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与功效发挥

时间:2022-10-06 01:11:24

浅析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与功效发挥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筑物逐渐向高层、超高层及功能综合化发展,而建筑结构的复杂性、装修装饰的多样性,导致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增大,新、奇、特火灾逐渐发生。因此,如何做好建筑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将建筑消防设施的功效发挥到最大,有效控制初期火灾,将是我们以后工作的一大重点。

关键词:建筑;消防措施;维护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1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我国近几年来新建建筑物92%设有消防设施,其中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占54%,一些高层建筑、综合性建筑和大型建筑的消防安全都能立足于自防自救,而且部分大城市实现了火灾自动报警监控联网,整体提高了消防设施的维护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消防设施的功效。但是,绝大多数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的建筑物消防设施的维护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建筑消防设施自身性能方面

建筑消防设施系统存在着自然老化、使用性和耗用性老化等弊端,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等性能会随着产品本身的老化导致下降进而造成消防设施瘫痪或关闭。完善的设计、良好的施工质量和科学的技术检测,仅可以保证建筑消防设施系统进入良好的初始运行状态,并不能确保系统始终完好如初。特别是一些新建、扩建、改建单位,单纯性地为了过验收关而配备消防设施,一旦通过验收,就出现了无人管理的情况,这更加速了消防设施的老化与功效减退。

1.2 建筑物产权单位或物业管理单位方面

建筑物产权单位或物业管理单位在使用管理方面往往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高。在消防设施方面,有设施,无管理,无使用成了绝大多数单位的通病,只要能通过消防验收,如何使用、会否使用那是后话。因此,发生火灾后,即便消防设施配备齐全,但初期功效只能为零。

二是人员管理不到位。建筑自动消防设施要有昼夜值班人员和专门培训合格上岗的技术管理人员,通过定期检查、试验、管理维护,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目前绝大部分单位,都是依靠门卫、保安附带监视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控制室,因此并不具备使用、管理、维护的能力,且缺乏应急处理的能力。

三是维护不到位。各单位为了节省资金以及减少麻烦,根本不能做到定期检查、试验、维护、清洗的要求,即便显示“故障”也无人理会,管线出现漏水就关掉总阀的现象比比皆是。

四是人员自律性不高。部分职工和群众对建筑消防设施不够重视和爱护,出于好奇或各种原因,有意或无意地对设施或设备加以破坏,妨碍其发挥正常作用。

1.3 消防设施维护公司方面

1.3.1 设施维护缺乏专业性、技术性

建筑物的产权单位或物业管理单位一般不具备建筑物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的技术能力和资质资格,所以委托消防维护公司进行。但维护公司在人员素质、技术水平等方面参差不齐,造成建筑物消防设施维护市场的混乱。由于人力、物力、技术的限制,一个消防维护公司往往还要维护数栋建筑物的消防设施,这势必对建筑设施的维护带来不利的影响。

1.3.2 设施维护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乏责任心

一是:建筑物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合同签订期限受到制约

现在普遍签定的合同都是一年期限,造成维护公司对消防设施的技术性能不愿过多地去了解,对消防设施存在的技术问题不愿下功夫认真解决,采取应付拖时间的策略,对出现的问题治标不治本,造成维护保养合同年年签,维护公司年年换,消防设施越维护问题越多的现象。

二是:中介检测机构与消防维护公司往往是一个,使中介检测机构成为了一道摆设

建筑消防设施在消防监督部门验收之前,必须由中介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但目前检测消防设施的中介检测机构,都同时承接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施工及维护业务,这样就出现了“换手搔痒”的情况,结果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由于其检测报告上有“只对当时的检测情形负责”的声明,也逃脱了日后的任何追究,致使建筑消防设施漏洞很多,难以发挥其功效。

三是:维护技术无定事,维护报表不明确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是从技术上的维护和责任上的落实,如何反映出来,维护报表及报告是核心。现在维护报表及报告通常用“一切正常”的语言来反映,无一些技术参数来说明消防设施的运行状态;一些自动消防设施的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维护管理条款明确了一些规程,但对现有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没有全向的约束,适用范围也不适应现有情况。

四是:少数消防设施维护公司被利益驱使,擅自降低维护成本

一些消防设施维护公司无视国家设计规范的强制性规定,想方设法降低要求,以求达到节约资金使之利益达到最大化的目的,给正常的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市场带来不利因素,此类问题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尤为突出。

1.4 消防部门监督管理方面

消防部门对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的监督往往力不从心。一方面消防监督人员监督任务过重,对建筑物的监督不能达到经常性、全面性;另一方面表现在消防监督人员的素质和监督检查的手段上,建筑消防设施检查的专业性很强,涉及到自动化系统、强弱电系统、给排水系统、建筑结构和暖通空调系统等多方面的知识,要融会贯通非一朝一夕之功夫,因此对消防监督人员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所以在对建筑消防设施的监督检查中,部分监督人员往往只从消防设施外观进行分析,判断建筑消防设施的正常与否,降低了消防部门的权威性。

2 消防设施维护中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一是建筑物产权单位或物业管理公司消防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一些消防设施维护公司将日常维护工作交给物业甚至保安去做,试问这些人员其素质有限,怎能做好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呢?建筑物的消防安全从何谈起,令人费解,发人深思。二是受经济利益驱使,制约了消防安全的发展。一些单位或业主为了片面追求节约成本,擅自降低消防技术标准,将应当按国家规范要求的维护规程及措施大量进行“简化”甚至“零化”,打所谓的规范“球”,应付过关,埋下了大量火灾隐患。三是执法不严,执法不廉,给少数人以可乘之机。

3 如何解决消防设施维护中存在的问题,使之发挥最大功效

加强建筑消防设施维护管理,是确保该系统长期保持正常运行状态,为持久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的保证,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3.1 建筑物建成之初即应成文明确主体、落实责任,做到有依可循、依法办事

一是文件中应规定,建筑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应由建筑产权单位负责,当建筑使用权全部或局部转让时,应由建筑产权单位向该建筑使用单位明确建筑消防设施日常管理责任。保证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责任主体,避免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

二是建筑消防设施使用单位应依据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建立健全建筑消防设施管理及维修保养办法和各项工作制度,以保证消防设施长期处于可靠、准确、灵敏的运行状态:

(1)建筑物的使用管理者应与经省级以上消防监督机构审查、批准的具备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资格的企业签定建筑消防设施定期维修保养合同,保证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

(2)建筑消防设施使用单位应按照国家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进行日检、月检、季检、年检,并且每年必须委托专门从事建筑消防设施检测的中介机构进行一次认定性检测。

(3)对自检和认定性检测中所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该建筑物的拥有者或使用单位必须予以解决和整改,单位法人代表或行政负责人对此负法律责任。

3.2 健全消防设施维护单位管理制度,做到软件不软

首先内部建立责任制,落实责任人,按“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来管消防设施。二是签订责任状,层层抓落实。三是赏罚分明,做到奖优罚劣。其次建立一档二薄三查制,一档,即建立消防设施防火档案;二薄,即设立日查、月查登记薄,每个单位每日都应进行检查,并认真填写登记,也作为值班记录。月查登记薄一式两份,一份送当地消防监督部门备查,一份送本单位领导审查;三查,即实行日查、周查、月查。针对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消防设施,由单位消防负责人制定相应的日查、周查、月查的内容和方法,并组织实施。

3.3 消防监督部门要加强消防设施监督检查的力度

切实有效的消防监督也是保证自动消防设施常久好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消防监督部门对消防设施实施有效监督,必须注重提高业务水平、持证上岗、严格执法三个环节。一是提高业务水平,提高监督能力,为加强对消防设施的监督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每次消防设施监督检查要尽可能全面,防止发生火灾时消防设施不能正常发挥功效。三是严格落实专业检测制度,要求维护公司每年按期上交检测报告。对那些消防设施方面存在隐患又拒不整改的单位和个人,要严格执法,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按照消防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坚决惩办。

3.4 加强消防培训,保证持证上岗

维护管理人员不懂消防设施方面的专业技术,是导致维护保养效果差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消防监督部门必须对相应的管理操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指导,通过培训班,建立一支懂管理、会操作的建筑消防设施管理队伍,实现建筑消防设施操作管理持证上岗。

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必须从规范维护中介行为、健全维护管理制度、加大监督力度三方面对消防设施维护现状进行改善,保证建筑消防设施良好的运行状态和可靠性能,建筑消防设施必将发挥其最大功效,担负起建筑防灾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杜玉龙.建筑消防设施运行可靠性分析与评价研究[J].天津大学,2008.

上一篇:纳税筹划思考 下一篇:没人能夺去你的自由