性: 第一阶段学习汉语拼音的目的是让学生会拼读音节。而且教材在编写时也是在学习声韵母的过程中穿插着音节的拼读,而不是学完声韵母,再学拼读。因而在教学拼音时不但要让学生会写、会读,还要会用。这就决定了拼音教学实践性的特点。

3小学汉语拼音有效教学策略

3.1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调动学生汉语拼音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义务教育教材语文汉语拼音部分编排有情景图、短语、句子、儿歌及常用字,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教师可将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许多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或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插图,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如学习声母g时,以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什么?”根据插图,学生可能回答:“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结合儿歌“鸽子鸽子ggg”,引导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教学b、p、m、f、k、h、j、q、x、z、c、s、zh、ch、s、y、w等声母。

3.2比较形近与易混淆的字母读音与书写,有针对性解决拼音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受方言影响,有些字母读音比较难区分,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分的现象,还有部分学生观察力差且不够细心认真,常将会读、写错一些形近的字母。为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容易读混淆的音,然后再将其列举出来,进行比较、正音,如z-zh,c-ch,s-sh,an-anɡ,en-enɡ,in-inɡ等声母与韵母,并采用听录音、看图片、利用生活用词辅助记忆等多种方法进行强化练习。如:可让学生练习z —工资、姿势、自己,zh—只、知道、笔直等,区分z-zh,以便学生借助日常生活词汇记忆声母z-zh的读音。另外,可针对对学生作业中写错的字母进行总结,列出形近字母,张贴在墙报上,以提醒学生辨认,还可利用顺口溜、儿歌来帮助记忆。如b-d,p-q,b-p,f-t,n-u,ei-ie,ui-iu等。

3.3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总结并寻找规律学习汉语拼音发音与拼读技巧,加强复习,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总结并寻找规律学习汉语拼音发音与拼读技巧,加强复习,提高学习与记忆效率。如帮助学生总结平翘舌音以及前后鼻音发音的规律,归纳出正确的发音方法。学生只要记住同类中的一个字母的发音方法,便能推断其它,避免学生反复练读每个音的麻烦,还提高学生所学拼音的系统性。还可组织学生做“找朋友”游戏,发现一些不能相拼的声、韵母,及时分类总结记忆。d、t、n、l除dèn nèn外,不与en相拼;d、t不与in相拼,只与inɡ相拼。

3.4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会拼读音节,提高拼音能力V 小学新生不会有意识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音节拼读是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教师应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教学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不同形状的卡片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让学生辨认生活中熟悉事物的名称,调用原有“语音储备”,引导学生思考拼读。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可结合图片,用课件展示声母和韵母及声调,启发学生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声调就能拼读字音,引导学生拼读五个音节的四声,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同时,教师应在学生初步掌握拼音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大量听说训练,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培养学生拼读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从学生熟悉的口语、日常生活用品、学习文具、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读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既提高拼音能力又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3.5加强学生识字与阅读的训练,巩固提高学生运用汉语拼音的能力: 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识字是其由拼音的学习转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活动。教师应把握新教材编排的特点,充分利用拼音教学内容中的儿歌,有机地把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巩固提高学生运用汉语拼音的能力。每一课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意。学生通过读儿歌,轻松愉快地学会一些汉字。课中带拼音的小短文、儿歌、童谣引吸着学生,激发其拼读音节、认识汉字的强烈欲望。另外,教室还可利用教材与教辅资料,强化学生阅读的训练,如看图说话,了解图意;“借文识字”,自读音节,找出与图相应的短句;短文朗读指导,理解文意;扩展活动中启发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动物爱吃些什么;独体字“小”“鱼”“牛”的字形识记,进一步提高学生汉语拼音的应用能力。

3.6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化抽象为直观,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拼音教学活动。如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拼音教学儿歌及j、q、x、u、i、o、d、e、a、ü等字母的动画设计,和着童谣“jqx真有趣,从不和u在一起。jqx真淘气,见了鱼眼就挖去……”给学生带来听觉视觉全新的感受,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迅速被激发起来,学生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轻松学会了j、q、x与韵母的拼读,提高了教学效果。

4结束语

教师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引导学生把汉语拼音学习从理性转化成直观感性,在汉语拼音巩固教学中,注重习题形式的丰富多样,开展有趣的课课堂活动如游戏、儿歌、顺口溜等,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新宇主编.语文教育新论[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盛春.学生喜欢我这样教语文[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上一篇:竖直平面上圆周运动的研究 下一篇:浅谈优先发展小学生听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